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55年,唐玄宗的“乖儿子”安禄山趁着唐王朝内部阶级矛盾重重,打着为皇帝除掉“腐败分子”李林甫的口号,起兵造反。
叛军一路势如破竹,没多久就攻破了潼关打到长安城下,这个时候的唐玄宗想的不是迅速组织力量保卫首都,迅速平叛,而是带起三亲六戚准备一溜烟跑到四川度假。
到达长安南边的马嵬驿时,部队士气低落,怨声载道。
这些都是长安的贵族大户人家子弟,本来好好的首都人民,一天钱多事少离家近,这下好了,转眼间成为别人砧板上的鱼肉,背井离乡,一眨眼之间从天上掉落到了地上,这谁能忍得住。
这群士卒总得要找个人出口怨气,琢磨来琢磨去,终于找到罪魁祸首,就是怪大奸臣杨国忠。
说干就干,士兵先是杀掉了杨国忠,然后在禁军统领陈玄礼的带领下一不做二不休,直接要求玄宗皇帝交出祸水杨贵妃,唐玄宗此时可不答应,杨国忠杀就杀了,奸臣就应该杀,杨贵妃一个女人可没有什么责任。
但是这群士兵可不好忽悠,杀了杨国忠,万一以后杨贵妃回去清算自己这帮人那还了得。
最后唐玄宗实在没有办法,只得交出杨玉环,缢杀处置。
这件事从表面来看,是逃亡士兵的哗变,是手下人员自发组织的,大家都没有错,都是被逼无奈,错的只是奸臣杨国忠和红颜祸水的杨玉环。
但是这种说法明眼人一看都是忽悠,幕后没有主使人怎么可能做成这件事,背后真正嫌疑是谁呢?
流行的说法是当时的太子李亨和禁军统领陈玄礼。
陈玄礼和高力士一样,都是玄宗皇帝的铁杆心腹,他跟着玄宗皇帝政变之后一直掌管皇宫禁军,基本上是玄宗皇帝托付身家性命的人。
没有得玄宗皇帝的允许就去搞事情,除非他要去造反,不然事后必定会被玄宗清算,说他组织哗变是非常不合理的。
有人说他投靠了太子李亨,也不合理,因为他是老皇帝的铁杆心腹,试想一下他连老皇帝都能叛变,还有谁他不能背叛,没有人敢用这样的人。
后来他也跟随玄宗去到了四川,玄宗也没有找他算账,长安收复后他和高力士一起被流放,所以他不可能投靠太子。
说是太子李亨也不可能,因为当时的太子身边几乎是没有任何力量,没有任何的话语权,且太子李亨一直被打压,在这个时候去组织起这样大事,太子是没有任何条件的。
那么最终的问题出在哪呢?真的是一个意外吗?
其实大家可不要忘了唐玄宗,他自己本来就是靠政变当上皇帝的,论起手段和耍阴谋他可是宗师级人物。
杨国忠是必须要杀的,因为杨国忠是四川节度使,并且在吐蕃方面有很大的话语权,谁能获得吐蕃的支持谁就能掌握话语权。
当时的唐玄宗是逃难,身边就六千人左右的军队,而且目的地就是去的四川,在跑路之前杨国忠就把四川大小官员全部换成自己的人,此时他再和吐蕃勾结到一起,小朝廷此时去到了四川,杨国忠就可以效仿曹操挟天子令诸侯。
玄宗皇帝身边就是六千人,还是如一群散兵游勇的逃难人员,对于四川的本地军队加上吐蕃,这根本就没有还手之力。
这个时候最紧张的人是谁,肯定就是唐玄宗,所以这幕大戏就是他一手导演的。
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杀杨国忠呢?
直接杀掉去四川,杨国忠的死党肯定是人人自危,担心自己被清算,肯定不会束手待毙。
所以老皇帝只有演戏,杨国忠的死完全是意外,跟我没有任何关系,全是手下人逼迫的。
不过为什么要把杨玉环连带着给弄死呢?因为杨家人但凡还有人在,之前的杨家派系官员肯定会重新聚集在其身边,自己还是有危险。
美人再诱人,总不如自己性命重要吧!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