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童木旅行插画系统课

admin 3764 0
阿童木旅行插画系统课

百度网盘课程

通用入口链接!10000G.课程都有!一起学习吧!

立即点击↓ 获取课程!

阿童木旅行插画系统课下载

诗词的节奏使诗句抑扬顿挫,“情绪的进行自有它的一种波动形式,或先抑 后扬,或先扬后抑,或者抑扬相间,这发现出来便成了诗的节奏,诗词的节奏是适应舞蹈和吟唱需要而形成的,它是人的生理节奏 和生活、自然节奏的统一,人的情感的起伏、波动和生活节奏的张弛决定了诗 的节奏。

阿童木旅行插画系统课下载



“噫吁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蜀道难》)开 头突兀沉雄,表现的是见蜀道高危的惊惧情绪。全篇节奏较慢,起伏不平,通 过节奏的变化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王国维《人间词话》)“意境”指意与境、情与 景、心与物的交融与统一。“情景相生而且契合无间,情恰能称景,景也恰能称 情,这便是诗的境界。”(朱光潜《诗论》)“诗以情为主,景为宾,景物无自 生,惟情所化,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吴乔《围炉诗话》)景物只有融 入感情,才有生命;感情只有景物附丽,才有依托。"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 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国家残破在诗人眼中,连盛 开的花儿也会落泪,鸟儿的鸣眼也令诗人心悸。可见战乱给诗人带来的伤害是 多么巨大!这两句诗情景交融,意在言外,构成了风韵天成、含而不露的独特 的“意境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直抒胸臆,一气呵成,动人心魄,尽管诗人没有 描写具体的人事、景物,然而一个登高望远、仕途失意、满怀悲愤之气的文人 形象不是跃然纸上吗?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由一系列单个的 意象一一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藏情于景的逼真 画面。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恋,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 久伫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得情深意挚,表面上这首诗句句是写景, 实际上却句句都在抒情,引发读者无尽的审美想象,形成了诗歌隽永的意境。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前两句道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后两句是对未来团聚 时的幸福想象。把现在时空和未来时空做了沟通,把现实和想象统一起来,虚 实相生,构成了完美的意境。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 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相见欢》)起句反复使用了极具视觉冲击 力的春红、胭脂等颜色;江水如蓝,林花似火,正是“人生得意须尽欢”的季 节。世界的灿烂,似乎蕴含着未来的美丽和辉煌,然而春日的胜景总是苦短, 寒雨如抽,夜风如刀,将春红和春红所象征的一派浓情斫尽,春景锦缎似的容 颜一瞬间憔悴殆尽,美丽永远如梦一样稍纵即逝,不可把握。“太匆匆”用的 叠字叠韵,韵调迂徐舒缓,犹如心灵深处沉重的叹息,透露出一种彻骨的寒意。 这种利用美感的差异性和外物荣枯与心境哀乐的矛盾,以乐景写哀情,使作品 中的情与景相反相成,将亡国之恨烘托渲染得更加强烈。“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展现了万里长江滚滚东流、波 浪滔天的雄伟壮阔景象,仿佛看到了历史上的无数英雄豪杰英勇奋斗的雄姿, 脑海中浮现了一条历史人物的壮美画廊,进一步领悟到诗句雄浑的意境美。“驿 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 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写梅花在恶 劣的环境中独自开放,借以寄托词人报国无门,屡受排挤和打击的不平心境, 表明了词人的心迹,不为沽名钓誉,只为拯救国家,是一种坚贞的自信,将物 性与人格巧妙地融为一体,达到物我合一。唐诗宋词的意境美引人遐思,让人 寻索不已、玩味不止,获得浓烈的审美享受。

