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全中国一片欢腾,然而随着日军的撤离,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被摆在台面上:以后中国由谁统治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从8月底开始,一场为期43天的谈判在重庆谈判,主角自然是国共两党当时的领导人——毛主席和蒋介石。在谈判接近尾声时,却传出消息说蒋介石要让毛主席担任新疆省长。听到这个消息,毛主席当时的反应是什么
我国8年抗战,离不开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但在共同的敌人日本倒下后,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很快就暴露出来。国民党仗着自己兵力强,又有美国支持,自认为应该成为中国新的统治者,拒不承认我党抗日武装和解放区,企图独享胜利果实。随着国民党军队抢夺我军解放区等事情发生,国共矛盾日益尖锐,“内战”阴云笼罩着中国。
自从进入20世纪,中国一直处于战争的混乱中,如今日军已经投降,百姓们对于和平的呼声格外强烈,此时不管是哪一方先开火,必然在舆论方面会招致非议,因此国民党打出了“和谈牌”,蒋介石先后3次发电报邀请毛主席去重庆谈判。
实际上,重庆谈判只是蒋介石拖延时间的手段,他从一开始就压根不想和我党和谈。而且,蒋介石认为毛主席为了自身安全根本不会来重庆,这样一来,国民党就可以占据道德高地指责我党,即使开战也可以把责任推到我党身上。
然而,面对蒋介石居心叵测的邀请,毛主席的回复是:“鄙人愿与先生会见,共商建国大计。”重庆是国民党的地盘,蒋介石怎么也想不到,毛主席竟然真的敢来
1945年8月28日,日本投降13天后,毛主席抵达重庆,当天晚上,蒋介石特意举办了一个小型宴会为毛主席接风。这是他们十几年来的第一次见面,如今两人都是各自阵营的领导人,表面上都非常客气,但明眼人都能感受到宴会上暗流涌动。
毛主席本就是为了全国的和平才来了重庆,因此在欢迎宴会上,毛主席的态度是比较谦逊的,客气地称呼蒋介石为“委员长”,然而蒋介石却摆出了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看似亲切实则傲慢地称呼毛主席为“润之”。
蒋介石把毛主席的谦逊看作是一种示弱和求和的表现,在他当天的日记里,蒋介石写道:“毛泽东果应召来渝,此虽威德所致,而实上帝所赐也”。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蒋介石内心十分傲慢,觉得毛主席来重庆就是意味着我党要向国民党示好。实际上,蒋介石这种心理当时普遍存在于国民党将领中,这也注定了两党之间日后的相争。
早在我党收到蒋介石的和谈邀请后,就多次召开会议商讨此事,最终我党决定,为了大局和全国的和平,只要国民党的要求不是太离谱,我党都可以忍让,做出一定的让步。这并不是忍气吞声,而是我党不忍心辜负全国人民对于和平的渴望。但同时,潜伏在国民党内部的共产党人也传回了情报,表示国民党不会轻易妥协,必然要大大削弱我党力量才肯点头,对此我党也做好了国民党会“狮子大开口”的心理准备
谈判开始后,果然很快就陷入了僵局。9月3日,我党正式向国民党提出了11条谈判要点,其中争议最大的就是关于军队和解放区的问题。我党提出,山西、山东等5省的省主席和广东、湖北等6省的副主席应由共产党人担任,而军队则至少要整编成16个军48个师。
平心而论,我党的要求是十分合理的,也很有诚意,甚至表示将承认蒋介石的领导地位,舍弃了“联合政府”的提法,只要求“参加政府”。
尽管我党已经做出了很大的让步,但是蒋介石还是不能接受,按照他的想法,各解放区官员必须经过国民党的认可才能留任,而且像山东等大省绝不能由共产党人担任主席。另外,共产党的军队也不能保留那么多,蒋介石最多只能接受保留12个师。
国共双方的底线和期望大相径庭,谈判一时陷入了停滞。另一边,我党其他人十分担心蒋介石会把毛主席扣留在重庆。但是作为舆论漩涡中心的主角,毛主席却表现得十分淡定。
整个谈判期间,毛主席和蒋介石的会面共有11次,大多是在公开场合,只有少数几次极为重要的会议是秘密进行的。两人的会面内容也可想而知,还是围绕两党不同的条件谈判、周旋。
