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1月,刚刚过完元旦佳节,陕西军区政委张德生就来到了老战友梁得柱家看望。
按照惯例,每年的这个日子,他们几位老哥们都会聚在一起,聊聊天吃顿饭。
然而令张德生意外的是,此次聚会上却多了一个人,那就是坐在客厅主位侃侃而谈的李万铭。
看到张德生不解,梁得柱连忙热心地介绍道:“这位同志是李万铭,也是一位老红军了,还是战斗英模!”
听完梁得柱的介绍,张德生顿时肃然起敬,加入到了众人谈话之中。
可是慢慢的,他越听越感觉不对劲。
这位“英模”,可以说与张德生见过的所有老红军都不一样。
他热爱吹嘘,言语当中满是对自身的夸耀抬高。
而与此同时,他对于一些细节却又疏漏百出,这让张德生不由得怀疑李万铭的真实身份。
老红军
谈话当中,李万铭吹嘘到,自己此次到西安来是为了组织一场秘密军事会议的,关系到国防大事。
听到这句话,政委张德生坐不住了。
这一年的张德生任山西军区的第一党委书记兼第一政委,陕西军区要是有秘密军事会议,他这个政委难道会不知道?
因此,在聚会结束,他立马对军区警卫部队下达命令:“此人确认为假冒货,立即逮捕。”
聚会认识“老红军”,结果是无赖出身
聚会结束以后,李万铭很快便落网了。
最初,他还以自己身负重大使命为由要求对方立即释放。
可是,当张德生站在他的面前表明身份时,他的气焰立马消散,承认了自己冒充革命英雄的事实。
移交公安部门以后,李万铭交代了自己所有罪行。
直到此时,人们才知道,原来李万铭的行骗历史从多年之前就已经开始了。
1945年1月,刚满十八岁的李万铭主动报名加入国民党军队。
因为读过几年书,在部队里,他的工作是所在连队的文书。
凭借着工作上的便利,李万铭很快便发现了国民党军队当中的一个漏洞,那就是退伍费管理极为宽松。
瞅准机会以后,李万铭便开始伪造身份冒领退伍费。
只可惜,钱还没拿到,李万铭便露馅了,之后他被军事法庭判处监禁三个月。
出狱以后,李万铭又进了国民党南京陆军医院担任文职。
在这段时间,他瞅准一切机会想要往上爬,但可惜的是,他的这一切都是无用功。
审判
1949年,尚未“升官发财”的李万铭便遭遇了一场大变故,南京解放了。
得知这个消息以后,李万铭气愤不已,但是随即,他就做出了新一轮的准备。
李万铭隐瞒了自己过去的历史,伪造出一份南京中央大学学生证,找上了解放军,声称自己是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利用了。
听到李万铭的“悲惨遭遇”以后,负责接待的解放军对他十分同情。
考虑到此时正值用人之际,因此便将其安排进入了解放军二野军政大学读书。
来到二野军政大学以后,李万铭仅仅待了半年的时间就念不下去了。
之后,他又嫌弃分配的工作不好,索性重新回到老路,靠行骗为生。
当时的通讯并不发达,通讯往来绝大多数都要靠信件。
再加上李万铭擅长模仿字迹,因此,他瞅准机会,偷偷私刻了二野军政大学的公章,给自己伪造了一封介绍信,发往了千里之外的常州市政府。
办公地点
常州市距离重庆一千五百公里,即使想要查证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如果对方同意,那么自己便走马上任。
果不其然,一个月以后,常州市政府发来了回信,同意李万铭在这里工作。
来到常州市政府以后,李万铭被任命为了科员。
可是这份工作,他感觉职位太低,工作也太累,仅仅干了几天便受不了。
想来想去,李万铭认为还是自己的“履历”不够精彩。
因此在不久之后,他便再次向苏南公署写了一封介绍信。
信件当中,李万铭自称是二野军政大学的“党员教育科长”,“因参加淮海战役负伤致残”,要求苏南公署给予安置。
连续作案四年:从骗钱、骗职位、再到骗婚
