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3种茶,全都是冒牌货,最爱骗新手,别再被配图给蒙骗了

发布一下 0 0
这3种茶,全都是冒牌货,最爱骗新手,别再被配图给蒙骗了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近期围观了两场插图风波。

一场出现在某版数学教材配图里,全网热议。

对懵懂的幼童而言,比起文字,图片形象来得更直观。

而一张张存在“审丑”倾向的配图,在潜移默化过程中,无疑是误人子弟,何谈美育?

另一场出现在某博主的公开视频里,有网友纠正偏差,特意留言。

“讲的是大红袍,你干嘛放铁观音的图片?”

原本上,广大网友也无意于小题大做,而是善意提醒。

诸如此类的配图工作失误,仅需及时道歉,加以更正即可。

这3种茶,全都是冒牌货,最爱骗新手,别再被配图给蒙骗了

但那位博主的回应,值得玩味。

因为他非但没道歉,也没更正,更没有虚心接受指教。

而是为这即将过万的播放量,以及几十条留言的流量数据,沾沾自喜。

直接回复网友——“要不然怎么能吸引你的评论?”

字里行间,充满了小人得志的张狂。

茶圈里,诸如此类的配图风波,仅是冰川一角。

针对这些误人子弟的配图,有些话不吐不快。

这3种茶,全都是冒牌货,最爱骗新手,别再被配图给蒙骗了

《2》

知微见著,以小窥大。

从细节,能暴露出不少大问题。

茶圈里,为何总能看到配错图片的内容?

按逻辑推理看,背后的原因无非如下:工作失误、业务不精、故意博眼球、恶意误人子弟……

因无心之失,检查疏忽,一时疏忽,倒还可以原谅。

但如果是业务能力不精,本身就不懂,自然不会意识到自己的图片是配错了。

曾经在武夷山,邂逅过某个大乌龙事件。

彼时,茶农正在带我们走在去往某处慧苑小山场的路上,迎面来了一拨人。

为首的正在举着杆子,现场直播。

正巧狭路相逢,交会路过时,听了一耳朵。

“大家看,在我身后的就是有名的慧苑水仙!”

这3种茶,全都是冒牌货,最爱骗新手,别再被配图给蒙骗了

闻言,定睛望去,那片低矮的茶树,叶片略椭圆不说,还微微内折,这分明就是肉桂茶树嘛!

不过,身旁的茶农朋友,倒是见怪不怪。

他一边淡笑,一边调侃,或许在不懂岩茶的人眼里,只要是长在慧苑的茶,都能叫水仙吧!

因不懂装懂引起的茶圈尴尬,不胜枚举。

尤其在那些少有原创,经常四处连文字图片一同抄袭下来的搬运内容里,更是比比皆是!

当然,因为工作失误与不专业导致的错误配图,还算没有主观恶意。

但化用鲁迅先生的名言,不惮以最大的恶意去揣测人心,转念去想想,那些故意博眼球与误人子弟之举,情节更是恶劣。

去年底,流行过一个新词汇——审丑文化。

只要放得开,能舍得故作丑态,自然会引来一大波围观流量。

像那位无比油腻,自诩为高质量男性的徐先生,便是其中典型。

这3种茶,全都是冒牌货,最爱骗新手,别再被配图给蒙骗了

而茶圈里,要想借鉴这样的博出位手段,也不是难事。

只要胡言乱语,乱侃一番,就能引来不少争议。

“白茶晒一晒更好喝,放在窗台边晒阳光,能吸收天地灵气。”

“申时三刻喝茶,更能直通肺经。”

“茶饼长出飞虫不要紧,那是茶叶足够老的标志……”

诸如此类的反智言论,自然争议众多,不消片刻,阅读量与播放量就能噌噌噌往上涨。

但这些牛鬼蛇神般的怪论,只会将原本海晏河清的茶圈,搅得一团糟!

不过比故意博流量更为恶劣、隐藏得更深的危害,在于在长期的潜移默化影响下,误人子弟!

包括下文这3类歪解性配图在内,有些话不得不吐槽。

这3种茶,全都是冒牌货,最爱骗新手,别再被配图给蒙骗了

《3》

一、叶片这么大也能算白牡丹?

前段时间,看到有位外地朋友在晒下午茶,表示今年买到的白牡丹,花香不是特别浓。

但定睛一看,只见盖碗里的干茶,叶片宽阔偏大。

叶片这么大,哪里能算白牡丹?

于是和那位朋友闲聊了一会,他表示,白牡丹不就是有叶片嘛,一芽两、三叶也算正常,只要叶片背面有白毫就说明等级很高。

闻言,连忙向他追问,这是从哪听来的观点?

