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艰苦的抗日战争中,有这样一支队伍。
他们抗敌最早、坚持最久、条件最恶,却呼唤和凝聚起了捍卫民族尊严的磅礴力量。
他们没有外援、装备简陋、孤悬敌后,却以深入虎穴的英勇,在“天罗地网”的绝境中与敌周旋苦斗整整14年。
这支队伍,就是活跃在白山黑水间的东北抗日联军。
我们总叹8年抗日战争之艰难,可这支东北抗联队伍,却在超越人类生存极限的深山野林中,英勇地与日军血战14年之久。
纵然是极端困境,可那面鲜艳的红旗却始终屹立不倒。
曾有人说:在世界战争史上,没有哪一支部队像东北抗联这样,无论是普通士兵还是军官,在长达10多年的时间里,几乎随时可能面临死亡的威胁。
是啊,队伍孤悬敌后,英雄们更是前赴后继;其中如杨靖宇、赵尚志、李兆麟、周保中等抗日英雄,他们可歌可泣的战斗经历,更是鼓舞着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
14年漫长抗日何等艰难,多少名字至今默默无闻。
今天文章提到的这位将军,更是值得我们铭记。
他21岁加入中国共产党,29岁担任第三军师长,33岁已是第三军军长,在东北三省展开无数抗日游击战;
侦查能力极为敏觉的他,曾因一只鸟的出现,当场下令撤退,成功挽留了无数战士的性命。
只可惜:在东北抗联的残酷斗争中,33岁的将军最终在青峰岭英勇牺牲。
当战友们找到他的遗体时,已被野狼撕咬到惨不忍睹。
他就是东北抗日联军高级指挥员许亨植,一个铁骨铮铮、值得永远被铭记的英雄!
【许亨植:20岁投身革命,为东北抗日做出卓越贡献】
出生于1909年的许亨植,又名李熙山。
身为朝鲜族人的他,在朝鲜庆尚北道善山郡长大。
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李王朝的腐败无能,李亨植的少年时代是在动乱漂泊、贫困劳苦中度过的。
他的父亲曾参与朝鲜的“义兵运动”,目的是反抗日本殖民统治,可惜最终以失败告终。
动荡时代,国运飘零,家亦难存。
年幼的许亨植只能随父亲背井离乡,流亡到中国东北。
也是在这里,许亨植接触到一些爱国人士,并且熟读了大量的进步书籍。
到了1929年,20岁的许亨植已经20岁,在父母的操办下,与年龄相仿的金正淑结婚成家。
此时的他,也正式投身于革命事业;为了完成党的秘密工作任务,经常不辞辛苦,长途跋涉地来往于哈尔滨与阿城、汤原之间。
而后,哈尔滨局势岌岌可危;为了支持党组织的反日游行,他又冒着被逮捕的危险,率领荒山咀子的十余名共青团员奔赴哈尔滨,与各支部党团员、部分革命群众一起组成游行队伍。
这年的许亨植,也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古往今来,游行便是斗争,斗争便是以命相搏的较量。
1930年的4月底,为了号召群众起来抗日,许亨植组织游行队伍,高举红旗和“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日本侵略满蒙”等标语,带着队伍向日本领事馆前进。
振奋人心的口号声中,各学校和工厂来的队伍也陆续加入到游行行列。
这便是当时哈尔滨,最为著名的“五 · 一”反日游行。
可雄狮沉睡,愚昧国人岂能唤醒!
当游行队伍到达哈尔滨火车站附近时,数百名警察马队持枪将众人包围;蛮横无理的警察,将许亨植等13名朝鲜族青年逮捕,以“息事宁人”。
在狱中,许亨植受尽了酷刑,但他坚贞不屈;直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经过党组织的努力营救,饱受折磨的许亨植才被释放。
此后的他,正式担任中共宾县特支委员,组织开展抗日斗争活动。
1932年,哈尔滨彻底沦陷;为了保护党组织的安全,许亨植冒着危险组织秘密武装,处置敌探和汉奸走狗。
有一次,许亨植在一农户家中劳动,并进行抗日宣传。
此时有个姓陶的人,悄悄来到这户农民家;警觉性超强的许亨植上前询问:
“你是做什么的?”
那人回答:“我给日本人买鸡蛋。”
这句回答,让许亨植觉得此人愈发可疑,便派人跟踪。
果然,后来经过调查,发现此人是日本人派来的特务。
就是这番警觉,让珠河反日游击队得以躲过日寇的进攻!