当时的负伤老兵往往待遇都很高,何况在苏南这样相对富裕的地区。
如果李万铭这封信件再次奏效,那么他可以说是能“吃一辈子”。
结果这一次,李万铭的骗局没有奏效。
接到李万铭的信件以后,苏南公署很快便同意了,但是当李万铭在交接手续时,工作人员很快发现,李万铭所交验的证件是伪造的。
信
李万铭当场被捕,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1951年1月,监狱当中的李万铭因病获得假释,随后被发回老家陕西安康。
这一次遭遇,对于李万铭而言打击颇大,二十多岁的他仍然一事无成,让李万铭颇为受伤。
同时他也再次意识到,以自己这幅德行,如果不行骗,想要出人头地,是根本不可能的。
监狱
想到这里,李万铭咬了咬牙决定,再次铤而走险,骗上一把。
这一次的李万铭做足了完全的准备,他1:1地复制了一份残废军人证件,同时再次做了二野军政大学公章,给陕西省政府主席写了一封颇为“动情”的介绍信。
信件当中,李万铭以二野军政大学的名义表示:“李万铭同志”是我校军政科副科长,同时也是一名残疾军人,革命志士,希望能够在家乡陕西安排工作。
残废军人证件
当时并没有信息技术,想要核实军人身份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正因如此,李万铭的这一次行骗成功了。
之后的日子里,李万铭被安排到陕西省民政科,并获得了“人民功臣”奖章。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一次的成功,为他后续疯狂地行骗打开了一扇大门。
有了正式的官方身份以后,李万铭的行骗方便了不少。
在自己的档案上,李万铭可以说是毫不谦虚:
他自称在1936年便参加了红军,最高军职为连长,还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功勋奖章无数……
为了符合自己“受伤军人”的身份,在外人面前,李万铭总是拄着拐,把自己这些年来听到的英雄事迹稍加修改挂在自己的头上。
档案
在他的这幅包装下,无论李万铭走到哪里,都会受到贵宾般的待遇。
当全国上下平均人均月工资只有几块钱的时候,李万铭单单是每月看病的车费,就报销高达六十多元。
除此之外,在个人仕途之上,李万铭也是突飞猛进。
后来的李万铭不但混进了中南军政委员会农林部工作,甚至还坐上了秘书主任的位置。
1952年4月,李万铭居然还作为代表出访了苏联。
李万铭的雪球就这样越滚越大,每到一个单位,他都能”收获”一沓子推荐信,档案上各种美言功绩也是越积越厚。
甚至他还骗到了一位年轻的机关女干部,两人后来还结了婚。
对于一个不劳而获的骗子而言,做到这一步也就到达顶点了。
但是李万铭显然对于目前的情况并不满意,平日的生活里,李万铭多次利用伪造证件来给自己行方便。
李万铭没坐过飞机,为了过一把坐飞机的瘾,他甚至向所在单位下达了一份“军事调令”,要求立即把“李万铭同志”安排前往福建任职某军某团团长。
接到这封调令以后,李万铭的单位十分重视,当天便给李万铭公费买了机票,还展开了一场欢送会。
机票
在武汉的时候,李万铭感觉工作太累,便向领导编谎话,声称自己的老首长陈赓打电话说想见自己。
巧合的是,此时李万铭的领导也是陈赓的老部下,他听到这个消息当场便表示同意,批了假也写了介绍信。
为了表达谢意,李万铭回来的时候,还带回了陈赓给自己领导的回信“以资鼓励”。
当然,这封信可想而知,也是李万铭自己伪造的……
最终落网,事件被改编为话剧
事实上,李万铭的这一套“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操作可以说是很难被发现的。
但是他为何会最终落网呢?
