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未来并非遥不可及,它只不过是一个不断迈进的时间节点。
跨时代的细微的变化一直在发生,日积月累就形成了巨大的范式变迁和结构性变化!
其实未来已来这些趋势性的变化并非突然发生的,其实都是现实的、可触摸的、可感知的,只是我们很多时候出于先入为主的观念而对这些趋势变化置若罔闻,或是源于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而不愿意面对这些现实,因而产生了焦虑、未知和知识盲点。
但是你没有察觉时代的变化,并不意味着你不会被时代所淘汰: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古今皆然!
一、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这是一个双重巨变的时代,这是一个全人类都需要寻求一个新的全方位的坐标系的大航海时代。
文明巨变
一个公式来看文明的变迁:P=F*V
《三体》中对文明的划分就是基于我们能够使用的能量等级,同样纵观我们的4次工业革命,其实围绕的核心就是“如何提高对能量的使用”!
我在研究四次工业革命时发现,变革的底层逻辑就是“如何提高更大的功率”:
而功率一是取决于我们使用的能量来源,
另外一方面就是我们调配能量的效率(能量来源和转换机),包括空间上的物质调配(交通运输)和时间上的信息连接(信息技术)。
第一次工业革命,
能量来源于水力和蒸汽机,物质运输从马车进入到了汽车和蒸汽列车,此时的信息传递还是传统的邮寄为主,1830年发明的电报加快了信息的传递速度。
这个时代相较于之前的农业文明不论是在能量的强度还是能量的调配速度上都大大提升;
第二次工业革命,
能量来源于电力和内燃机,此时内燃机大大加速了我们的交通运输速度,同时电话机开始大规模商用化,能量的强度和能量的调配速度比上个时期是跨越式的加速。
所以这个时期是整个人类文明高速发展的阶段,现在的老牌强国都是在这个时期奠定的;
第三次工业革命,
能量来源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无非是效率上的提升,但是对能量调配的速度上面却是大大提升了,这就是整个信息革命带来的新加速;
那么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在哪里,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了:
对于能量强度来说,当前的核心就是可控核聚变,目前理论上已经成熟,关键在于如何实现技术转化和大规模商用化,一旦打开了这个“潘多拉之盒”,人类文明也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突破“虫子文明”,赢得在宇宙文明中存活的基本底线了;
对于能量调配效率来说,不论是元宇宙还是量子传输将是未来完全颠覆人类对信息交流的理解,实现信息的更加高速传递。
而当前的我们面临的这次时代变革,将远远超过之前的三次变革,之前的每个时代变迁,只是渐进式的改变,而这一轮的变革将是范式的完全转变,其冲击远远大于我们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的茫然和不适。
文化巨变
一个称呼来看5次文化巨变:姓氏-字号-Li Lei and Han Meimei
第一次文化巨变,兴起的“姓”
远古时代没有所谓的姓氏,只有称谓而已,而随着安宁祥和的部族生活变成有阶级的封建时代,以血缘关系作为维系统治基础的“姓氏”就诞生了。
姓代表的血缘,也就是说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祖先,而古代的姓总共就几十个,例如姓姬的、姓姜的、姓姚的、姓姒的……;
但是随着同一姓的分支越来越多,他们会到其他地方发展,为了进行区分,就出现了“氏”,大多是以封地和官位命名的;
这是一个血缘维系的时代,你投胎的技术决定了你未来的位置,没有一丝一毫的更改余地。
我想这应该是很多“躺平人”最羡慕的时代,可是千万要投胎到贵族世家。
第二次文化巨变,消失的“氏”
秦汉以后氏就消失了,为什么呢?
大家耳熟能详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一声呼喊由最底层的农民嘴中发出,这就对传统以血缘论维系的统治基础发出了挑战。
这种意识,其实是长期的战国时代孕育出来的,因为在战国时代你姓“姬”其实也没啥用,因为打仗的能力和你的血缘没啥关系。
由此,这个时代血缘代表的”姓“就被以“封地”、“官名”、“职业”等能力支撑的“氏”给取代了。
这是一个凭能力吃饭的时代,从此每个中国人心中都种下了“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自强不息奋斗精神。
第三次文化巨变,消失的“字号”
从丧权辱国的无能清政府崩盘到现在,其实我们就身处在第三次文化巨变。
这次巨变,表面上消失的是我们读书时候最烦的各种字号,而实际上消失的是我们老祖宗千年传承下来的“礼”!
为什么用“字号”呢,因为我们是礼仪之邦,长辈才能直呼其名,平辈是以字相称的,而晚辈则必须以号相称。
这一点,其实日本人一直学得很好的,比如对“母亲”的称呼就有八种,反正我学日语的时候是挺折磨人的:
お母さん(おかあさん)、母さん(かあさん)、母ちゃん(かあちゃん)、母上(ははうえ)、母上(ははうえ)、母親(ははおや)、ママ、自称语:お袋(おふくろ)、はは,不同的场景、身份、年龄对母亲的称呼是不一样的。
为什么要搞得这么复杂?
其实和中国的“名字号”一样,都是为了以示尊重,表达礼貌。
所以说这个时代,其实我们是活在了一个没有礼义廉耻基本道德准绳的时代:
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其实大家都是处于迷茫的一个状态,一个最简单的问题就是:节俭是对还是错呢?我们其实不清楚。
第四次文化巨变,多出来的“英文名”
自从“Li Lei and Han Meimei”的故事风靡全国,基本上人人就开始多了一个称呼。
我们现在可能觉得有个英文名习以为常,没有太大的感知,但是文化巨变就是如此静悄悄,虽然海面上好似碧波万顷,但是深海下却是波涛汹涌,我们被裹挟其中甚至无丝毫觉察。
这是一个“崇洋媚外”的时代,西方的价值观在不断冲刷我们的历史传承,我们的自信其实还没有真正起来!
那么第五次巨变呢?
世界中心东升西落已经是客观事实,这是经济规律和人口规律的必然结果,在这个大的背景下,英美主导数百年的文化意识也将发生巨变,而我们中国人还没有确定的文化意识又将经受一轮新的冲击了!
这是一个全球人,都在寻找文化坐标的时代,“文化大航海”即将来临!
(ps续篇是:
我们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中国?
我们如何应对这样的时代巨变?)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