1934年,珠河反日游击队进入铁道北活动,在地方党组织的帮助下,顺利与在铁道北活动的十几支义勇军和反日山林队,开辟了铁道北的新游击区。
此时,日军开始疯狂进攻,担任党支书的王鸿生变节投敌,带敌人起走了地方游击队藏起的十几支枪。
机敏的许亨植发现阴谋后,抢先行动,连夜跑出村外,领着游击队迅速返回来,逮捕了张有才和王鸿生。
这一果断的除奸行动,纯洁了内部,保卫了党和群众组织的安全,也有力支援了珠河游击队的军事行动。
【临危受命担任师长,凭借一只鸟挽救众多战士性命】
1939年,东北抗联队伍所面临的考验愈加严峻。
日寇把抗联活动最活跃的三江省,作为“治安肃正”的重点地区,动员日军3个师、伪军5个旅,共6万多兵力开始了为期三年的“大讨伐”。
生死存亡之际,北满抗联总司令、三军军长赵尚志赴苏后长期未能归来,最终导致无人领导的第3军,在与敌人战斗中屡遭损失,大量减员。
关键时刻,许亨植临危受命,成为第三军新编三师的师长,率领抗联部队冲出敌人包围,以向西北远征。
此后,在无数次大小战役中,许亨植和将士们深入祖国大地,走遍了许多复杂的地形;而身为年轻军长的许亨植,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他足智多谋,作战灵活,率领队伍打了多次胜仗。
有一场惊心动魄的经历,让3军战士们久久无法忘怀。
在日军疯狂的进攻中,抗日联军为了躲避地毯式搜查,会选择在人迹罕至、人烟未到的深山老林中行动。
此时,被日军左右夹击的第3军,也被迫躲进深林中;直到几天后才得以撤出来。
可就在战士们放松警惕时,许亨植却发现了不对劲。
吃早饭时,他注意到,旁边树枝上有一只色彩鲜艳的鸟儿。
这只鸟格外漂亮,在当地很少见。
就是这只奇怪的鸟儿,让许亨植再次警惕起来:
在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中,生物为了避免被天敌注意到,大多慢慢进化出了善于伪装的外表,绝不会如此鲜艳地暴露自己的位置;怎么会出现这样的鸟儿?
同样,此时战火纷飞,百姓食不果腹,可这只鸟儿一看就是受到过精心的饲养。
此时的许亨植不敢确定:这是不是日军派来勘探我方军情的鸟!
但军人的敏觉,以及战场的凶险难测性,让他下了那个最为重要的决定:
立即停止进食,两分钟内收拾后勤集结完毕,违者按照军令处置。
在许亨植看来,不管这只鸟从何而来,此地都不适合久留。
战士们做饭的炊烟,已经暴露了位置;若是日军就在附近,后果不堪设想!
但由于战士们行军疲惫,根本无力和敌人们抗衡,更无法长时间徒步前进;许亨植再次下决定:带着战士们前往不远处树林和土坡处隐蔽。
果然不久,装备先进的敌人们,便来到了他们曾烧火做饭的地方。
为了麻痹敌人,许亨植命令全体战士,在原地待命,不许发出任何声响。
直到凌晨,许亨植才带着一队人,悄悄摸进敌方驻地;趁敌军不备,他们用匕首解决掉守卫,而后又刺杀数十名敌军的中高层将领。
这场悄无声息的战斗,可谓是消灭了敌军的有生力量。
至此,许亨植这个名字,也成为日寇和伪军们无比惧怕的存在。
【抗联队伍再受重创,为掩护总部壮烈牺牲】
1940年开始,日本侵略者再次向东北急剧增兵,日本关东军的兵力从四十万激增到七十六万。由于日本关东军疯狂“讨伐”,抗联部队原有的抗日游击根据地大部分被破坏。抗联部队从1937年的3万余人,缩减到1940年的约2000人。
同时,敌人以“确证后方治安”的由头,为了切断百姓与抗联的联系,实行荒唐的“归屯并户”政策,把民众赶下山,实行集中管理,百姓进出要出示“良民证”。
这样一来,就导致百姓难以跟抗联部队取得联系,抗联重要的补给源被切断了。
关东军疯狂地“讨伐”,让抗联活动处于极端艰难的环境之中。
“我们最大的困难是没粮食、缺子弹;东北到了十月份就开始下雪,战士们没吃的,老百姓想送也送不了。况且,老百姓自己也没多少粮食。”
再次回忆这个场面,东北抗联队伍中的幸存战士李敏,已是泪流满面。
是啊,东北抗联队伍的艰难处境,已经超越了人类生存的极限。
其中,抗联三路军总指挥部的部分同志,就遭遇了绝粮难关;他们20余人因山洪暴发、南北河涨水,被困在南北河旁的一片森林里,断粮一个多月。