这主要源于,李万铭本人太过于“膨胀”。
1955年李万铭回到了陕西,正愁没有去处之时,他得知当地有一位自己的老乡也是革命老兵,那就是老兵梁得柱。
老兵
因此,李万铭便萌生了在这里打打秋风的想法。
来到梁得柱家里以后,李万铭正赶上了这场老兵聚会。
谈话当中,李万铭发现,这些老兵虽然真的上过战场,打过仗,但是普遍职位都不高。
因此,几杯酒下肚,李万铭便开始了胡吹,向众人介绍自己的“英雄生涯”。
老兵聚会
可他没想到的是,这群老兵自己虽然没经历过什么高位,但是他们的老战友,张德生却是地地道道的高级干部……
于是,这场荒诞的骗局,到这里便彻底终结了。
李万铭落网以后,对于自己的案件供认不讳。
当这些案情被披露以后,在全国范围内都引起极大的轰动,甚至中央还曾经对其进行关注。
审问
当时的社会上对于李万铭存在着各种猜疑,准确的来说,没人相信这些事情是李万铭一个人就能够完成的。
不少人都怀疑,李万铭其实是国民党特务或者说美国人的间谍,否则怎么能够隐藏这么深?持续时间还这么长?
不过,经过公安部门和人民法院的联合侦查发现,李万铭所说全部属实。
警察调查
虽然行骗多年,但是李万铭的一切都仅仅只是骗取公款、为自己的个人享受牟利,没有任何政治上的野心。
最终,在经过长达一年的侦查与审判后,李万铭被北京市中级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5年。
李万铭的故事是极为荒诞的,因此在其落网以后,在全国范围之内引发了巨大的关注与讨论。
而这其中,就包括我国文学界的泰斗老舍先生。
听闻李万铭故事的来龙去脉以后,老舍颇为感兴趣,决定要“骗一骗”这位全国闻名的大骗子。
在李万铭入狱以后,老舍前往李万铭所在的监狱当中对其进行看望。
此次看望当中,老舍并没透露自己的真实身份,而是经过一番乔装打扮,扮作了一名“法官”,来对李万铭进行问话。
李万铭本人游手好闲,不读书不看报,自然不认得老舍。
因此,在双方见面过程当中,李万铭可以说是有问必答,言语中十分巴结。
一套谈话结束以后,老舍对李万铭的配合“十分满意”,并表示自己会在量刑上予以考虑,随后便收起厚厚一沓稿纸满意的离去了。
看到法官对自己这么好,监狱里的李万铭可以说是受宠若惊。
可他怎么也想不到,等到真正审判的那天,坐在台上的法官并不是看望自己的那位。
而最终,李万铭也没有迎来法院的“考虑”,而是被判处了十五年的有期徒刑。
审判
这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可以说是最高的刑罚之一。
直到多年以后,老舍以李万铭为原型的话剧《西望长安》公映,李万铭这才明白,自己被骗了……
1956年,李万铭被正式判刑,这一年的他只有二十九岁。
经过十五年的监狱生活以后,李万铭在自己四十四岁时迎来了刑满释放。
判刑
可以说,李万铭把自己人生当中最为珍贵的日子给糟蹋了。
之后的日子里,李万铭虽然有一份勉强温饱的工作,但是他却彻底成为了人们的笑柄。
他没有妻子,更没有孩子,晚年一直孤身一人,最终在1991年去世,享年只有六十四岁。
不知在回顾自己的一生时,李万铭或许会后悔。
虽然他早年曾经加入国民党军队,但是我军在解放战争当中,对于愿意投诚的国民党官兵可以说是十分照顾的。
以国民党陆军第六十军为例,这支部队在投诚以后,不但得以保留了编制,甚至还在日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民族英雄,赢得了李万铭终身“朝思暮想”的卓越功勋……
但世上没有回头药,李万铭既然选择了以欺骗来牟取利益,那么他就应当承担法律的代价。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