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新中国成立后,被俘的国民党战犯们都得到了宽大处理,他们被悉数送往功德林监狱改造。
直到1959年,首批改造成功的战犯顺利出狱,其中便包括王耀武、宋希濂等人。
然而,就在其他战犯至少入狱10余年的背景下,却有一人被提前特赦。
1952年,在毛主席的亲自授意下,他走出功德林,回归正常生活。
更加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对于这个国民党的俘虏,毛主席每次提到都赞不绝口。
不仅认同他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还称他的“两点建议”对打击美军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那么,此人到底是谁?他又为何能够提前7年出狱?他提出的两点建议到底是什么?
一份特别的报告
1950年6月,朝鲜战争正式爆发。
随着美军在仁川的成功登陆,朝鲜半岛的战况也发生了变化。
10月,不顾我国劝阻的美军竟试图将战火烧至鸭绿江边,在这样的情形下,毛主席力排众议,答应金日成的请求,决定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数十万应征入朝的志愿军迅速集结,首批军队很快便抵达朝鲜半岛,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正面较量也即将拉开帷幕。
战争之初,毛主席便整日待在中南海紫云轩内,埋头研究前线战事。
10月中旬的一天,毛主席一如既往对着地图沉思,就在这时,警卫员却突然走了进来。
“报告主席,功德林送来了一份报告,请主席过目”。
一听到功德林三字,毛主席不禁一怔。
原来,作为国军战犯的管理所,自从朝鲜开战以来,功德林内一直都不太平。
部分国军战犯整天妄想着在美军的牵制下,他们即将获得自由,所以便异常躁动,为监狱里的管理者徒添了不少麻烦。
对于此事,毛主席也早已有所耳闻,所以,一听到是功德林送来的报告,他不免担心那里又出了什么乱子。
然而,当看清报告上的名字时,毛主席却松了一口气。
此人名叫吴绍周,是国军名将,毛主席对他印象颇深,抗日期间,他曾多次与日军血战,和其他消极抗战的国军将领形成了鲜明对比。
解放战争期间,吴绍周身处黄维率领的十二军团内,在被解放军围攻时,黄维等人纷纷乔装打扮、试图脱逃,唯有他战斗到了最后一刻。
所以,虽然阵营不同,但对于这样一个有骨气的铁血军人,毛主席也给予了充分的尊重。
尤其是在改造期间,不少犯人造谣闹事,他却认真学习,这一态度也获得了管理人员的一致好评。
因此,意识到报告是由吴绍周递交时,毛主席便认真翻阅起来。
只见报告厚厚一叠,内容却十分详实。
其中吴绍周不仅联系自身经历,剖析了美式装备的特点,而且还结合志愿军的现状,对抗击美军给出了两点建议。
这份报告足有6万多字,毛主席花了近两个小时才通篇读完,合页之时,毛主席赞不绝口。
他表示报告“面面俱到,却不拖泥带水,写作者很有水平”。
后来,在给前线进行战术部署时,毛主席果然提到了这两点建议,而美军也因此吃到了不少苦头。
1952年10月,朝鲜战局日趋稳定,毛主席便亲自下令调查吴绍周的背景,在得知他表现良好以后,毛主席授意功德林将其提前释放。
就这样,仅被关押不到5年,吴绍周便重获自由。
说到这,可能有朋友会好奇,吴绍周作为国军将领,到底为何会收获毛主席的尊重?他提出的两点建议具体是什么呢?