这3种茶,全都是冒牌货,最爱骗新手,别再被配图给蒙骗了

朋友称,这是他通过观察总结的。

因为网上好多卖白牡丹的,品相等级都和他买到的差不多……

事实上,白牡丹的采摘标准是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原料细嫩。

春白茶里,白牡丹的叶片普遍是细窄的,叶片背面满满都是白毫。

叶片过宽、过大、过圆的“白牡丹”,显然有猫腻。

在白茶里,叶片大、叶间距宽、茶梗明显、芽头细长偏瘦的“白牡丹”,根本不符合分类标准,背后十有八九是用春寿眉冒充而来。

对消费者而言,花了买白牡丹的价位,买到的却是春寿眉,无疑是太亏了!

这3种茶,全都是冒牌货,最爱骗新手,别再被配图给蒙骗了

《4》

二、金骏眉的标准就是黄芽?

2005年前后方才问世的金骏眉,作为红茶新贵,在圈内小有名气。

但很多新茶友在接触金骏眉时,早已经被全网铺天盖地的黄芽金骏眉形象,深深误导。

认为金骏眉嘛,既然它的名字里带有“金”字,那肯定是芽头越黄越好。

殊不知,在内行人眼里,那些通体黄芽的金骏眉,一看就是假的。

论茶树品种,论产区环境,绝对不是桐木所产。

这3种茶,全都是冒牌货,最爱骗新手,别再被配图给蒙骗了

真正符合标准定义,出自桐木高山的金骏眉正品,实物颜色应该是三分黄、七分黑的状态。

闻起来,花香高洁,花蜜香鲜锐,果香清新怡人。

花、果、蜜香完美均衡,尾调处还能时常浮现出松林、竹林般的清香。

而喝起来,茶味鲜醇,滋味饱满,清甜沁凉,回甘明显。

小口喝入茶汤后,嘴巴里快速就出现持久回甘,并且在回甘里还能出现花香与蜜香。

反观黄芽金骏眉,论茶味表现,它根本不能和正版相提并论。

在买金骏眉时为了少踩坑,还是对这类一眼假的“黄芽金骏眉”敬而远之为好!

这3种茶,全都是冒牌货,最爱骗新手,别再被配图给蒙骗了

《5》

三、芽头这么弯,也算白毫银针?

白毫银针是白茶里的明星,但不少博主在介绍白毫银针时,底下配的图片却是云南月光白。

或许,在不懂行的人眼里,只要是颜色看起来偏白的茶芽,都能算作白毫银针。

但这与事实真相,相差甚远!

优质好茶的诞生,注重茶树适制性。

就像厨师做菜时,什么鱼适合红烧,什么鱼适合清蒸?要提前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做出色香味俱全的佳肴。

这3种茶,全都是冒牌货,最爱骗新手,别再被配图给蒙骗了

白毫银针在加工时,对原料要求很严格,并不是随便任意一种茶树嫰梢上的芽头采下来,就能加工成银针。

唯有以大白茶、大毫茶等茶树新芽,才适制白毫银针。

按照特定的加工工艺,经萎凋、干燥后,制出来的成品才能体现出毫香蜜韵的独特风味。

要不然,以云南大叶种茶为原料,不论如何,做出来芽头弯曲的月光白产品,都没有半点毫香特征,喝起来也不能体现出白茶独有的鲜醇风味。

按照国标要求,月光白根本算不上白毫银针。

在讲解白毫银针时,配图却用月光白,实在是典型的指鹿为马!

这3种茶,全都是冒牌货,最爱骗新手,别再被配图给蒙骗了

《6》

茶圈里的配图风波,往往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只要多留心,总能发现不少错漏。

比如,在提到老白茶时,配图清一色都用黑褐明显的做旧茶替代。

比如,在介绍白茶寿眉时,特意找出叶片粗老、茶梗偏硬的边角料,让寿眉背上“不入流”的污名,让许多不明内情的新手,误以为寿眉的标准长相,就是如此。

但采摘茶树嫰梢一芽三、四叶为原料的寿眉,不可能是这副没芽头、没白毫的粗糙潦草模样。

再比如,用乌牛早的图片冒充龙井绿茶;将太平布尖标注成太平猴魁……

这些林林总总、别有用心的“配图”,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早已经误导了无数新手茶客。

眼下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明辨真假是非,买茶时才能少被骗!

更多关于茶的知识

柴烧盖碗,如何辨别真假?村姑陈:牢记2个细节,轻松辨别假柴烧

茶圈315打假,4类一眼假的白茶、绿茶、红茶,猫腻多多,别再买了

百元是假的,千元也是假的,岩茶里,牛栏坑肉桂为什么这么贵?

如何假冒牛栏坑肉桂?带你揭开岩茶造假的秘密,成本真的很低

假老丛这么多,如何分辨老丛岩茶的真假?李麻花教你3招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10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