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岁毛岸青去世:刘思齐、李敏李讷前来追悼送别,邵华哭成泪人

发布啦 0 0

2007年4月2日,毛主席的家人们都来到北京八宝山公墓的礼堂,每个人神色严肃,难掩悲伤。现场是纪念毛岸青同志的追悼会,现场放满了花圈,门外守候着上千群众,大家都是来送这位老同志最后一程的。

这位84岁的老人,穿着旧军装,这是老同志坎坷一生的见证。身边围绕着鲜花,身上披着的是国旗,围在身边的,都是最重要的家人。

儿子毛新宇已经泪流满脸,捧着父亲的照片。妹妹李敏、李讷和嫂子刘思齐,妻子邵华也哭成了泪人,这对恩爱的夫妻永远天人永隔了。

84岁毛岸青去世:刘思齐、李敏李讷前来追悼送别,邵华哭成泪人

图丨葬礼

追忆毛岸青老人的一生,甚至很少听说他的名字。一直是在幕后。默默地为革命和新中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身上没有半点干部子弟的光环,非常谦虚低调。

平凡且低调是毛岸青最渴望的,因为人生的坎坷遭遇已经给了他深刻的教训,只有低调才能活下来。一旦被敌人发现了踪迹,可能性命都难保。可以说,毛岸青同志走了很长的路,吃了很多的亏,一步步慢慢成长。

84岁毛岸青去世:刘思齐、李敏李讷前来追悼送别,邵华哭成泪人

图丨毛岸青同志

学习归来,加入建设

1947年,毛岸青看到国内需要建设力量,毅然回国。当初和哥哥毛岸英被组织安排到苏联学习,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十年。

这十年的时间里,毛岸青和哥哥都是最努力学习的两个人,刻苦学习革命理论知识,努力参加军事训练,希望有一天能够为祖国贡献力量。

期间,毛岸青刚成年,就和哥哥一起参加了苏联的卫国战争,对抗世界法西斯。在战争面前,每个人都不能独善其身,应该尽力去阻止战争的发生。国际局势风云变化,最终以日本的投降作为结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获得了胜利。

毛岸青在实践中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要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为社会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刻苦学习,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84岁毛岸青去世:刘思齐、李敏李讷前来追悼送别,邵华哭成泪人

图丨毛岸青

一回国之后,毛岸青第一时间就到农业学校当中,去到克山县的农村参加土地改革和土地劳动的工作。这份工作不是坐在办公室纸上谈兵就可以完成的。

克山县人少地荒,还有土匪来打劫。在艰苦的乡村主持土地改革和劳作,就必须和农民们一起劳作,在劳动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开荒都是很辛苦的事情。

毛岸青很能吃苦,下田去劳作,一干就是几个月的时间。和农民同吃同住,农民们也不会想到这是毛主席的儿子。毛岸青从来没有半点享乐主义精神,把自己扎根于广大的农村,为农村建设添砖加瓦。

84岁毛岸青去世:刘思齐、李敏李讷前来追悼送别,邵华哭成泪人

图丨耕作

后来,毛岸青又发挥自己在苏联所学的知识,到中宣部担当翻译,负责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作,让更多人能够了解思想的内核。在进行翻译的时候,毛岸青对自己的要求很严格,不允许有半个字错误,翻译了很多精彩的马列著作。

看似毛岸青的一生平平安安,但这只是表面的风平浪静,实际上他吃了很多人想象不到的苦,失去了最亲的两个人,人生的苦难,对他的身体造成了重创,最终在84岁时逝世。

84岁毛岸青去世:刘思齐、李敏李讷前来追悼送别,邵华哭成泪人

图丨毛岸青

亲人逝世,坎坷半生

毛岸青一生中,最重要的三个人,一位是母亲杨开慧,一位是哥哥毛岸英,最后一位就是妻子邵华了。母亲杨开慧的去世,导致毛岸青悲惨的童年,四处流浪,就像流浪上海的三毛一样。但是毛岸青从来没有责怪过母亲,在他心中,母亲是一位女英雄。