要想了解这些,我们不妨从他的生平开始说起。
投笔从戎,一路高升
1902年,吴绍周出生于贵州天柱县的一个苗族聚居区,虽身处农村,但他父亲在当地开了一家店铺,生意火红,家境也相对殷实。
所以,吴绍周从小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生活也得到了一定的保障。
8岁那年,他不幸丧母,好在,继母同样是通情达理之人,吴绍周得以继续自己的学业。
1917年,15岁的他从当地初级中学毕业,当时,他的毕业成绩名列全校之首,而他本人也有读万卷书的志向,随即便顺利考入市里的中学继续学习。
不过,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彻底改变了吴绍周的人生轨迹。
期间他开始意识到军阀割据、社会不公的现状,于是积极响应运动号召,在校内带头游行示威。
不仅如此,五四运动后,吴绍周决定从此投笔从戎,用武装革命改变旧社会的面貌。
于是,1922年他考入贵州学兵营,开始学习军事理论,同年他又被保送到贵州讲武堂深造。
经过一年的艰苦训练,吴绍周不仅练就了一身好体魄,而且还掌握了大量军事知识,一毕业,他便顺利进入黔军担任见习排长。
此后便是军阀混战最严重的时期,吴绍周虽然毫无背景,但他头脑敏捷、作战勇猛,在军中逐渐打出了名堂。
1926年参加国民革命军时,他已升任营长。
北伐战争结束后,蒋介石、阎锡山等新式军阀再次站上历史舞台,吴绍周同样参加了他们之间的派系纷争,并且在混战中多次正面击败李宗仁、白崇禧等人。
与此同时,他在军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他甚至还曾救过汤恩伯一命。
因此,汤恩伯对他大为器重,1934年之后便提拔他为八十九师参谋长,至此,吴绍周在国军内部彻底扎稳了脚跟。
突发奇想,重创日军精锐
如果说军阀割据时期的经历让吴绍周崭露头角,那么,在抗日战争期间,他的军事才华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之初,日军便将目标对准了北平,接到上级命令,吴绍周亲自指挥部队赶往前线,保卫北平南口镇的战役也由此打响。
当时,日军投入了大量兵力,其中便包括著名的机械化部队坂垣师团。
他们一同聚集在南口镇外,打算以闪电战的方式推平南口,从而直入北平。
面对浩浩荡荡袭来的敌寇,吴绍周率领部下浴血奋战。
然而由于双方实力太过悬殊,没多久,国军便败下阵来,形势一度十分危急。
当时,副官曾劝告吴绍周,让他学习其他国军部队,尽快丢掉南口,以求全身而退。
吴绍周却不愿意将大片土地拱手相让,于是他命令所有士兵固守战壕,坚决不让日军前行半步。
从正面对抗到被动防御,吴绍周的及时转变缓解了战况。
可随着日军增援越来越多,南口镇失守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要想守住阵地,必须得主动出击。
不过,正常战斗,国军根本就不是日军的对手,该怎么办呢?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吴绍周突然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并下达命令,让部下制作十多个气象灯。
对此士兵都十分疑惑,毕竟天气状况良好,根本不需要借气象灯判断战场环境,但是吴绍周却坚持让他们尽快完成。
当晚,这十多个气象灯全部升空,一时间,天空突然出现的异样吸引了日军的注意。
他们误以为这是什么新式武器,便拼命向空中射击。
见日军已陷入混乱,吴绍周一声令下,部队开始整齐地向前方发动进攻,很快,毫无准备的坂垣师团遭到重创。
他们死的死、伤的伤,一些侥幸脱身的,也全都丢盔弃甲、落荒而逃,大名鼎鼎的精锐部队竟被吴绍周打得溃不成军。
这一战,吴绍周歼灭了大部分敌军,还缴获了大量装备,北平局势也得以缓解。
所以国民党便授予他四等宝鼎勋章,随后又委任他为八十九师二六九旅旅长。
从此以后,吴绍周成了国军内部罕见的抗日名将,1938年的台儿庄大捷和1939年的高城保卫战都有着他卓越的指挥。
