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五次征伐蒙古的骁勇的明成祖,一个是被西域各国称为“天可汗”的唐太宗,二者在历史上都是大大有名的存在。其实二人本没有什么可比性,但是若非要把这两个人放在一起PK一下,或许就是李世民要更胜一筹了,最起码李世民在“敢反老子”这方面可以说赢得是稳稳当当的。
在说朱棣不敢反朱元璋之前,让我们先来捋一下李世民为什么敢反李渊?
李世民年少有为,在还是隋朝的时候,李世民就已经在军队中崭露头角,曾经带兵火速奔往雁门关救隋炀帝杨广,立下赫赫战功。
此后在李渊起兵攻打长安,准备夺权时,是李世民一马当先,率领大军攻破了长安城的城门,在夺权成功后,为了李家的天下,李世民率军东征西站,南征北伐,平定了窦建德和王世充等地方割据势力。
总结起来一句话就是“唐帝国就是李世民一点点打出来的”!要说谁的战功最大,谁的威信最高,那自然是非李世民莫属。
也正因为如此,他的大哥李建成便心生恐惧和偏见,为了保住自己的太子之位,联合李元吉来对抗李世民。
李世民一看,好嘛,你俩排挤我,那我能放过你们?于是就形成了两个党派的斗争。一个是以李世民为首,一个以李建成为首。
但李建成和李元吉又怎会是经历过血与火的李世民的对手。
再加上李世民手底下大将如云,尉迟恭、程咬金、李靖、秦琼等,哪一个拿出来都是数得上的打仗好手。因此李世民在情况紧急之下,于玄武门发动兵变,李世民亲手杀了李建成,取得了党派之争的胜利。
李世民在被立为太子之后,又逼迫李渊禅让皇帝之位,登基之后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并形成了长达20多年之久的“贞观之治”。
因此李世民之所以敢反,是因为他能耐大,有能耐自然就有底气,也就敢反。
有了唐太宗这个例子,是不是朱棣造起反来就更有底气和勇气了呢?事实上不是的,朱棣是不敢造反的。因为不是人人都可以是李世民的,也不是人人都可以是朱元璋的。朱棣对标李世民,差距太大,而李渊对标朱元璋,差距也是不小。
唐朝的天下是李世民打的,而明朝的天下那可是朱元璋一点一点打下来的。朱元璋开创了洪武之治,他在政治上又是一个强人,此外,他又培养了一个强大的“小朱元璋”——太子朱标。
首先,朱元璋对朱棣是十分严厉的,而他的大哥朱标则对他比较和蔼。不仅是对朱棣,对朱樉、朱棡也是如此。每次被朱元璋打骂,太子朱标都会挺身而出护住这几个弟弟,替他们求情。
这样严厉的父亲谁不怕?又怎么会敢造反?这么好的大哥谁不爱?又怎么忍心造反?
不过我总觉得,这不是妥妥的“一个打,一个护;一个装坏人,一个演好人”的戏路嘛?
其次,朱棣在明朝朝中的影响力没有李世民在唐朝朝中的影响力大。李世民是亲身参与到唐朝的开国之战中的,他的威望和荣誉是在大大小小的数个战争之中渐渐树立起来的。
而则朱棣在年龄方面吃了亏,明朝的开国战争正如火如荼时,还没有朱棣呢,后来的北伐战争朱棣才8岁,因此可以说朱棣在军队中几乎是没什么影响力的。
直至洪武十三年(也就是1380年),朱棣被派去燕京,镇守北方,才渐渐参与到明朝的军事战争之中,树立起了威信,但是仅限于自己封地之内。
先不说朱棣不敢反朱元璋,即使是后来的建文帝朱允炆即位后厉行削藩政策,朱棣起初也只是装疯卖傻企图躲过,后来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之下,才起兵造反,燃起了当皇帝的欲望。
我们不妨假设一下,如果朱棣真的准备造反,他会成功吗?我觉得朱棣的胜算很小很小。
首先,朱标没死之前,朱棣不会准备造反,因为他怕朱元璋,他也很敬重朱标。他一直镇守燕京,那他还是朱元璋的好儿子,朱标的好四弟,如果朱棣敢造反,那很可能会被蓝玉率军直接拿下。
其次,朱标死之后,朱棣起兵谋反也不会成功。因为朱棣的威信仅仅限于自己的封地之内,在明朝朝中近乎没有威信。当时的朝中主要有支持朱允炆的一派,有支持朱允熥的一派。
一个封地和一个国家对抗,胜算真的不大,况且当时朱元璋还在,朱元璋一直认为,朱家的子弟是团结的,他这位强人,又怎么会看着朱家内讧。
从此我们也可以得出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结论,李世民之所以敢造反,是因为他的个人能力强,军队威信足;而朱棣不敢造反,并不是他的个人能力不足,而是自己的老爹和大哥能力和威信都很足,他根本没有机会,也没有心情去造反,能当个好儿子和好弟弟也不错。对此,大家怎么看待呢?欢迎留言讨论哦!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