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嘉兴日报-嘉兴在线】
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高龄、失能和空巢化等情形加剧了老龄化问题。老人难以独自生活,子女奔波照料,家庭经济负担加重,“一人失能,全家失衡”成为不少家庭面临的现实困境。为了能更好地照料重度失能老人,人社部在全国范围启动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试点,加强对失能群体的关爱。
2017年,嘉兴市统一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此背景下,海盐积极探索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着力经办服务提升能力建设,切实保障长期护理保险失能群体的照护护理需求,解决失能家庭生活照护困境,有效助力养老服务共同富裕。
1
多举措抓管理
夯实服务基础
●实现参保对象全覆盖。海盐将县域内的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全部纳入长期护理保险保障范围,享受待遇的起止时间与基本医疗保险一致。同时,对特定困难群众实行保费财政负担的惠民政策,确保实现“应保尽保”。截至目前,制度已覆盖所有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共40.8万人,参保率达99.88%。
●重视服务机构建设。海盐医保联合民政、卫健、残联等职能部门多次开展实地调研,重视挖掘区域内医疗、养老、社团等机构组织的服务能力,构建以康护护理院为龙头的涵盖基层卫生院的医疗机构、公建民营为代表的养老机构、具有服务能力的社工组织为代表的居家护理机构等21家的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服务体系。
●健全服务管理体系。海盐医保部门全面落实长期护理保险经办管理中心的工作职责,同时依托本地部门资源组建由中级以上职称医护人员组成的失能等级评定专家库落实开展失能等级评定工作,并健全基层政府联络机制将经办服务前延至村(社区),方便群众咨询办理。
2
数字赋能谋场景
提升服务效率
●全面推进系统应用。近年来,海盐不断建立健全长期护理保险信息系统应用,建立申请受理、失能评定、待遇结算、稽核巡查闭环模式。今年,海盐重点将失能等级申请APP应用软件作为推广,落实居家护理为试点,促进长护险申请零接触掌上办应用数字化落地。截至目前,已有70个家庭通过APP应用软件申请成功。
●提升监督管理能力。在落实电话回访、上门走访等常规性监管措施外,海盐充分发挥巡查稽核移动APP软件应用,实现即时视频连线对话功能。同时,使用红外线成像仪,时时观察和记录服务项目实施情况,确保与服务计划实施一致。
●服务创新供借鉴。2020年,海盐完成全市首家医疗机构与医保信息系统对接数据交换功能,实现长期护理保险即时结算功能,缓解在院失能家庭经济负担。同时,也为全省医疗保障系统统一使用“智慧医保信息系统”在长期护理保险模式信息化技术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作用。
3
标准领引
增强服务能力
●落实省标早谋划。海盐制定发布《长期护理保障失能等级评估规范》、《长期护理保险护理服务供给规范》两个省级地方标准颁布后,及时与定点服务机构对接,组织定点服务机构开展服务技能培训,保障项目早落实早开展。
●制订出台县级标准。2021年6月份,海盐在省内率先颁布《长期护理保险服务机构设施设备规范》县级地方标准,规范定点服务机构长期护理保险区域功能科室的设置,对设施设备的种类、数量、规格等设置统一标准要求,并在县域内的医疗、养老定点服务机构全面实施。在此基础上,打造以海盐邦尔医院为代表的可复制的区域设施设备样本展示,力争成为全省的示范样本建设。
●深化专业合作机制。在近期与专业院校开展《关怀性触摸综合干预方案在居家重度失能老人中的应用研究》的课题研究的前提下,海盐进一步加强专业院校合作领域,全面深化和探索长期护理保险理论性、实践性等成果应用推广,为失能群体谋划制度先进、成效显著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读嘉·海盐独家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来自【嘉兴日报-嘉兴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