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晚清将领中,僧格林沁可以算是比较成功的一个,曾参与太平天国、英法联军等战争,取得了不俗的战功。可就是这么一个大名鼎鼎的大将,最后却被一个孩子给不小心干掉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干掉僧格林沁的少年,名叫张皮绠,1849年出生于安徽涡阳。他的这一事迹,还要从清军围剿捻军说起。在清廷眼里,僧格林沁确实是个爱国人士,惩奸除恶,为清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在汉族人眼里,他又是个不折不扣的刽子手,为了捉拿捻党,对蒙城、亳州一代实行了“三光政策”,让许多村子都成了“鬼蜮”。由于这家伙太惨无人道了,搞的穷苦百姓生存不下去,所以各地农民起义爆发不断,张皮绠一家也在此列。1865年,僧格林沁奉命捉拿捻军统帅张宗禹。两军交战时,张宗禹耍了个心眼儿,带着少量士兵装作寡不敌众的样子,一路朝早就准备好的埋伏圈撤退。眼看马上就要完成任务了,僧格林沁哪还管什么计划不计划的,带着手下七千精兵就朝埋伏圈冲了进去。
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发生了相当多的事情,也出现了相当多的人物,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个人物,可以说是名不见经传,他叫张皮绠,本是太平天国起义军一个小士兵,在一次战斗中,张皮绠因手刃了一位清朝的亲王而闻名天下,被他手刃的这位清朝亲王,就是大名鼎鼎的僧格林沁。
张皮绠1849年生在安徽亳州,贫寒出身,早年父亲和兄长都加入了捻军(捻军是太平天国起义期间的北方广大地区一支农民起义军),他因为年纪小而随母亲在家,公元1863年(同治二年),捻军首领张乐行因叛徒出卖,在西阳集被俘遇害,之后张皮绠老家这一带就经常遭到清军的侵扰,于是他与母亲就逃往外地的亲戚家避难。公元1864年(同治三年),张皮绠参加了张乐行之侄张宗禹的捻军,成为了一名士兵,他虽年纪尚轻,但在军中勤修苦练,早就练就了一身杀敌的好本领,并多次跟随张宗禹的捻军与清军作战,特别是与亲王僧格林沁的部队。
僧格林沁(1811年—1865年),蒙古科尔沁(今内蒙古通辽市)人,贵族出身,有杰出的军事才能,早年参加对太平天国、英法联军的作战,战功非常之显赫,公元1855年(咸丰五年),他大败太平军并生擒太平天国北伐统帅林凤祥,咸丰皇帝特封他为世袭亲王,他由于杀害林凤祥、张乐行等义军首领,及亳州一带的百姓,所以张皮绠对他更是恨之入骨。
捻军首领发现僧格林沁早已逃跑,于是派人四处搜捕,张皮绠就在这支搜捕队中。他在麦田中仔细搜查,突然看到远处麦田有些异样,定睛一看,原来僧格林沁就藏身在麦田深处,于是张皮绠迅速朝那个方向跑去。正所谓手起刀落,僧格林沁还没来得及反抗,就一命呜呼,惨死在这位16岁少年手中。
慈禧得知僧格林沁被杀之后,派人捉拿张皮绠,虽然张皮绠已隐姓埋名,但最终仍被清政府抓获。在行刑之前,张皮绠眼中没有一丝畏惧,他将自己杀了僧格林沁的经过全部讲了出来,他的侠义行为和视死如归的精神,让很多百姓心生敬佩。而在他被凌迟处死之后,当地百姓为了纪念这位少年英雄,还专门为他编了一首民歌。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