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焦作九里山钢铁厂中,几个女工凑在一起叽叽喳喳的聊天。
晋菊清从其她人口中得知,自己恋爱的对象竟然是周总理的侄儿,非常震惊,
她当即做了一个决定,直接找到男友提出了分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招进钢铁厂的农村女孩
毛主席提出妇女能顶半边天,对于妇女解放十分关注,女性地位一直在逐步提升。
新中国成立之后,各地还出现了很多的女性劳模,她们也用自己的努力证明了妇女的能力。
1958年,河南焦作九里山钢铁厂专门成立了“三八炼钢炉”,
听名字就知道,在这里工作的大多数都是女生,为了找到更适合的炼钢工人,还专门从周围的乡村里,特意招收了12个年轻的女孩子,
晋菊清
这些女孩子原本都是村里的普通农民,没怎么上过学,也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能够进入工厂当工人,她们都非常的兴奋,
其中有一个小姑娘名叫晋菊清,这一年只有19岁,但她勤劳能干,而且还有自己的想法,一段时间后就成为了炼钢小组中的模范人物。
因为外形漂亮,还被人们亲切的称为“炉花”。她对于这个称号并没有骄傲自得,反而指着炼钢炉表示,那才是真正的“炉花”。
后来在钢铁厂里她认识了周荣庆,从外表来看,对方容貌俊秀,性格朴实,
家中还有一位母亲,据说父亲在早年间就离世了,他和母亲相依为命。
周荣庆对晋菊清很有好感,经常找机会约她一起看戏,聊天,两人也渐渐熟悉起来。
后来还带着晋菊清见到了母亲,母亲王兰芳对这个朴实漂亮的姑娘也十分满意,
拉着她的手不放,并没有因为她是农村人而不满,两个年轻人正式确定了恋爱关系。
周总理的侄子
晋菊清觉得自己虽然是个农村人,但如今也被招进了钢铁厂里,成为了一名工人,
而且在厂里表现也相当不错,配周荣庆来说,虽然还有些差距,但并不算高不可攀。
再加上周荣庆对她也很好,对于两人这段感情,她还是比较珍惜的。
但后来却听到了一些流言,这一天同村的一位女工拉着她,调侃:你都要嫁给周总理的侄子了,还在这里做什么工人呀。
晋菊清一听十分吃惊,男友家中只有一位老母亲,怎么还是周总理的侄子呢?
后来听大家传的头头是道,她不得不相信了,就找到男友周荣庆,并直接提出了分手。
周荣庆听说女友要分手,十分意外,得知原因,更觉得哭笑不得,
晋菊清并不是因为男友是周总理的侄子,而不满。
完全是因为男友的身份太高,自己只是个农村姑,娘和人家的差距太大,感觉配不上周荣庆。而且还觉得两人都已经确定关系了,竟然还没有将家里和周总理之间的关系告诉她,
是不是对自己不够真诚,有所隐瞒呢?
当她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之后,周荣庆也解释了原因,
他表示很早之前,伯伯就告诉过自己,在外不允许宣扬和他之间的关系,
而且大伯是大伯,自己就是自己,不管大伯是什么身份,自己的身份是没有变的,
大伯也很早告诉他:想要什么就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不要指望着走大伯的关系。
周荣庆从来不觉得自己周总理侄子的这个身份需要大肆宣扬,搞的人尽皆知。
更没有因为看不上女友的出身而故意不告诉她,完全是觉得没有必要,
而且晋菊清已经得到了母亲的认可,只要我们两个彼此中意,大伯不会多说什么的。
后来王兰芳也得知了此事,专门找到晋菊清劝说道:
虽然我们家和周总理之间存在着亲戚关系,但是我们也都是普通人,根本没有想象中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千万不要自己想太多。
在一众人的劝说之下,晋菊清也渐渐明白了,后来两家确定了婚期,并于1959年5月10日举办了婚礼,
婚礼之前,周荣庆还专门写信寄给了北京的周总理,告知了这件喜事。
周总理得知侄儿娶了个农村姑娘,没有任何不满,反而因为小两口的结合而高兴,
还专门从北京回信祝贺,并寄去了毛巾被、鸳鸯枕头和毛毯,作为新婚贺礼。
父亲宁死不屈
周总理的侄儿为什么会来到河南焦作一家钢铁厂?这要从周荣庆的父亲说起了。
父亲名叫周恩溥,出生于1899年,比周总理小了不到12个月,
周总理出生之后没多久就被过继给了小叔叔,周恩溥出生对于母亲来说也是一种慰藉,
对这个孩子也十分看重,当地有一个风俗,为了能留住孩子,将其平安养大。