毛岸青出生于1923年,正是国内革命运动蓬勃发展的时候。小时候他们兄妹们,跟着毛主席一起四处奔波,毛岸青也不知道哪里才是自己的家,他们去过很多地方,包括武汉、长沙、上海、天津。

兄妹们和父亲聚少离多,大多数时间都是和母亲杨开慧在一起。他们都知道父亲是去干大事了,长大以后也要像父亲一样,革命的火种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扎根。

84岁毛岸青去世:刘思齐、李敏李讷前来追悼送别,邵华哭成泪人

图丨杨开慧

不幸的是,1927年特殊事件的发生,杨开慧只能带着儿女们逃往长沙,躲开国民党的追捕。父亲正参加着革命,没有办法照顾家庭,只能由杨开慧带着孩子们东躲西逃,回到了长沙的家里。

没想到湖南军阀在反动派的指引下,竟然把杨开慧和儿子毛岸英抓走了。他们使用严刑逼供的手段,希望能够策反杨开慧。杨开慧又怎么会被他们策反呢?坚定自己的目标,打死都不会背叛革命的,最终杨开慧不幸牺牲。

毛岸英被地下党的同志救出,和弟弟毛岸青一起被送往上海。母亲的逝世,让两兄弟更加坚定要继续革命。两兄弟先是住到了叔叔毛泽民的家里,但是上海的革命形势也很严峻,兄弟俩又被送到幼稚园里面。

84岁毛岸青去世:刘思齐、李敏李讷前来追悼送别,邵华哭成泪人

图丨两兄弟

但没呆多久,园长也被捕了,两兄弟无依无靠。先是被幼稚园的保育员叔叔,带回家暂时收养了。都说半大小子吃垮一个家,更何况是两个男孩。

保育员的收入不高,幼稚园关门后也没有收入。保育员叔叔的妻子,一直苛责着这两个孩子。兄弟深知寄人篱下的生活不好过,所以决定离开,过上了流浪生活。

那时候毛岸青才8岁,两兄弟要靠自己赚钱,养活自己。在穷困潦倒当中,毛岸青还记得父亲的教导,不能偷不能抢。两兄弟都是靠着打零工,换点食物,才得以活下去。给人家拉黄包车,翻找垃圾桶,睡马路上,都是他们的生活写照。

没活干的时候,毛岸青就继续搞革命,直接拿着粉笔在电线杆上,写下了“打倒帝国主义”正在巡逻的巡警看到后,直接拿着警棍就往毛岸青头上招呼,打得头破血流。

84岁毛岸青去世:刘思齐、李敏李讷前来追悼送别,邵华哭成泪人

图丨巡警

能够捡回一条命,毛岸青都感觉很庆幸了。年少轻狂的他一下子就收敛了,明白了要看清楚形势,也要了解自己的力量,不能贸然行事。这件事给他一生都留下了阴影,甚至身体也留下了隐患。

被巡警殴打之后,毛岸青等血止住之后,也没有去看医生。他怎么也没想到,十年后就是因为这个伤口,让他一直要住在疗养院里。

毛岸青从来没有放弃革命的想法,虽然吃不起饭,但只要活着就有希望了。兄弟俩互相扶持,总是能艰难活下去的。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五年,等形势好转之后,地下党的同志才接回了他们,结束了艰难的日子。

84岁毛岸青去世:刘思齐、李敏李讷前来追悼送别,邵华哭成泪人

图丨兄弟俩

毛主席一直牵挂着两个孩子,知道两个孩子在上海的情况之后,心中难掩焦虑和心疼。但革命事业更加重要,只能压下对孩子的思念之情,继续投身于工作之中。一直鼓励兄弟俩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毛岸青和哥哥毛岸英同甘共苦,兄弟感情深厚,毛岸英是他人生最重要的第二个人。从上海回去之后,应组织的安排,毛岸青和哥哥踏上了漂洋过海去苏联学习的生活。

直到回国之后,兄弟俩才开始大展拳脚,一心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毛岸青来到了广大农村,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哥哥毛岸英,则是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口号,投身抗美援朝战争之中。

