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来说,网上并没有关于吴勇被批捕的消息。
但是人社方面又有消息了,媒体称有些争议插画不是人教版教材的。
潜台词是人社确有部分争议图片,某些地方出版社的插画是跟着人社走,自创了争议性插画。
网友称,因为人社教材的示范、标杆作用,所以地方出版社也紧跟“潮流”。
举几个例子。
少儿不宜的扁鹊治病插画不管是内容还是插画都是德国作家的作品,用外国作家的作品来讲中国古代故事?
某出版社的幼儿绘本《流汗了》用黑脸和黄脸的老头舔白脸小姐姐的胳膊来尝汗的味道,这是什么意识形态?
还有某教材疑似鼓励过圣诞节?
这些都是教材含有外来文化糟粕的例子,并不是说文化交融不好,但是汲取外来文化是需要过滤的,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8字教材里明明白白写着,也是教育人士编写的。
我相信教育界的人应该比我们更敏感,更懂得立场问题、意识形态问题,那为什么会自相矛盾呢?
懂行的人一般干不出外行的事,就算有一“失”,也不会处处“失”。
吴勇带火了哪些人
1.本人
首先,吴勇带火了自己,并且沾沾自喜、洋洋得意,前几年接受采访时颇为自豪讲诉自己的成功故事,称“打擦边球被出版社夸赞”。
不可否认,吴勇的履历很秀,拿下联合国基金会、英国皇家巴黎舞团等多个国际大单,所以“鸟变凤凰”......
许是受外来文化熏陶太深,连回应都很个性,根本不屑伪装,荡荡当当直言就是专门为你家孩子设计的......
2.某论文
其次,火的还有吴勇指导汕头大学某学生的硕士论文,该论文题目是《人教社小学数学教材插图设计探究》,里面有一句话:“相比起美国、日本的小学数学教材插图设计而言还落后很多,不是因为我们的插图设计者绘制不出高质量的教材插图,这其中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制度。”
制度?那要是没有制度约束,吴勇能把教材插画画成什么样?
3.其导师
吴勇、吕敬人都曾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工作过,吕敬人不仅是吴勇的领导,更是其师长,吕敬人的儿子吕旻是北京吴勇设计工作室设计师。
吕敬人被称为书籍设计界“泰山北斗”,他还有个身份:统编教材的艺术设计总顾问
4.某些插画师
某平台上,知名插画师团队某博主为人教版数学教材插画发声,谈到“对比20年前和今天的教科书插图,谈不上审美衰退、文化衰退,反而是因为行业进步。”
把立场问题扯到了插画师的工资待遇上来,这位博主也是个奇才。
还有网友扒出其为某地加油的插画,称其“蹭流量无下限”。
某职业画师知更鸟也为吴勇“洗地”火了,他称“这个画本身没有恶意,被网友放大化了”。
5.某些大V
比较有意思的是某大V为了喷知更鸟插画师,艾特了某知更鸟博主,很多人蜂拥而至去嘲讽知更鸟博主,结果此知更鸟博主非彼知更鸟插画师......
这时更戏剧场面来了,大V原帖很火,也不舍得删博,但是因误会造成无辜博主被网暴,最后选择在原博的评论里道歉,“郑重道歉,接受采访的知更鸟不是她,对不起!!!”
结果被群嘲了:
“为了博流量都没底线了啊……起码要真实的事情吧?我好无语好无语好无语,愤怒不是给你的鲁莽挡枪的理由知道么”
“因为你一条微博导致人家被网暴,自己嘴上说的要爱国要有良心有道德底线,现在让你删微博你就怂了”
“你没手吗,不会删吗?”
“请你有点良知,天天赚爱国流量好意思吗”
“不在主页道歉,什么叫诚恳地道歉?是成年人吗”
“那你怎么不删啊是舍不得这条的流量吗”
这不得不让人怀疑该大V为了流量自导自演了一场戏......
还有位笔者关注很久的某平台大V,发文让网友对吴勇宽容,不要惊弓之鸟,这可能是审美多元化的艰难探索,用外国化肥例子论证没有渗透......
有网友评论:满纸荒唐言!
笔者看完想说,可能部分事实你说得对,比如创作热情和活力是要鼓励,不是打击,看问题得客观不能过度解读这些确实有道理。
但是,更多说得都是伪论,首先早在14年就有教师提出来插画不合适;
其次审美多元化是指允许不同的美出现,不是只丑化中国孩子,也不是把国旗画反,连飞机编号都是国外机型,更不是带有性暗示。
但一个中国著名插画师会犯这种错误吗?吴勇其他的作品都具有审美,为何唯独教材插画“个性”呢?
或许在吴画师看来,拥有这些元素,就是与国际接轨。
最后,用化肥的例子来对比教材插画,这有可比性吗?一个是商业合作,一个是义务教育,例子举的驴头不对马嘴。
教育是立国之本,某些教材的插画意识形态不对就是不对,这不是惊弓之鸟,这是实事求是。
6.某位认证过的老师
该老师称“不该由我们来评判插画的好坏,该由孩子自己来评判”。
让幼儿、儿童来评判?说得对,教材也可以让小孩子自己编写了......
7.其他疑似现象
肯德基儿歌遭网友吐槽“幼儿园开始文化渗透了,为什么要教孩子唱商业广告的儿歌?”
还有网友称改多音字读音得慎重。
郑渊洁谈人教插画
郑渊洁称某些人夹带私货,把小圈子文化用到极致,择优录用变成了朋友圈。
对于郑爷爷直指核心的发言,笔者深感佩服。
结语
人社和吴勇该不该批捕?
笔者不知,但吴勇一火,出来这么多“牛鬼蛇神”,还是蛮震惊的,笔者尊重理解不同的声音,但希望不同的声音是佳音悦耳,而不是无脑魔音。
人教版插画释放信号,“不懂教育的人指挥教育”的闹剧,该谢幕了
上海新信号!简化返乡人员手续,取消接受地证明,返乡更有温度了
国务院稳经济大盘万人会议,释放刻不容缓的紧迫信号
上海保供现象释放信号,“一鲸落,万物生”的闹剧,该谢幕了
上海逐步解封,沪漂大军却选择离开:是谁伤了他们的心?
上海热搜不停,网友:这座城市究竟怎么了?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