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寸草不生,荒芜了数百年的毛乌素沙漠,如今正在急速消失

发布啦 0 0

复杂的真理往往以最简单的语言表述出来,好比“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自无数人记事起,这句话便一直萦绕在耳边。

那么,这句话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呢?自然是无数遭到破坏的大自然。比如,曾经寸草不生、荒芜数百年的毛乌素沙漠,在近代却在快速消失。

这到底是好是坏?背后是怎么回事呢?现在有没有想出办法让它起死回生呢?

曾经寸草不生,荒芜了数百年的毛乌素沙漠,如今正在急速消失

毛乌素沙漠前后对比

在统治者的建设下逐渐繁荣

毛乌素沙漠,听说过的都知道,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沙地之一,位于陕西省的榆林市。用蒙古语翻译,可以将毛乌素理解为“坏水”。

顾名思义,毛乌素沙漠的风评并不好,因为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这片沙地灾祸四起,风沙极大,干旱频发,气候极其恶劣,是寸草不生的蛮荒之地。

好在这些都是过去的面貌描述,而现在毛乌素沙漠已经在党政府的号召,和老百姓的努力与坚持下,焕然一新了。

根据官方数据显示,榆林市沙化土地治理率已经高达93.24%。林业局表示,其沙化土地面积比1999年减少了472万亩,取得这一成绩的确是振奋人心。

曾经寸草不生,荒芜了数百年的毛乌素沙漠,如今正在急速消失

毛乌素沙漠

与此同时,毛乌素沙漠860万亩流沙全部得到固定和半固定,实现了区域性的荒漠化逆转。

这意味着世界上第一片被人类彻底征服的沙漠即将出现。不过,既然曾经的它穷凶极恶,又为何会逆转呢,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毛乌素沙漠并非一开始就是一个不毛之地。曾经的它也是一个水草丰美的地方。毛乌素是蒙恬北逐匈奴时,从胡人手中夺过来的。紧接着,秦始皇在毛乌素的基础上,围绕它建立了九原、上郡等郡县。

本来一开始,毛乌素的样貌无可挑剔,为此,秦始皇曾动员大量百姓,举家迁徙至此。

曾经寸草不生,荒芜了数百年的毛乌素沙漠,如今正在急速消失

沙漠

新定居的老百姓开始不遗余力地进行农业开发,取得了无数傲人的农业成绩,庄稼收成一度居高不下。

在这种情况下,毛乌素摇身一变,一度成为与关中相媲美的“新秦中”。后来,秦朝灭亡,匈奴卷土重来,再次将毛乌素据为己有。

但是汉武帝时期,在卫青的带领下,汉族重新占领毛乌素,于是汉武帝将70多万平民迁入毛乌素地区,并且因地制宜,设置军屯。

在汉朝老百姓的辛苦耕耘下,毛乌素重振雄风,使其摘得“沃野千里,庄稼殷积”的美誉。该地区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富庶与繁荣,甚至可以有效解决国家的饥荒问题。

曾经寸草不生,荒芜了数百年的毛乌素沙漠,如今正在急速消失

毛乌素沙漠

在气候和居民的破坏下“毁容”

然而,日月星辰、斗转星移,似乎许多事物都会经历一个盛极而衰的过程,毛乌素沙漠也不例外。尤其是从东汉到南北朝时期,它的“颜值”迎来了断崖式的下降,根据气象学家竺可桢的研究显示,当时,中国进入了气候的干冷期。

处于这个阶段的毛乌素沙漠降水量陡然减少,与此同时,胡人已经将这块肥硕之地占领,经过朝代更迭,又成为了匈奴赫连勃勃政权壮大的心脏地区。

进入隋唐时期,中国的气候开始变得湿润,到唐太宗大败东突厥时,毛乌素沙漠再度回归中原,在唐朝的规整下,该地区成为突厥的屯田和游牧之地。

遗憾的是,唐朝末年,风沙天气在毛乌素此起彼伏,其严重程度可以用风沙高于城墙来形容。

曾经寸草不生,荒芜了数百年的毛乌素沙漠,如今正在急速消失

沙漠

而所谓的风沙与风中带沙有本质上的不同,而且那时候并没有什么先进的治理方法,人们的家园只能任由这种灾害性天气肆虐,没过多久,飞沙成堆已是常态。

公元822年开始,毛乌素沙漠的面积继续扩大,鄂尔多斯地区竟然也开始逐渐沙漠化,无法支持举足轻重的农业。若要说起沙化的原因,与气候的干冷大有关系,另一方面,与六胡州牧民的胡乱开垦、随意放牧也密切相关。

因此,毛乌素沙漠的形成是在气候变化,和六州胡人不加节制使用的双重压力下形成的。

宋朝时期,毛乌素成为西夏的囊中之物,到宋夏两国交战时,已是国家短兵相接的前沿地带。由此,毛乌素地区的破坏程度进一步加剧。

曾经寸草不生,荒芜了数百年的毛乌素沙漠,如今正在急速消失

沙漠

明清时期,毛乌素沙漠正式形成,并且在其原有的基础上,逐步向着东南推进,到达延绥长城一线。

延绥长城是万历初年重建的,由于长城沿线遭到风沙的强烈侵袭,由强风携带过来的沙子已经能与城墙一样高,蒙古人可以轻而易举地翻过城墙进入内地。

进入内地的蒙古人对当地百姓奸淫掳掠、无恶不作。为此,明朝的政府必须每年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展扒沙工作,但是收效甚微。

