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医药电商散了吧!强监管发布,互联网问诊回归“严肃医疗”

发布一下 0 0

“重大利好!这项监管细则的出台,无疑对互联网问诊平台的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6月10日晚,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与百名业内记者连线时表示,这项细则将行业引入强监管时代。


健识局获悉,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日前联合发布《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试行)》,其中提出:严禁使用人工智能等自动生成处方;严禁在处方开具前向患者提供药品;严禁以商业目的统方;严禁以谋取利益为目的转介患者、指定地点购买药品耗材等。


这意味着,今后对互联网医疗的要求,和对普通医院医生的要求将是一样的。


这份《细则》其实是国家卫健委2018年发布的《关于印发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的配套文件。时间过去快5年,国家对于互联网医疗的监管才姗姗迟来,却没想到,互联网医疗行业已经经历了一轮过山车,现在正处于谷底。


《细则》提出的新要求,还会加快行业下滑的趋势。


线上监管要求比照线下医院


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主任卢清君认为:这次的细则要求做到线下实体医院与互联网医疗同步,平台型互联网医疗公司将由企业法人转变成医疗机构法人,负担起所有的法律责任。


中国开展互联网医疗的机构主要有两种形态,一种是传统医院开设网络端的服务,简单的如开放微信小程序挂号,复杂的会有专职医生在线视频诊疗;另一种则是互联网企业组织的医疗服务,有的聘请执业医师坐堂,更多的则是由医生挂在平台上多点执业,“兼职”接受问诊。


纯医药电商散了吧!强监管发布,互联网问诊回归“严肃医疗”


聘请“兼职”医生就是平台低成本运作线上诊疗的一种方式,在技术水平提升之后,互联网基因的平台型在线诊疗机构,开辟出了更多带有网络风格的新形式:“AI审方”、“先药后方”、“网络首诊”。


此前有媒体报道过,放一张小狗的图片到网上,照样能开出处方药。规定所需的处方审核、在线问诊,都成了摆设。


中国社会科学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秋霖表示:“患者在没有提供病历资料的前提下在互联网平台上买药,平台仅凭患者自述就开具处方,这显然是违规的。”


国家一直鼓励互联网平台从事的复诊业务,本次《细则》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患者复诊时应提供门诊或住院病历、出院小结、诊断证明等相关材料,并由接诊医生判断是否符合相应材料。


“网络售药”是互联网医疗的主要收入来源,相对而言,“问诊”收费很低甚至免费。这是互联网平台轻医疗、重卖药的主要原因。


根据米内网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线上药品销售额超过1500亿元,电商平台成为继医院、实体药店、基层医疗机构之后的第四大医药销售终端。


AI审方会极大加快处方的开具流程,减少医生在线服务的成本,是各互联网医疗平台在大力开发的业务。但新的《细则》将这类行为列入违规范围。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研究员傅虹桥认为:严禁“先药后方”、“AI审方”等一系列监管措施,这都是与“互联网平台不能参与首诊”的规定一致的。患者的病情必须由医生来诊断,而不是电脑,即便是已有检查材料,也必须由医生来下结论,这是医疗服务不可逾越的红线。


说到底,人有没有病,不能只凭计算机说了算。


互联网医疗脱离平台

国家文件一下收紧了监管,对大部分互联网医疗企业来说,新规矩都是能做到的。


从整体上看,“互联网医疗”正在朝着脱离平台的方向发展。


卢清君指出,《细则》本身就是围绕公立医院发展互联网医疗的思路去设计的。傅虹桥则表示,目前公立医院的互联网医院总体上比较规范,《细则》监管的重点是合规性比较差的平台型互联网公司。


从《细则》的要求来看,今后政府部门对互联网诊疗的监管方向是:线上线下一体化,实现网上与院内系统对接,让互联网诊疗回归到“严肃医疗”的本质定位。


多位专家向健识局表示:《细则》的出台,就是要重新定义互联网诊疗。


自2020年起,中国互联网医院的数量迅猛增长。据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全国互联网医院的数量已到1600家。而另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1年12月,中国在线医疗用户规模已达2.98亿。


实际上,这个数字水分比较大,如果完全按照医院的规范来运作,网上开药、AI审方的用户都不能算是“在线诊疗用户”。


真正的在线诊疗程序,应该和医院相同或接近。《细则》要求:互联网医院的病历信息应与实体医院的格式一致,并且实现信息共享,由所依托实体医疗机构展开线上线一体化质控。病历记录按照医院门诊的规定管理,保存时间不得少于15年,治疗记录保存不得少于3年。


好大夫在线创始人王航表示,按照《细则》要求,互联网诊疗与实体机构提供的诊疗服务要最大限度的“同质”。


纯医药电商散了吧!强监管发布,互联网问诊回归“严肃医疗”


互联网医院需要有线下实体,这是国家卫健委很早就规定的。多家互联网医疗平台于是选择在银川等地开几家线下医院,以满足监管要求,实际上线上成百上千万次的问诊,流程规范和线下医院并不一致。


王航认为:同质化的标准对从业者提出不小的挑战,因为线上线下诊疗特点不同。


但今后这种“不同”将不允许存在,显然,国家是把对线下医院的要求加到了线上诊疗身上,如果无法接受,就只能退出市场。


同时,《细则》要求对医生建立考核机制,根据依法执业、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医德医风、满意度等内容进行考核并建立准入、退出机制;电子病历要求线上线下打通。这些策略,都是建立在线下医院监管体系基础上的。


互联网医疗是传统实体医院服务的一种延伸,是本次《细则》透露出来的最大信号。


卢清君表示,医疗服务服务是公益性的,只有为医疗服务提供技术支持和资源提供可以是商业化。


健识局获悉,国家卫健委将落实省级监管平台与互联网诊疗机构之间的链接,立足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实施办法,推进监管落实。


撰稿 | 小米

编辑|江芸 贾亭

插图|视觉中国

运营 | 廿十三

制图|廿十三

#互联网医疗##互联网+#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14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