很多战士为躲避敌人围追堵截,经常在沼泽里行军。数天过去,战士的双脚被沤烂了,往下一踩,如针扎般疼痛;为了活下去,坚强的抗联战士们在没有麻药和消炎药的情况下,强忍疼痛,自己给自己做手术。
生死存亡间,许多选择已经迫不得已。
为了保存第三军的主要力量,遭受日寇围追堵截的许亨植将军,把他领导下的第六、第十二支队的一百五、六十名同志送往苏联,进行整训。只留下总指挥部的部分工作人员和两支小部队由他率领在国内坚持活动。
1942年7月,许亨植带领两名警卫员到巴彦、东兴、木兰一带,检查指导小部队的工作;而此时追逐不舍的日军,也已经到达这里。
为了不发生正面冲突,许亨植三人只能人迹罕至的山谷穿行。
8月3日,三人到达青峰岭南处;警卫员陈云祥生火做饭,却因地势低洼,炊烟散得很慢,三人被日伪发现。
当敌人大部队到来后,许亨植仍旧沉着冷静,利用密林与敌人周旋、激战一个多小时。
不幸的是:由于敌众我寡,许亨植腿部中弹,而警卫员陈云祥的胸部中弹,当场牺牲。
生死抉择间,许亨植命令另一个警卫员王兆庆:
“服从命令,赶快突围,立刻去通知总部撤退!”
就这样,王兆庆只能含泪撤退,33岁的许亨植最终壮烈牺牲。
英烈虽逝,浩气长存!
年轻的军长许亨植,就这样用自己的牺牲保护了总部的安全撤退;这份舍家卫国的决然,也为祖国独立和民族解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放在最后的话】
一直以来,不太忍心去写东北抗联的故事。
它们太沉重,也太残酷,每每落笔,已是不觉哽咽。
这支在深山雪林中以命相搏的英雄队伍,完全是以挑战人类生存极限的方式,用生命和鲜血书写了民族复兴史上的悲壮一页。
当时国军奉行“攘外必 先安内”的政策,不但撤出了几十万东北军, 更是未给东北抗联一兵一卒,一枪一弹。
没有支援,这群抗联战士就这样在冰天雪地、白山黑水间独自苦撑危局,牵制数十万敌军;
在严酷的环境以敌人凶残的绞杀下,东北抗联队伍也遭受了几近覆灭的严重挫折。
11个军中的军长及代军长,就有9名牺牲——杨靖宇、赵尚志、王德泰、李延平、夏云杰、陈荣久、汪亚臣、柴世荣、许亨植......坚持到抗战胜利的,只有四人。
他们也是双亲疼爱的孩子,也是伴侣至死不渝的爱人,也是幼童深深依恋的父母...
但为了祖国和民族的解放,他们硬生生以血肉之躯,铸就了中华民族的最终胜利。
无数英雄前仆后继,断头颅,洒热血,为得是什么?
是华夏儿女的子孙后代,再也不断头、不屈膝,能够堂堂正正做个人!
八年抗日战争的艰苦不该被遗忘,而东北抗联队伍,与日寇生死相搏的14年艰苦奋战,更应该被我们铭记;正是他们的血肉相搏,才使日军毙、伤、病、俘约17万人,粉碎了日本奴化东北的阴谋,真正打赢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最漫长一战。
“朔风怒号,大雪飞扬,征马踟蹰,冷气侵人夜难眠。
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壮士们!精诚奋发横扫嫩江原。
伟志兮!何能消减。全民族,各阶级,团结起,夺回我河山。”
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听我中华儿女绝不屈服的声声怒吼!
烽烟已远,英魂永萦!
这些铁骨铮铮的时代勇者,值得我们一生铭记。
————END————
其他推荐——
卢汉起义前:收到8字枪决密令,他巧添一笔,成功救下90余名同志
1938年,武汉农家一童养媳获救,被带到延安才知:父亲是刘少奇
作者:初拾
从风云人物的传奇经历中,淬取平淡人生的醒世箴言!
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图源网络,侵权立删!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不妨点个赞再走呀~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