大多数人家会把孩子送到寺庙里,让他穿上和尚的衣服。
周恩溥小时候还被取了个乳名就叫“和尚”。
他和大哥周总理之间年龄相差不大,从小也算是一起长大的。
受哥哥的影响,他有一副热心肠,对于困难中的人总愿意出手帮助,身边很多人还觉得他喜欢多管闲事。
大革命失败之后,因为大哥的原因,1944年,周恩溥被秘密抓捕,
在被抓之后,敌人希望能从他口中得知周总理的消息,对其严刑拷打,
但从始至终,周恩溥从来没有透露过一个字。
看从他口中挖不到有效的线索,敌人无奈将其释放,
虽然被释放,但在监狱中受到的严刑拷打,极大的损毁了他的身体。
出狱后没多久,周恩溥就离世了,年仅46岁,只留下孤儿寡母。
王兰芳为了照顾孩子,只能到别人家里去当保姆打工,艰难的养育儿子,
1948年这一天,17岁的周荣庆走到街上,被军阀强征入伍,之后下落不明。
后来解放军队伍来到了当地,母亲就跟着队伍离开了。
周荣庆在被抓之后,跟着国民党的队伍四处辗转,后来找到机会偷偷逃走,
又来到了解放军的部队中,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战士。
这对母子直到建国之后才再次相聚。后来还到北京见到了周总理。
周总理对于弟媳和侄儿也非常关注,当时知道弟媳年龄大了,身体也不是很好,
就嘱咐她不要再去上班了,每个月还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50元交给弟媳让她养好身体。
周荣庆后来又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担任文化干事,战争结束后回到国内某军医院成了一名普通干部。
1957年,国家提倡干部到基层劳动锻炼,周总理得知消息后找到周荣庆,劝说他到基层去做个普通工人就行,
于是在1957年,周荣庆就被分配到了河南某卫校担任文化干事,不久后又被调到了焦作市九里山钢铁厂。并在这里邂逅了爱情。
看望周总理
晋菊清和周荣庆结婚之后,也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份沾沾自喜,更没有要求过特殊对待,婚后第2年周荣庆被调到了供电局工作,
之后又多次调整岗位,但大多数时候都是普通工人,很少做过领导。
夫妻俩也从来没有想过开后门走关系,
1960年两人的第1个孩子出生,当时得知大伯周总理正到印度出访,小两口就干脆把大儿子的名字定为“周中印”。
4年之后,二儿子出生,这时周总理又去访问越南,于是她们就给孩子取名“周中越”。
又过了4年,1968年,母亲王兰芳希望能到北京去看望周总理。
后来就在儿媳晋菊清的陪伴下,带着几个孙子坐上了前往北京的火车,
对于她们的到来,周总理夫妻十分开心。
当总理得知晋菊清这几个孩子的取名经过时,乐的哈哈大笑,
又说名字毕竟要跟随孩子一生,这样起名字太儿戏,
后来周总理做主,又给他们改了名字,分别是“周志勇”和“周志军”。
临别之际,周总理夫妻还给晋菊清送了很多的衣服鞋子,
还嘱咐她一定要照顾好婆婆王兰芳,她曾经为革命流过血上过战场。
晋菊清也一直将总理的嘱托记在心中,认真细致着照顾着自己的婆婆。
1975年,68岁的婆婆离世,周荣庆给北京的大伯发电报,大伯专门嘱咐:葬礼一切从简,千万不要搞排场。
1976年1月8日,周总理在北京逝世,
晋菊清夫妻得知后,就希望能到北京参加大伯的葬礼,
但邓颖超专门发电报,告诉她们:总理临终前说了,所有在外地工作的亲属一律不许到北京。
后来得知邓颖超的身体也不是很好,晋菊清就希望能到北京去看望,
邓颖超告诉她们:你们的工作都比较忙,来回又花时间又费钱,就不要因为我折腾了。
1988年,邓颖超病重,晋菊清不顾众人反对,执意到北京去看望,
当时周荣庆因为工作原因并没能一同前去,
回到焦作后不久,周荣庆突然一病不起,于1992年1月15日因病离世,终年63岁,
临终时还非常后悔,感慨自己应该跟妻子一起去北京看看大伯母。
1992年7月11日,邓颖超与世长辞。
晋菊清专门带着几个孩子到北京送了大伯母最后一程。
丈夫和婆婆去世之后,骨灰都被安葬在了焦作市北山的一处公墓,
而周恩溥的骨灰一直在山东,直到2011年10月25日,在有关领导的帮助之下,周恩溥才终于与妻子和儿子团聚,
他们的骨灰一起被合葬在了焦作凤凰山公墓。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