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能走多远?这话不要问双脚,而是要问志向;人能攀登多高?这话不要问身躯,而是要问意志;人能创造多少?这话不要问双手,而是要问智慧;人能看多远?这话不要问眼睛,而是要问胸襟。
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优雅;没有原野的芬芳,可以有小草的翠绿!生活中没有旁观者的席位,我们总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光源,自己的声音。我们有美的胸襟,我们才活得坦然;我们活得坦然,生活才给我们快乐的体验。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所有的大道理大家都能够侃侃而谈,但是真正的效果如何,只有去实践才能够真正获得,才能够真正获取这份技能和内核!但是多数人都会在获取过程中因各种原因而半途而废,真正坚持下来的料寥寥无几,这就印证了一句至理名言: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能够成为大文学家被后人记住的总是那么一小撮人,大多数人只能望而却步!但是真的那么遥不可及吗?其实所谓的伟人,也是比我们普通人多了一份感悟、多了一份坚韧、多了一份实践和自省!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如果想走捷径,一步到位达到某种境界、某种高度,那是不可能的,有的人终其一生才明白一个道理,所以我们可以从每日的小事中进行总结、进行自我反馈和修正!生活,总是一天一天、一小时一小时过的!
深度如何建成?或许由他的阅历构成,年少气盛,总是缺少一份沉淀和磨砺,这就需要进行岁月洗礼才能铸就,毕竟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阅人阅事能够增加人的社会阅历,从而从阅历中领悟人生的真谛;当然人也可以通过读大量的书籍,尤其是名著来提升个人的修养和气质,通过阅读他人的经历来丰富自己的经历,从而用最短的时间铸就自己独有的气质。
人的外在可以通过各种改造发生改变,可以糊弄别人,但是人的气质、从内而外散发出来的气场和眼神所透露出的真实性是无法被虚的东西所掩盖的,所以岁月可以改变人的容颜,让人青春不在;但是虽然却让一个有修养的人变得更加迷人、芬芳,这就好比美酒,放的时间越久越醇厚。
让人久久难以让人忘怀而高度和广度,则需要不断的自省、终结、融合,体悟的过程。所以活到老学到老,读书就是体悟别人的体悟,你可以记不住书中的文字,但是要记住作者所要阐述的道理就可以了,然后去践行,就能够获得新的技能和心法!或许在实践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碍,但是只要坚持下去能够获得,这就好比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90天重复能够形成一个稳定的习惯!先天之力无法轻易改变,但是靠后天有效的学习和努力照样能够成就自己,完成自我的修炼过程!
每天学习、吸收一点,到了30天之后再回看,发现自己已经往前走了很长一段路,自己远比想象中的更要优秀!所有看似无关紧要的经历和学习,终将会在未来的某一天以点绘面,成就更优秀的自己!因此在我看来文理不分家,逻辑和天马行空的想象是作为一个人都必不可少的,所以在选择书籍的时候就应该放下自己的各种条条框框的设限,选择感兴趣的阅读,杂而不精在我看来是不完全正确!所有看似毫无相关的个体,它们彼此间都有着某种关联,只要找到这个关联,如穿珍珠一般将其串联起来,就会发现一个真实的世界、一个完整的世界!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