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清楚了!河南红码,大数据的锅

发布一下 0 0

健康码,2020年的第一热词。

2月11日上午10时,杭州健康码成功投入使用;2月17日杭州健康码在浙江全省推广使用;2月下旬,全国有18省和200多个城市的健康码投入使用。

从那时起,健康码走进了千家万户,在中国对抗新冠肺炎的这场世纪大战中,健康码的作用功不可没。

三年来,中国人已经习惯了健康码的存在。

可就在最近几天,却发生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

根据澎湃新闻,环球时报,第一财经等多家媒体报道:6月13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反馈称,多名前往郑州沟通村镇银行“取款难”的储户被赋“红码”。

此事迅速引发舆论关注。

查清楚了!河南红码,大数据的锅

要知道,健康码除了报备个人健康情况外,更是一张你的个人电子健康身份证。

赋红码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不能打车,不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能去公共场所、不能去超市商场网吧,不能出城,甚至连小区都没办法进出。

可以说是寸步难行。

在高风险地区生活过,有过红码经验的人,想必更有发言权。

红码,这是一种远比上了征信黑名单要严重得多的东西。

而且,红码也意味着你身上可能存在的病毒风险,以至于人人谈“红”色变。

根据目前媒体披露的信息,有一群人,在当地做好了48小时核酸证明,到河南去办点事,结果到了郑州,扫码填写资料,扫码后从原来出发地的”绿码“直接变成”红码“,其场所码或豫康码显示为“红码、阴性”,“赋码原因”为,“正在实施集中或居家医学隔离观察的入境人员”等。

查清楚了!河南红码,大数据的锅

这些人也很疑惑啊,后来互相一沟通,才发现他们身上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河南那四家爆雷的村镇银行的储户,准备来河南商讨解决问题,不管去没去河南,只要储户一扫河南当地的码就会赋红码。

不过,同行赴郑州的非储户人员健康码则未受影响。

这下,新闻一报出来,那可就很离谱了啊。

怎么我就好端端的存个钱,还给我赋上红码了,难道存钱也有错吗?

根据河南当地的防疫规定,赋“红码”有以下条件:1、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2、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3、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密接的密接。4、境外来豫人员。5、高风险地区驻留人员。

查清楚了!河南红码,大数据的锅

可是这些人查了查,发现自己都不符合这上面的要求啊,而且还事先做了核酸检测,有48小时的核酸报告,而且在他们当地都是绿码,畅行无阻。

怎么一到你们河南就成了红码,要给隔离了呢?

大家不理解啊,老百姓很疑惑啊,难道是防疫政策有了变化吗?不对啊,郑州现在全域都是低风险地区啊。

有了疑问,自然要打电话问清楚了。

媒体记者们也帮着致电当地12345热线,想把这事给弄清楚,看看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郑州12345热线表示:根据当地的防疫政策,目前没有接到“外地来郑州一律赋红码”的通知。

至于为什么会未出行或者无缘由被河南省赋红码的情况,今天已经接到了多个来电反映,经过查证是因大数据信息库出现了一些问题。

现在已将该情况上报政府,正在积极改进中,“建议进行后续的关注”。

查清楚了!河南红码,大数据的锅

噢!

看到这里,我总算明白了,原来是大数据出了问题啊,技术故障,很正常嘛,把那个程序员叫过来,今天扣他个鸡腿。

我就说嘛,网上之前还有很多质疑,但我觉得,那都是谣传,妥妥的谣传啊,当地政府怎么可能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呢?

因为这是在知法犯法啊。

健康码的本质,是民众对政府的信任,为了配合防疫,消灭疫情而让渡出来的一部分隐私权。

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个人健康信息码》系列国家标准中,就有明确规范:个人健康信息的采集、加工和利用应符合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

而在规范中,也明确说了,对个人信息访问应采用“最小授权”的策略,那就是“仅具备完成职责所需的最小的数据操作权限”。

简单的说,滥用健康码,不仅违背社会道德,更涉嫌违法违规。

就连胡锡进也出来说了:“……这会损害健康码的威信,损害公众对防疫的支持,这对我们整体社会治理是得不偿失的。”

查清楚了!河南红码,大数据的锅

所以,绝不能擅自挪用健康码的信息,这已经成了全社会上下的高度共识。

在很多地方上,对个人隐私保护也越来越慎重,比如最近公布确诊病例流调时,很多地方都尽可能抹掉一些与防疫无关的信息披露。

正是因为这个共识如此之强大,人们才对任何可能突破这一底线的苗头十分敏感,任何人都不应对在这个问题“瞒天过海”存在侥幸心理。

所以,在爆出此类新闻的时候,大家才会如此的愤怒,舆论一片哗然。

今天中国能取得现在的防疫成绩,来之不易,所以,谁再滥用健康码,谁就是抗疫的罪人,我们这个时代的罪人。

当然,现在我们知道了,误会嘛,全都是误会,这是一个大数据故障惹出来的事。

不过看到这,我还是心惊胆战的。

我想起了一部很有名的科幻片《黑客帝国》,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一名年轻的网络黑客尼奥,发现看似正常的现实世界实际上是由一个名为“矩阵”的计算机人工智能系统控制的,总的来说就是一场人类与机器的战争。

我希望当地能尽快查明原因,看看到底是大数据的哪个方面出了问题?为啥会那么精准赋红,怎么没给那些同行的非储户也赋上红码呢?

难道,大数据已经具备了人的意识了?

那可就太恐怖了。

我希望电影里的场景不要变成现实,我们人类一定要团结起来。

每个人都需要尽自己的力量,去阻击AI红码的进攻,去阻止下一次再发生这样的“技术故障”。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15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