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全国高考拉开帷幕,一大早,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护送高三学生参加高考。这是她坚持送考、陪考的第12年,3年前,她也将张慧(化名)送上了高考考场,送进了“双一流”名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今日清晨,张桂梅护送高三学生参加高考(图源央视新闻)
“一定要考出去!”
“我是女高人,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学姐,加油!”回忆起3年前的高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大三学生张慧始终难以忘记出发前在张桂梅校长的指导下,高一高二学妹们给自己和同学们加油打气的场景,更难忘记的是张桂梅校长和老师们一路送考、陪考的感动。
2001年,张慧出生于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的一个小山村,自幼跟着父亲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2016年9月,张慧来到华坪女高求学,彼时的她还是一个不太自信的女生,“初中我很腼腆不敢说话,还有点驼背。来到女高后,张校长通过各种方式帮助我,让我变得自信起来。”张慧回忆。张慧的家距华坪女高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有一次,张桂梅校长走山路到她家家访时,天已经完全黑了,得知张慧只和留守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时,平日省吃俭用的张桂梅往张慧的手里塞了两百元,拍着她的肩膀说道:“一定要考出去!”这让张慧求学的欲望越发强烈。
张桂梅和女高学生在一起(图源新华社)
626分圆梦中南大
2019年6月,张慧走上了高考考场。高考那天,张桂梅和往常一样早早起来,督促学生们集合出发。出发前,高三的同学和高一高二的同学面对面站着,低年级的同学唱着《红梅赞》《英雄赞歌》和《我和我的祖国》等歌曲给学姐们加油打气。唱罢,学妹们还喊起了口号,“学姐加油!高三加油!”送考车从华坪女高驶出后,张桂梅和学校老师们跟随着送考车辆,把高三学生们送到考点华坪县一中。“张校长看着我们进入考场,给我们加油,老师们一起加油。大家都很感动,都觉得很安心,也更加有信心”张慧回忆。
6月8号下午,考试结束,张慧回到校园收拾东西准备离校。整个校园都没了张校长的身影,“就像新闻报道过的那样,我们都知道张校长躲起来了,她舍不得大家。女高三年,张校长什么时候都在,唯独离别的时候她‘躲’起来了。”2019年暑假,张慧以626分的优异成绩成功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录取。看着通知书,全家人都很喜悦。“我是我们村第一个考上双一流大学的学生,感觉给他们争光了。”张慧开心地分享。但她同时也告诉极目新闻的记者,如果不是高考,自己也许会是不一样的人生。
张慧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求学,该照片以59278票、全国第四位获评由人民日报官博发起的“2021微博年度照片”
在中南大“跑起来”
2019年9月,张慧来到湖北武汉,就读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刚强、勤敏、宽厚、慈惠、知礼、质朴”,张桂梅和华坪女高带给张慧永恒的精神财富。张慧记得张校长清晨的声声催促——“跑起来!你们的时间不多了!”在中南大这条崭新的跑道上,她也在以自己的方式“跑起来”。
来到中南大后,张慧也深刻感受到了中南大“建校为党,发展为国,成长为人民”的红色基因。“刚进中南大,校长就给我们讲授了‘校长第一课’,我对于我们学校的红色校史印象很深。”在张慧看来,中南大是一所由老一辈革命家创立的“抗大式”学校,其历经风雨而血脉不断、几经分合而弦歌不辍的原因正是“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在平日的学习生活中,张慧也更加深刻感悟到中南大校歌中的唱词“走向人民需要的地方”的含义。
所以大学期间,张慧报名加入了尼加提·雪莲花志愿服务队,参加了造血干细胞捐献普及宣传采集活动、志愿服务论坛、校园疫情防控等志愿服务,她想以张桂梅校长为榜样,在“走出大山”之后,在中南大这个具有红色基因的大学,继续走向人民需要的地方。“张慧非常热心,乐于助人,积极帮助同学。她十分阳光,积极乐观向上,又充满坚韧的力量,这些都给同学们带来很多感染。”学校辅导员甘老师说。
张慧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求学
“不要回头看,不要挂念我,不要感激我,要感恩党,感恩国家和好心人。”虽然张桂梅让毕业生们不要挂念她,但毕业后,张慧时常会想起张桂梅,“我们很尊敬张校长,也很想念她。”如今,张慧心中回报社会、报效祖国的信念更加坚定。今年大三的她正规划着自己的未来,希望增长本领,回报社会,“我也一直在向党组织积极靠拢,以后工作也希望回到家乡云南,尽己之力为国家、为社会多做一些贡献。”
注:文章部分素材来自人民网、央视新闻、极目新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新闻网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