三、节奏美(韵律美)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 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 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诗 中,一、二、四句的“光”“霜”“乡”,“间” “还” “山”押韵,但句内平仄 交错,句间平仄相对,音调和谐,朗朗上口,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去 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欧阳修《生査子》)押韵的字为“昼” “后” “旧” “袖”,使全诗的语言形成一种和谐美,产生前后呼应的回环美,读来让 人朗朗上口,耳目一新。通过吟咏,可以感受到两个鲜明的画面,去年闹花灯 盛况空前,花前月下,情意无限;今年,灯月依旧,可心上人芳影全无,怎不 令人柔肠寸断?诗人创设的意境,足以使读者产生共鸣,为之叹惋。李清照的 《声声慢》连用七对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它把词的音 乐性与词人的内在情感相融合,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词人内在情感的流动。这首 词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不仅是因为它有着动人的节奏和旋律,更重要的是 这优美的节奏和旋律恰当而又充分地表现词人孤独、空虚、悲苦、凄凉的精神 状态。“寻寻觅觅”写词人的心情寂寞,似有所失,茫然寻觅精神慰藉的心理 情态。而寻觅的结果呢?依然是室空无人,一片冷清。“凄凄惨惨戚戚”进一 步写词人忧愁悲伤。从词的形式来看,叠字的运用增强了作品的音乐效果,而 从词作所表现的情感内容来看,这短促而抑郁的声调传达的正是词人凄凉悲苦 的心绪,情景交融,余韵悠长。

四、 自然美

“美的真全在自然”,“惟有艺术才能真实表现自然”(宗白华《美学散 步》)。自然之所以成为一切艺术的范本,原因就在于它表现出一种博大的生命 精神。我国地大物博,山川河流、风土人情风格迥异,为诗人们提供了广阔的 创作空间。大自然以其丰富的外在形态,向人们展示了广阔的审美天地。无论 是天象、山水,还是动物、植物,都能以其感性形态直接引起人们的美感。“黄 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以其苍凉辽阔,气势 磅礴,悲怆壮美,把人们的思绪带到了黄沙戈壁的边陲;“飞流直下三千尺,疑 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豪迈奔放,气势磅礴,展现了祖国山 河的壮美;“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金秋十 月,天高云淡,祥鹤展翅,令人浮想联翩、心驰神往。“水光激滝晴方好,山色 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再现了西湖风景美。“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 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 《清平乐》)把恬静秀美的农村风光和淳朴诚挚的情谊融成一片,把自然美、人 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构成一曲优美的交响乐章,令人神往。

五、 哲理美

唐诗宋词中,有些既充满了诗情画意,又闪耀着哲理的光辉,能给人“哲理美”的享受。诗人在进行创作时往往把自己的情操、理想等融入景物描 绘之中,或给人以启迪,或给人以鼓舞……“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 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描写古原草的枯荣,侧 重于它的茂盛,并由此生发,写出野草顽强的生命力,透露出诗人的坚强意志 和豪迈气概,富有人生哲理,给人启迪。“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皮日休《汴河怀古》)不仅从两个方面 评价了隋朝大运河的作用,而且还从两个方面评价了隋炀帝的功与过,这种用 矛盾分析问题的方法难能可贵。“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凤箫声 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宝马雕车香满路,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 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表面 上看,这是一首情词,描述一对意中人在元宵之夜街头巧遇的情形,实际上是 作者的处境和品格的象征。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 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这位幽独的美人,她不慕繁华,刻意避开节日 的喧闹,自甘寂寞独立于灯火阑珊处,正是词人处境和品格的象征和表白,表 面上寄情山水,似乎忘怀世事,实际上仍不改初衷,坚持操守,时刻未忘记收 复中原。此外,词中还有理性的启示:刻意的苦苦追求往往不可得,偶尔时刻、 无意之间往往能得之,这就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 阑珊处”。对事业、对爱情、对荣誉,无不如此。王国维在谈到做学问的三种境 界时,引用了包括《青玉案》结句在内的三句诗词:第一种境界是:“昨夜西 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 消得人憔悴”;最后才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 处”。没有前两种境界的苦苦追求,就不会有最后的突然发现。这也是《青玉 案》中蕴藏的弦外之音吧!诗人把自己的人生领悟以及诗中蕴含的哲理,通过 词这种文学体裁告诉读者,与读者共同分享其中的理趣。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问渠哪得清 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 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游山西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少年不 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 休,欲说还休,只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 味》)……这些诗词对于事物或现象有深刻的概括和理解,充满了睿智的哲理 之美。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14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