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为什么不打匈奴?

发布啦 0 0


秦始皇为什么不打匈奴?

素材来源于网络

在公元前215年,也就是在今天的内蒙古河套地区,秦朝将军带领步兵与凶勐的匈奴骑兵展开殊死打斗,一举攻占了河套地区。匈奴残余者眼看不敌,只能逃离了沙漠。在这种局面下,秦军并没有再次追打,而是将进攻改成了防守。然后就让有30万士兵在燕、赵、秦三国北部长城的基础之上当场修筑了长城。秦长城从西北部的临洮一直伸延到辽东,连绵数千里!

秦始皇为什么要暂停北伐,而是用尽国家的财力和人力来修筑长城呢?这有几个原因:

首先,秦始皇管治人民基本上是农民,如果想进沙漠与匈奴人战斗,就需要非常多的骑兵。要想把以打猎和种植为主的农民变为强劲的骑兵,这需要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同时,当农民服兵役时,他们就不能再投身农业,这将冲击社会生产很大的影响!

第二,在古代,没有高速公路、铁路或大型卡车。粮食运输完全靠人畜资源,运输成本非常高,中途损耗也会很大。但是匈奴部族就不一样,匈奴骑兵是游牧民族,从小在马背之上长大,可以边耕作边放牧。这样的话就会降低作战成本,后勤保障方面来说也比农耕民族要强很多!

其次,即使打赢了以后,那么相对于农耕民族来说,也没有太多的收益而言。因为即使占有了辽阔的草原,也很难在草原上进行开荒和播种!

所以秦始皇借鉴了战国时期的经验,修筑长城,将不停变动的战场变为固定的战线。匈奴族就不能再上演来了就抢和抢了就跑的闹剧。他们必须首先与长城前线的守卫军战斗。这样的话,防卫的军队可从邻近的农田取得食物,而攻打的匈奴族则远离的草原,从而可以形成了对匈奴的持续的作战能力!此外,长城的大部分都是山脉,关键的道路之上都修筑了牢固的防御军事设施,只要步兵守住防线,匈奴骑兵也只能望而却步。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13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