尤其是在1943年固守黄河期间,吴绍周临危受命、破釜沉舟,在他的守卫下,日军猛攻黄河数月,竟始终无法推进。
而这,也为其他抗日战线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无心恋战,遭到解放军俘虏
凭借着在抗日战争中不可磨灭的功绩,吴绍周也收获了我军内部不少人的欣赏。
不过,日本宣布投降后,蒋介石又马不停蹄掀起了大规模内战,从此,吴绍周也被迫站在了共产党的对立面。
事实上,对于蒋介石“自己人打自己人”的行为,吴绍周心中并不认同。
他本想着前往国外留学深造,但蒋介石强行将其部队改编为八十五师,并任命他为师长。
1947年,在接到蒋介石攻打泰安的命令后,吴绍周这才首度卷入内战。
不难看出,吴绍周对于内战其实多有纠结,所以,在此期间,他再也没有展现出抗日战争期间运筹帷幄的军事才华,反而处处受挫。
在进攻沂蒙山区时也一再失手,后来蒋介石对他大失所望,只是让他前往河南确山等地维护交通。
1948年3月,吴绍周部队被编入黄维率领的十二兵团,可在11月十二兵团就被解放军围困在双堆集一带。
后来,自知突围无望,黄维便乔装打扮,试图混入百姓之中逃走,但这点小伎俩很快被我军识破,而黄维也遭到俘虏。
不过,解放军发现吴绍周时却是迥然不同的场景。
当时国军兵败如山倒,已经乱作一团。
吴绍周自然也明白前景黯淡,但他既没负隅顽抗,也没仓皇逃窜,而是静静地站在草垛边,望着不断倒下的战友,一动不动地等待着解放军的到来。
至此,一代名将吴绍周成了我军的阶下囚。
接受改造,给出重要建议
进入功德林后,吴绍周很快便被自己的见闻深深震撼。
原来,很多他从前熟知的人模狗样的国军高层,都在狱中展现出了自己的真面目。
他们有的逐渐消沉,彻底失去了往日神采,有的整日抱怨,仿佛祥林嫂上身,也有的不甘被俘,不断在狱中闹事。
不久,朝鲜战争打响的消息也传入了功德林,这些战犯们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日渐猖狂。
对管理员的要求也置之不理,甚至多次爆发了流血事件。
不过,吴绍周从来就不是这些人中的一员。
进入功德林后,他逐渐接触到马克思主义思想,对中国革命有了全新的认知,也不断改造自己。
在得知抗美援朝的决议后,他更是夜不能寐,时刻想要为志愿军贡献一份力量。
由于他所在的八十五师曾大量装备美式军械,所以他对美军的武器性能和战术特点都十分了解。
最后由杨伯涛执笔,一份长达六万多字的《关于美军战术之研究》完成。
在报告中他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夜战,二是近战。
夜战不难理解,由于美军拥有着绝对优势,和他们硬碰硬并不理智。
而借助夜色,志愿军可以充分发挥特长,同时减弱装备差距带来的影响。
近战也是类似的道理,在远距离作战中,美军的装甲部队和空中力量都明显占优。
但是,只要将战场拉近,和他们肉搏,志愿军便可以利用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积累的丰富经验,给予美军以当头棒喝。
在完成这份报告后,吴绍周将其呈上供毛主席审阅。
于是便出现了我们开头提到的那一幕,毛主席看完赞不绝口,并且将这两点建议应用到抗美援朝前线。
后来,夜战和近战果然成了志愿军无往不利的法宝,而美军也节节败退,“战无不胜”的神话也宣告终结。
来到1952年秋季以后,志愿军已经彻底掌握朝鲜局势,而美军也被迫坐到了谈判桌前。
念及吴绍周谏言有功,毛主席便亲自下令,将其特赦放出。
结语
出狱后,吴绍周无意继续从军,于是他便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来到了湖南长沙与家人团聚。
1956年,由于身体抱恙,吴绍周得到了湖南省委的特殊照顾,并获得了湖南文史馆馆长一职。
从此以后,身经百战、才华横溢的抗日名将,再也没有理会世间纷争,度过了一个安详的晚年。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