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闻,雍正的继位,采用了改诏篡位的说法,然而这样的传闻经不起推敲,已经被专家们证伪了,不过,在史学界,雍正皇帝究竟是合法继位的还是非法篡位的,一直以来还是争论不休,双方的支持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证据。
根据《清圣祖实录》的记载,康熙在他病危当天的凌晨,紧急召见了七个儿子和大臣隆科多,这时候康熙传下了遗言,里面就有“皇四子雍亲王,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的话语,也就是让后来的雍正皇帝继承皇位。
谕曰: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在八人同受面谕的时候,皇四子胤禛并不在康熙身边,而是在天坛代替康熙祭天,在祭天之后,他还三次面见了康熙,但是康熙都没有告诉他已经立他为储君了。康熙去世三天之后的晚上,公布了满文的诏书,所以当时就有御史提出抗议说,为什么只公布满文的遗诏而不公布汉文的遗诏呢?四阿哥他就开始说话了,他说:汉文的意思和满文的意思是一样的,所以宣读了满文的,也就相当于宣读了汉文的。
康熙遗诏
由此看来,遗诏是判断雍正继位是否合法的关键所在,现存的《康熙皇帝遗诏》,收藏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里面就有“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的字样。但是问题恰恰出现在这个满文的部分,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存的满文部分,在重要的章节却有破损。而且在整个遗诏里面,没有一个字提到四阿哥,就是没有说到四阿哥要登基。现存遗诏的满文部分,没有提到皇四子,这并不符合满汉合璧的传统,而根据史料的记载,康熙临终时是口传遗嘱,因此给雍正继位留下了很大的疑点。
一些学者据此猜测,皇四子胤禛在康熙驾崩之后,伪造遗诏,自立为皇帝。不过,与这种观点针锋相对的是,更多的学者则认为雍正是合法继位的。因为皇帝的遗诏,一种形式是老皇帝临死前,可能还能动笔,他有可能写一个简单的遗嘱。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口授遗诏,当时没有文字记录,但是口授遗诏,身边不是一个人,一定要有几个人,有公众证明的。康熙皇帝的遗诏,属于口授遗诏的形式,尽管它存有一些疑点,但这一派的学者认为,到现在为止,并没有发现确凿的证据,证明康熙皇帝遗诏是伪诏,它是清朝流传下来的原件,所以它的可信度还是很高的。
那么,皇四子胤禛,在康熙心目中的地位如何,他是否有资格继承皇位呢?在康熙传下遗嘱的时候,皇四子胤禛正在天坛祭天,国之大事,在祀与戒。意思是:国家的大事重在祭祀和军事。祭天一般都是由皇帝亲自祭祀的,康熙当时已经病重,指派雍正带他祭天,说明康熙还是非常器重皇四子胤禛的。而根据《清圣祖实录》的记载:惟四阿哥,朕亲抚育,至其能体朕意,爱朕之心,殷勤恳切,可谓诚孝。康熙皇帝认为,皇四子胤禛对他是发自内心的孝顺,明白他的心思,真心关爱他,在康熙生前,皇四子胤禛曾经多次受到康熙皇帝的称赞,他的品德得到了康熙的赞许。
清东陵
在清东陵乾隆墓前,为乾隆皇帝所立的裕陵圣德神功碑中有这样一句话:于是灼然有太王贻孙之鉴,而燕翼之志益定。这句话引用了周朝太王因为看中他的孙子姬昌,就是后来的周文王,而立姬昌之父为王的故事。他的意思是说康熙因为看重孙子弘历,而下定了传位给雍正的决心。雍正的儿子弘历,少年时深得祖父康熙的喜爱,康熙把他带在身边亲自调教。公元1722年12月,这年的冬天特别寒冷,69岁的康熙皇帝走到了他生命的尽头。在康熙皇帝驾崩之后,45岁的雍正皇帝接掌了大清,雍正的迅速登基,客观上维护了政局的稳定,他的治国才能,也得到了人们普遍的认可。
“康乾盛世”插图
在雍正皇帝13年的执政生涯中,他的生活和他的死亡,都隐藏着巨大的谜团。现在,越来越多研究雍正的专著问世,大都认为雍正是合法继位的,这在史学界也成为了一个主流的观点。雍正皇帝在位期间,继续保持了康熙皇帝所开创的繁盛局面,并且一直延续到了乾隆末年,由此也出现了前后长达130多年的“康乾盛世”。
(完)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