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社会,帝王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生杀予夺都在一念之间,在这种情况下,皇权的过渡必然会掀起一场腥风血雨,毕竟皇位只有一个,但垂涎皇权的人很多。血溅宫闱,手足相残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发生了很多次,就连那些名留青史的贤明君主也不例外,比如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是李渊的二儿子,他出生于马背,有着极高的军事才能,似乎天生就应该属于战场,他在唐王朝建立的过程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他的幸运在于他一出生就是李渊的二儿子,天然的拥有良好的资源,可以顺利地成为一个文武奇才,但他的不幸也在于他一出生就是李渊的二儿子,他有着极强的军事才能和朝政手腕,但因为大哥的存在,他最开始根本没有办法问鼎太子之位。
李渊从唐朝刚刚建立的那一刻就把自己的长子李建成立为了自己的太子,李建成并不是一个无能昏庸的纨绔子弟,他在政治和军事方面的天赋虽然不如自己的弟弟李世民,但在世家子弟中也绝对是一等一的。
毫无疑问,李渊是一个传统保守的帝王,所以他在君临天下的第1天就按照中国的嫡长子继承制的传统确立了长子李建成的太子之位,更何况李建成也并没有致命的错误和缺点。
可是事情发展到这里出现了一个十分尴尬的局面。李渊心目中的继承人是自己的长子李建成,可为大唐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的却是自己的二儿子李世民,更何况彼时刚刚建立的唐王朝还没有彻底平定天下,争讨四方还需要武功卓绝二儿子李世民出力。李渊在进行了一番纠结之后,给了二儿子众多的赏赐,并且册封他为天策上将,这个职位仅次于文官之首三师。
作为一个帝王,李渊的心中自然也清楚,太子之位确立之后,为了避免儿子们相互夺权,也为了避免手足相残的悲剧发生,他应该一定程度地削弱其他儿子的实力,并且逐步将儿子们手中的军权收归中央。
可是作为一个父亲,他又没有办法为了长子的地位去打压次子,在一定程度上李渊的这种纠结也注定了后来的玄武门之变的悲剧。为了让二儿子继续征讨四方,也为了弥补自己心中的愧疚,李渊让自己的二儿子保留了大量的军权。
古代皇权真正的矛盾之处在于一方面要兼顾天下,另一方面又要兼顾亲情,感情和权力往往无法相互平衡,毕竟谁都没有办法做到理智和感性的绝对平衡。李渊给二儿子最大的军权是为了笼络人心,却也不知不觉地加大了二儿子夺权篡位的资本,或许身为帝王的李渊已经想到了,可是作为一个父亲,他本能地回避着这种可能,毕竟没有任何一个父亲希望看到自己的儿子们相互残杀。
当时的秦王李世民是真正的权倾朝野,不过这也引起了太子的猜测和怀疑,自古帝王之家就没有所谓的兄弟情深,随着李世民权力的越来越大,一场兄弟反目的悲剧正在酝酿。
玄武门的一只冷枪划破了大唐王朝的平静,帝国权力最显赫的两位王子最后还是选择了刀兵相见。最后拥有多数能人谋士的李世民在这场政变之中胜出,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哥哥和弟弟,大唐王朝的开国皇帝在一天之间失去了两个亲生儿子,而造成这一后果的是他一直宠爱的另一个儿子,可这一切的悲剧,在他将帝国的军权交付到儿子手中的那一刻就已经在酝酿了。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