面对老奸巨猾的蒋介石,毛主席其实十分疲惫,精神压力很大,但是只要和谈还有一线希望,他就必须坚持下去。为此,毛主席不仅要对付蒋介石,还要抽出时间参加白崇禧等国民党将领的宴会,出席了孙中山之子孙科的酒会等。毛主席之所以费心与这些人接触,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和谈。不管是毛主席还是我党,都不希望我国爆发内战,毕竟一开战受苦的还是百姓
但是,随着谈判的推进,蒋介石的耐心逐渐耗光,他开始暗中集结国军兵力,更令人担忧的是,美国也蠢蠢欲动,开始动用飞机和军舰帮国民党运送兵力。当时最有可能的情况是,国民党会把毛主席扣留在重庆,同时在美国支持下对我党发起攻击。
鉴于此种推测,延安方面给毛主席发电报,建议他尽早动身回去。但是毛主席却坚持他要留在重庆,同时要求我党要在有把握的情况下打几个胜仗,以此来震慑国民党。在电报中,毛泽东回复道:“不要担心我在重庆的安全问题。你们打得越好,我越安全,谈得越好。”
其实,毛主席之所以敢前往重庆,并且坚持留下,是因为他早已断定,蒋介石最终一定不敢对他下手。第一,经过8年抗战,国民党军队也受损不小,需要时间来积蓄力量;第二,在毛主席的领导下,我党的一切都步入正轨,即使毛主席暂时不在,国民党也很难击败我党;第三,经历多年战争后,和平是全国民心所向,如果蒋介石敢对毛主席不利,那么国民党必会遭到全国唾弃;第四,苏联已经表示要保证毛主席的安全,而美国虽然支持国民党,却也不敢彻底激怒我党和斯大林。因此不管是于公还是于私,蒋介石都不会愚蠢到在重庆对毛主席动手。
重庆谈判期间,我军和国军进行了几次交锋,国军都没占到便宜,尤其是在9月10日爆发的上党战役中,我军面临装备落后、敌强我弱的劣势局面,最后竟然反败为胜,使2万多国军全军覆没、国军带兵将领自杀。这一结果大大出乎蒋介石的预料,让他在与毛主席谈判时都罕见地失了态,神情恍惚。
几次战役的胜利让蒋介石对我党、我军的实力有了一个新的认知,也让他打消了趁机发动战争的计划。值得一提的是,重庆谈判实际上也让蒋介石对毛主席大为改观,在这之前,虽然我党实力不断增强,但在蒋介石内心深处,他始终看不起我党及各领导人。但是在重庆谈判期间,一件小事让蒋介石对毛主席刮目相看。
我们都知道,毛主席有抽烟的习惯,尤其是在压力比较大的时候,更是烟不离手。但是在重庆时,毛主席却像是戒烟了一样,一根烟都不抽
观察到这个细节后,蒋介石大为震撼,跟亲信陈布雷说:“毛泽东此人不可轻视。他嗜烟如命,手执一缕,,绵绵不断,据说一天要抽50支烟。但他知道我不吸烟,在同我会谈期间,竟然决不抽一支烟。对他的决心和精神,不可少视啊! ”最了解你的人,有时候不是你的亲人而是你的敌人,蒋介石虽然和毛主席站在对立面,但对于他的判断还是比较准确的。事实证明,蒋介石谋划多年的野心,最终也的确是被毛主席打破,不得不说这也是注定的结局。
1945年10月10日,我党与国民党签署了《国民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双十协定》。
虽然签署了协定,但毛主席并没有放松警惕。在之前的谈判中,根据国民党内部人士提供的情报,蒋介石的想法是,以后让毛主席出任新疆省政府主席。新疆领土广大,但是这里远离全国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蒋介石有这种打算,就说明他根本不会让我党插手比较核心的政务。因此毛主席认为,目前的和平只是暂时的,以蒋介石的野心,不久后他很有可能还会发动战争。
在毛主席即将离开重庆时,他和蒋介石进行了最后一次长谈,蒋介石假惺惺地表示:国共两党,不可缺一,党都有缺点,也都有专长。“我们都是五六十岁的人了,十年之内总要搞出个名堂,否则对不起人民。”蒋介石的话说得很漂亮,毛主席也表示,赞成军队只为国防不为党派。最后,蒋介石又对毛主席说:“我们二人能合作,世界就好办了。”
10 月11 日,毛主席与蒋介石握手道别,离开了重庆,这也是他俩最后一次见面。1946年6月底,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解放区发起了全面进攻,解放战争爆发。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