作为弟弟,毛岸青非常支持哥哥的选择。在国家危难的关头,总是需要有人站出来,承担这份责任。但毛岸青没有想到,这是他见哥哥的最后一面。

84岁毛岸青去世:刘思齐、李敏李讷前来追悼送别,邵华哭成泪人

图丨毛岸英

在战场上,毛岸英冲锋陷阵,不惧死亡,不幸被敌人的燃烧弹射中,英勇牺牲。这个悲痛消息传回来的时候,毛岸青不敢相信,自己的哥哥就这样离开了。兄弟俩还有很多抱负没有实现,哥哥还正值壮年,命运如此不幸。

毛岸青遭受沉重打击,身体一下子就扛不住了。之前被外国巡警击伤的大脑,一直都有隐患,营养跟不上,头上的伤都没有养好。毛岸英去世的消息,直接刺激了毛岸青,导致头上的伤口复发。每个夜晚,除了思念哥哥之外,还头疼得睡不着觉,整夜都失眠。

看着这样的身体状况,毛主席难掩悲伤,为了缓解毛岸青的身体痛苦,而当时苏联的大医院水平比较好,所以安排他去苏联的大医院就医。毛岸青不想让家人担心,也就同意去国外治病了。独自一个人踏上了治病之旅,再次回到苏联,感觉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84岁毛岸青去世:刘思齐、李敏李讷前来追悼送别,邵华哭成泪人

图丨毛主席

这一呆就是四年,毛岸青的病没有完全治好,心里也没有完全放开。毛岸青想回国了,回到熟悉的家,但是毛主席担心儿子的身体状况,犹豫要不要让他回国。

毛岸英的妻子刘思齐,亲自飞到苏联看望毛岸青,知道他迫切想要回家之后,刘思齐帮忙劝说,才让他能够顺利回来。回国之后,毛岸青回到大连休养。

84岁毛岸青去世:刘思齐、李敏李讷前来追悼送别,邵华哭成泪人

图丨刘思齐

一见钟情,爱子慈父

在这里,毛岸青遇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第三个人,也就是妻子邵华。刘思齐的母亲过来看望毛岸青,这是亲戚间的正常往来。当时还带着刘思齐的二妹邵华一起,没想到让两个人一见钟情了,对于彼此都有了不一样的想法,毛岸青才有了结婚的念头。

说起毛岸青的婚事,毛主席感到很头疼。儿子已经37岁了,从来没有想着成家立业的事情。很多同龄人都已经抱上好几个孩子了,毛岸青却连个对象都没有。他自己也不想找,总是用工作和生病当借口,家里人渐渐也就不催他了。

没想到两个人在认识不到一年之后,竟然就结婚了。其实这不是毛岸青第一次见到邵华,早在刘思齐和毛岸英交往的时候,两家人就已经见过面了。邵华是刘思齐同母异父的妹妹,和毛岸青相差了十多岁。

84岁毛岸青去世:刘思齐、李敏李讷前来追悼送别,邵华哭成泪人

图丨邵华(左)和刘思齐

所以之前毛岸青一直把邵华当成妹妹,没有任何的亲密情感。直到在南山宾馆见面的时候,才突然发现,记忆里的那个小妹妹,如今已经是一个妙龄女孩了。两个人相谈甚欢,开始了交往。

毛主席希望他们能早点结婚,毕竟毛岸青的年纪也不小了。在女友的陪伴之下,毛岸青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好,从哥哥去世的伤痛之中解脱。

为了陪伴毛岸青,邵华从北大转学到大连师范学院,这样每周都能去疗养院陪伴他了。两个人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牵着手一起在河边散步。

1960年,毛岸青和邵华结婚了,大家都非常高兴。而毛岸青38岁了,和邵华相差了十几岁,但是两个人却非常甜蜜。结婚之后,两个人的相处平淡如流水,却是爱情最好的状态。

84岁毛岸青去世:刘思齐、李敏李讷前来追悼送别,邵华哭成泪人

图丨毛岸青和邵华

人到中年,毛岸青更加沉着内敛,邵华形容自己的丈夫,“做的多说的少”。邵华怀孕后生下了儿子毛新宇,或许是为了弥补自己的童年缺憾,毛岸青很纵容孩子,一有时间就陪着孩子玩耍。家里都是需要靠邵华,严加管教,扮演黑脸的角色。

毛岸青很疼爱儿子,就连自己生病卧倒在床的时候,都不忘写贺卡祝愿孩子生日快乐。这是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希望儿子能够像他一样,投身于祖国建设之中。毛新宇受到父亲的影响,早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继续为祖国奉献。

毛岸青和毛主席两个见面的机会很少,毛岸青是毛主席第二个儿子,还有其他兄弟姐妹,但是其中6个儿子只剩毛岸青一个。毛主席看到毛岸青心里感到难过,男丁只剩他们两了啊。毛家人大部分都牺牲在革命的路上,这种无畏的牺牲精神不得不让我们动容啊!

