自发生本轮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沈阳市民政局严格落实困境儿童兜底保障,积极开展未成年人关爱帮扶,确保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等困难群体,特别是封控管控区域内的未成年人生活上有保障、精神上有关怀。
全封闭网格化管理确保儿童福利机构绝对安全
自2022年3月6日沈阳出现本土确诊病例以来,沈阳市儿童福利院形成了“整体全封闭、内外部网格化互联”的疫情防控管理模式,在内织密织牢防控网络,在外压紧压实工作职责,层层筑牢全院疫情防控屏障,最大程度保证孤残儿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一是打造内部多层级防控网络,院内分隔成办公区、教育区、家庭寄养区等6个模块,坚决实行区域隔离;设置12个物品交接点位,设置机动应急岗位,确保物资转接过程人员零接触;组建核酸采样队伍,院内医护人员自行定时定点分区采样,累计完成27轮次、8190人次核酸采样,完全避免与外部人员接触。二是完善外部保障体系,将院外待岗职工分成职工家属服务、员工行为督导、院外就医应急、心理疏导、对外业务、物资储备输送6个小组,确保院内院外职工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共同打赢疫情防控狙击战。
多措并举关爱保障疫情下未成年人
认真履行民政部门保基本、兜底线工作职责,将社会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因监护人隔离观察而造成监护缺失儿童以及封控区管控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和问题。
一是指导各地区民政部门、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通过实地走访、电话联络、微信视频等方式,及时了解掌握儿童家庭监护状况、家中物资储备等情况。截至目前,全市纳入重点关注的困境儿童6200余人,封控区管控区累计重点排查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贫困儿童、监护缺失儿童825人,累计向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暖心蔬菜包”700余份,共计7000斤。
二是开设心理咨询平台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沈北新区整合专业志愿者和社会组织等资源,为2名高考生进行志愿填报指导,为4名未成年人就手机成瘾问题提供心理疏导;沈阳市慰民心理援助中心及大东区心理健康教育协会,采取发放儿童版心理素材包、录制心理视频微课、团体心理辅导等方式,为集中隔离观察200余名未成年人提供心理援助,缓解恐慌情绪;苏家屯区温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开通6条心理热线、2条青少年专线,疫情期间为青少年心理疏导62人次,家庭指导25人次,危机干预6人。
丰富多彩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坚定抗疫信心
我市10所童心善邻·壹基金儿童站疫情防控期间服务儿童3627人次,累计服务时长579小时,参与服务志愿者183人次,开展特色、主题、常规活动514次。
一是开展线上教学。幸福里、富民、民强和正良儿童站开展线上绘画及手工制作课程,锻炼小朋友的绘画能力和动手能力;和平新村儿童站通过系列推拿小课堂讲解儿童日常护理方法;光明儿童站科学讲述疫情防控知识。
二是设置主题活动。滦河儿童站开展“陪我长大”亲子阅读活动,在父母陪伴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感受细微的幸福;北苑儿童站以故事讲述为载体,锻炼孩子共情力、观察力、思辨力、想象力等,帮助孩子实现故事力的跨越和人文素养的提升。
三是组织实践活动。牡丹儿童站在疫情稳定情况下,组织儿童实践活动,小天使和家长志愿者对辖区内公共设施进行巡查消杀,保障公共区域环境卫生,打造优美社区环境;大青村儿童站开展线上“居家抗疫情,我爱做家务”儿童实践活动,在微信群分享做家务小技巧,帮助儿童感受奋斗的快乐,体验劳动的别样乐趣。
(二三里编辑 马静)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