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国际音标课 ellen

admin 3592 0
零基础国际音标课   ellen

百度网盘课程

通用入口链接!10000G.课程都有!一起学习吧!

立即点击↓ 获取课程!

零基础国际音标课   ellen下载

历史试题走到了各学科的 前面,并逐渐加大了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反映在一些新情境、新形式 的题目上。考查的落脚点在情感方面,主要是考学生能否心态平和、严谨细致、 实事求是地回答问题;态度方面主要是衡量考生是否有毅力、有韧性、有追求 真理的科学态度、有良好的思维品质;价值观方面主要是鉴别考生对学科价值 和基本人生观的认识理解程度。

零基础国际音标课   ellen下载


估,更重要的是传递一个信息:鼓励各抒己见,提倡合作精神。从历史的 眼光看,“和而不合”体现了中国古代先贤的社会处世观点,“求同存异”反映 了中国现代外交的和平共处原则。那么,作为当代人更要注意合作与交流,尤 其是在学习上更应如此。对于求学者来说,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在学术交流中非 但不会减少和丢失,反而还可以有机会学习、汲取他人之长,甚至产生新的思 想火花,从而在交流者之间彼此激活,产生共振,除了提倡交流外,更希望在 探讨和交流中以宽容的心态,克服“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尊重别人的不同 观点,汲取对方的合理之处。这对于治学处世都是一种有积极意义的民主理念。

2004年文综卷的“整体世界题”(第37题),突岀了 “知识与能力、过程 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目标。第(1)问以“公元1年、1500年、 1800年”西方人对世界了解范围变化图设问,比较简单易答。第(2)问以哥 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一事,不同社会群体、民族有着截然不同的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 满。”那么,中国当代中学生对此又该持怎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3)问 主要考查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表现及其受益国,要求从材料中准 确提取信息,并考査学生的文字归纳、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第(4)问 考查对经济全球化两重性的认识与发展中国家的对策。此题要求考生了解和运 用基本历史知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与现实问题,逐步 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在答题过程中,既有基础知识的考查,又有能力 的训练,还有史学方法的运用,更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验。试题三则文字 材料及设问贴近中学生语言,给予考生人文关怀,彰显了历史教育的人文教化 功能,使考生在答题过程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上海卷取材生动、亲切,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较强的情感色彩,这 在2001年的试题中已有所体现,2002年、2003年又有进一步的发展,2004年 对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考查更是屡屡出现。如:第28题以复旦大学赠送切尼的 礼物为话题,体现了对中华文化的认识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 的自豪感;第30题将史实放在一个全新的情境下,以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为出 题的背景,引出《春愁》这首诗,并配以“阿里山云海”的图片为背景。茫茫


云海、美丽富饶的宝岛,和上这首《春愁》,一种思恋故土、痛恨侵略、渴望 统一的强烈爱国情感和早日实现祖国统一的历史责任感跃然纸上,从而非常巧 妙地将当今热点“台湾问题”镶嵌其中,使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让学生回到 历史,进而回顾台湾发展道路的不平坦,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希望台湾早日 回归的热切期盼。第31题以徐家汇今昔的建筑风貌的变化图片为材料出题,是 对上海乡土历史的考查,实际上是借此反映家乡上海的变化与发展,此情此景 难道不会使学生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同时还被一种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所激励 吗?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是十分自然而妥帖的。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 感态度,是历史教育的责任,关注学生的健康发展,更是历史教育的责任,作 为有导向性的高考命题,理所当然要树立好榜样。

如何使我们的高考历史试题“考”出考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选拔出 “德才兼备”的人才呢?笔者认为:

1. 试题的素材应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课程标准》提出:“(历史课程)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 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高考命题对现实的关注无疑是对这一改革理念的呼 应。注重试题的现实性不是简单地考“热点”、简单地图解历史,而是通过对 考点的选择体现当今社会和世界的重大问题与整体走向,拉近历史与现实的 距离。

现实社会的重点、热点问题,考生的生活实际问题,与考生的关联直接。 根据心理学原理,现实的问题与我们的关联度越大、越直接、越紧迫,我们的 心理活动就会越强烈,其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展现就会越充分。在道德教 育领域,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提出,随即风靡世界很多国 家的发展道德认识的“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法”,就是让学生在最现实的道德两 难之中做出选择,以此为切入点,从而培养、发展学生的道德能力,使学生逐 渐发展成为道德上完善的人。反过来,让考生解析将现实社会的重点、热点, 与考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而编拟的试题,其答案、行文一定会在某种程度上 透露出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信息,或者说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会有一定的反 映,从中我们只要进一步做一些技术性处理,就能考查出考生的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

贴近现实、不避热点是历史试题的特色,通过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拉近历 史与现实的距离。以现实作为历史探索的切入口,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大事,体 现时代特色。关注国内外重大时事是近年来高考历史命题的趋势,其目的就是要 适时地引导学生身在课堂,心怀天下,学习历史,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世 界。试题的情境营造贴近社会生活,贴近学生生活的氛围,体现了命题对“从生 活走向历史,从历史走向社会”理念的探索,现今的高考已经在这样做了。不管 是全国的四套文综题,还是省市区自命的八套综合(文史)题,80%以上的试题


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这一主题,比较充分地体现了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命题设计: “以问题为中心,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或现实、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目的 就是要“实现对考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与考查”。

2. 试题应具有开放性、多元性

所谓开放性的试题,就是试题的结构是开放的,即试题的材料、题干、答 案三大部分至少有一部分是开放的。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兴趣爱好、 价值取向做出选择。所谓多元性的试题,就是试题的素材应有多元性,包括原 始材料的多元性和观点的多元性。多元性试题一定是开放题。考生可以根据自 己的知识结构、兴趣爱好、意志品质、人生观等做出选择。因为考生可以自主 选择,所以开放性的试题和多元性的试题或者说开放的多元性的试题,不仅能 考查考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考查考生的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至少能为我们对学生实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提供具体的依据。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12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