84岁毛岸青去世:刘思齐、李敏李讷前来追悼送别,邵华哭成泪人

图丨毛岸青(左一)等人看望毛主席

虽然毛岸青和父亲很少见面,但都挂念着对方。毛岸青追随着父亲,为新中国的建设奋斗不止,让儿子也传承下去。毛主席在毛岸青的心里分量很重,那是年少时候追求的目标,成年之后屹立不倒的榜样。

但相聚总有离开的一天,1976年9月9日是个举国哀悼的日子。毛岸青痛哭流涕,毛家的男丁只剩下他一个了,父亲的逝世,对毛岸青又是一个打击。

毛岸青的身体状况急转直下,但还是克服种种阻碍,回到了北京,看望了父亲最后一面。这一面就是永远,毛岸青还想留下来主持父亲的追悼会。但是身体状况太差,家人十分担心,为了不给家人增添焦虑,他只能先回大连休养。

这是毛岸青一生当中不能抹去的遗憾,没有送父亲最后一程。他在家里设了灵堂,纪念父亲,这也算是弥补了。

84岁毛岸青去世:刘思齐、李敏李讷前来追悼送别,邵华哭成泪人

图丨毛岸青夫妇和毛主席

父亲去世之后,毛岸青深感时光易逝,更加珍惜时间。对于他来说,平凡且简单的生活就已经很满足了。不像母亲杨开慧闹革命一样轰轰烈烈,哥哥毛岸英驰骋战场的潇洒英气,只要平平淡淡活着就好。

毛岸青唯一的追求就是为父亲出版一套书,记录父亲的生平和成就。这套由毛岸青参与编撰的《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系列书很快出版了,大家也对毛主席有了更多的了解。

毛岸青做完这件事之后,还是低调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地完成翻译编校工作。在毛岸青的影响下,妻子邵华也对这份工作产生了兴趣。夫妻俩一起翻译编校外国著作,都是做幕后文职,所以毛岸青的名字甚少有人听说。

无论是在什么工作岗位上,只要是为祖国做贡献,都是新时代的英雄。

84岁毛岸青去世:刘思齐、李敏李讷前来追悼送别,邵华哭成泪人

图丨毛岸青一家三口

邵华平时喜欢摄影,悄悄拍下毛岸青工作和生活的照片,才给大家看到了毛岸青更多的方面。退休之后,毛岸青过着寻常老人的生活,享受自己的晚年生活。下象棋、拉小提琴、唱民歌等等,享受生活的简单乐趣,非常朴实。

毛岸青还关心青少年的发展,经常到乡下实地探查,了解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为了孩子们能够受到良好教育,自发创立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前半生的苦难,没有让毛岸青放弃革命的信念,而是坚定不移跟着中国共产党。

日子好起来之后,身上却没有半点浮躁的气质,几乎是默默无闻,也不追求功名利禄,只是做好自己的事情而已。可能有人会认为毛岸青的一生过于平淡,但生活的本质不就是简单吗?能够完成好自己的工作,兼顾生活,就已经是一种成就。

84岁毛岸青去世:刘思齐、李敏李讷前来追悼送别,邵华哭成泪人

图丨毛岸青

毛岸青发扬了毛主席淳朴的家风,从来没有脱离农村,团结农民,希望毛新宇也要继承这种榜样精神,不断发扬家风文化和精神。

这位朴素老人的去世,让大家悲痛欲绝,不惜千里赶到北京,送他最后一程。童年的苦难从来不会击倒一个意志坚定的人,只要坚定理想信念,那就没有什么可以畏惧的。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11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