因为扒沙功效不明显,所以飞沙与流沙跨过城墙,继续向东南扩散,使得内地的河流迅速沙化,不得已,榆林城的百姓只得向南迁徙。

清朝时期,毛乌素沙漠的面积仍在扩大,榆林城百姓赖以生存的家园正在一步步消失,他们没办法阻止沙漠的侵袭,只能选择再次南迁。

曾经寸草不生,荒芜了数百年的毛乌素沙漠,如今正在急速消失

榆林城

在人民的努力下重返绿色

毛乌素沙漠的扩大是持续性的,时间越久,它的面积越大,到了20世纪70年代,它所覆盖的面积已经达到最大。

当时的学者一般都认为,毛乌素沙漠的形成过程中,气候变化是主导因素,在他们看来,沙漠的变化与自然变化呈正相关。比如,在气候偏暖湿的时候,毛乌素沙漠像是被施了魔法一般,变成适合农耕和放牧的风水宝地。

但是一到气候干冷的时候,毛乌素地区便会面临水源减少、植被退化的考验,然后沙漠面积进一步扩大。除去气候原因,还有不少学者认为,毛乌素沙漠的形成,最大的原因是人类只索取,不克制的行为。

因为早在明清时期,当时有从国外引进一些粮食作物,进行种植与生产,使得毛乌素地区的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从而引起了人口的激增。

曾经寸草不生,荒芜了数百年的毛乌素沙漠,如今正在急速消失

毛乌素沙漠

人口暴增之后,需要用来开垦的土地越来越多,在需求激增的情况下,毛乌素地区的土地成为居民的首选。

时间一长,它似乎越来越无法承载来自人类的无情残害,因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只管如何拓荒,不懂如何维护,如何让土地休养生息。

于是,人们在毛乌素地区进行的活动,在岁月的作用下,造成了不可逆的伤害,伤害的时间越久,沙化的面积越广阔,到后来,甚至到了无法遏制的地步。

1949年,毛乌素的沙化早已势不可挡,沿着长城靖边等地区的流动沙丘,多如汪洋大海,榆林城在流沙的影响下,无可奈何地将身躯放置在了沙漠之中。

曾经寸草不生,荒芜了数百年的毛乌素沙漠,如今正在急速消失

榆林城

毫不夸张地说,人们可以踩着城墙这边的沙堆,走到城墙那边,令人扼腕叹息的是,曾经的“塞上名城”已经沦为“沙下名城”了。

据公开的数据显示,到解放初期时,榆林市仅剩下60万亩天然林,0.9%是残存的一点森林覆盖率。

大片的农田和牧场已经在流沙的影响下不知去向,剩下的农田和牧场情况堪忧,它们被大量沙丘包围,进一步加剧了土地的沙化、盐渍化和大面积退化。

雨水天气一来,大量泥沙经过冲刷,随着河流一起流入黄河,每年因水土流失而进入黄河的泥沙有数亿吨。

曾经寸草不生,荒芜了数百年的毛乌素沙漠,如今正在急速消失

黄河

总之,为了防沙治沙,人民政府开始花大力气,下大功夫,他们励精图治,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治沙活动。

1959年,榆林政府为动员全市老百姓加入治沙队伍,鼓励大家把治沙活动当成自己家的事去做、去拼搏,并且发布相关的补贴政策。

全体市民在政府强有力的号召下,扛起镐头,背起树苗,雄赳赳气昂昂地向毛乌素沙漠挺进。有了补贴,大家干劲十足。

一边出力,一边拿钱,千家万户风风火火建树林,大力扩建防风林带,与此同时,不忘引洪淤地,很快,大家的付出有了成果,毛乌素地区的情况慢慢好转。

曾经寸草不生,荒芜了数百年的毛乌素沙漠,如今正在急速消失

治沙

在全体成员共同奋斗的过程中,中国人运用智慧创造出了一项又一项切实可行、功效显著的技术,飞播灌木、栽种乔木、引进常绿树种这三种方式贯穿始终。

此外,老百姓的智慧是无穷的,他们根据毛乌素地区的特点和长期工作的经验,发明了与众不同的“草方格”技术,让水源得到进一步涵养,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住了水土。

有了范本,“草方格”技术很快得到无数专家的认可,在国际上推广开来。如今,毛乌素沙漠的面积越来越小,植被覆盖率越来越高。

曾经寸草不生,荒芜了数百年的毛乌素沙漠,如今正在急速消失

毛乌素沙漠

曾经谈之色变的沙漠化灾害,早已成为人们口中的往事,放眼望去,毛乌素地区褪去黄沙,换上新装,又有了很久以前“妙丽女子”该有的模样。

都说历史是一个轮回,的确如此。毛乌素逐渐返老还童,无疑是在验证一个事实: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定会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迎来又一个盛况空前的“汉唐时代”。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11720.html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