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
说起钱学森,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
钱学森教授不但是世界最顶级的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同时他也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中国导弹之父”。
绝大多数人都认可一种说法,钱学森给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指明了道路。
但是,最近兰台看到一种说法:
钱学森确实很伟大,但是中国那么多精英,就算没有钱学森,也有李学森、张学森。
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呢?
从理论上说,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毕竟毛主席也说过“没了张屠夫,就吃带毛猪?”。
但是,也仅仅是理论上有道理。这种说法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换言之,在理论上确实“谁都是可以替代”的,但是仅仅只是理论;具体到钱学森教授来说,结合当时历史事实,兰台可以肯定的说一句,钱学森是不可替代的,没有钱学森,中国航空航天事业会走很长一段时间的弯路的。
肯定钱学森战略价值的是美国国防部。
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周总理再次要求美国不要再继续扣留旅美华人科学家,美国既然标榜自己是“自由的国家”,那么就应该尊重旅美华人科学家的个人意愿,不要阻挠华人科学家回国。
其中周总理点名了钱学森。
由于周总理在日内瓦会议上当着法国、英国等美国盟国的面披露了美国阻扰旅美华人科学家回国的事情,一时之间,世界舆论大哗。
当时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受不了舆论压力,于是准备着手“解冻”,放华人科学家回国。
但是,艾森豪威尔毕竟是将军出身,于是在“解冻”之前,艾森豪威尔还是让美国国防部对当时所有旅美的华人科学家,不管他们本人意愿如何,尽快对这些华人科学家做一个评估报告,看看究竟哪些华人科学家回到中国会对美国国家安全造成威胁。
经过美国国防部几个月的摸底调查,美国国防部的结论是全部旅美华人科学家里只有两个人回到中国(或者苏联)能对美国国家安全造成真正的威胁。
王克信
一位是钱学森,另一位则是王克信。
我先简单介绍一下王克信教授的情况,王克信在学术上是不能和钱学森媲美的,甚至可以说王克信更类似于顶级工程师,而钱学森则是学科创始人。
但是王克信恰好之前深度参与了美国第一代弹道防空导弹系统——“奈基”(胜利女神)系统引擎的研发,虽然受美国“麦卡锡运动”的影响,王克信和钱学森一样,1950年就被迫离开了“奈基”防空导弹系统研发工作,但是就王克信掌握的引擎技术能够大大提高苏联弹道导弹引擎的性能。
换言之,王克信对中国的作用不大,(因为当时中国航空航天工业才起步)但是对苏联导弹的作用却非常大,可以直接提升苏联导弹引擎性能,直接对美国本土造成威胁。
钱学森教授就不用兰台饶舌了,冯·卡门的得意弟子,美国NASA最早的一批科学家,当时全世界最顶尖的空气动力学家,钱学森教授正是当时还属于起步阶段的中国航天工业最大的指路人和唯一的系统架构师。
除了钱老,没有其他旅美科学家能够承担起这个责任,王克信也不行,因为他就不是这种“学科带头人”,他只是一个顶尖工程师,学术上并没有什么成就。
王克信就像是顶级黑客,他可以黑掉任何一台电脑,但是让他建立一个大学的计算机系,他根本不具备这种才能。
也就是说,钱学森对中国航天工业的作用,在当时是没有人可以替代的。
在回国游轮上的钱学森夫妇
假设钱学森教授没有选择回国,那么还真没有另一个人可以取代他的作用。
有人说了,这钱学森教授不是回国了吗?
是的,虽然最后艾森豪威尔迫于压力,决定让所有愿意离开美国的华人科学家都可以自由地离开美国。
可是根据钱学森教授之子钱永刚回忆,加州理工大学的校长一直到最后一刻都还在劝钱学森留在美国,并且保证自己一定可以给钱学森解决美国国籍。
换言之,钱学森即使在1955年上船回国之前,都依然可能选择留在美国。
正如王克信没有选择回国一样。
是的,为什么当年和钱学森齐名,被美国认为最有威胁的华人科学家之一的王克信如今默默无闻?
就是因为他在1954年9月在美国公开登报,表示自己从没有想过要回国。
从此,王克信就留在了美国,成为了一名美国华裔科学家。
综上所述,如果钱学森教授没有选择回国报效国家,那么中国航天工业一定会走相当长的弯路,钱学森教授的作用,是其他人都替代不了的。
END
参考资料:
《蚕丝:钱学森传》,张纯如,中信出版社;
《钱永刚:人生没有如果》,徐梅,南方人物周刊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