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都是篡位登基的皇帝,李世民的负面评价为何比朱棣少得多

发布啦 0 0

李世民的父亲李渊,朱棣的父亲朱元璋,一个是大唐王朝的开创者,一个是大明王朝的建立者,两位都是开国皇帝,在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色彩,不同的是李氏家族本就是贵族,朱元璋是一介贫民起家。

原生家庭环境的不同,造就了两个朝代下一任帝王截然不同的政治手段,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了中国历史。

唐朝的第二个皇帝李世民,明朝的第三个皇帝朱棣,都是篡位夺取的王位,自古帝王有功也有过,在负面的评价上,李世民要比朱棣少的多,归根结底,是综合了各方面的原因。

同样都是篡位登基的皇帝,李世民的负面评价为何比朱棣少得多

一、李世民和朱棣的夺位背景

1. . 李世民玄武门一箭定乾坤

李渊不是池中物,他胸怀大志,看到隋朝即将灭亡,他的心里蠢蠢欲动,李世民和李渊的谋臣也纷纷动员李渊起兵造反,哪怕内心一直在骚动,李渊依旧在耐心的等待,等待一个成熟的时机。

直到农民起义已经遍布全国,占了绝对优势,已经不是摇摇欲坠的隋朝可以掌控的,李渊知道,不需要等到花谢,他的机会终于来了。李渊承诺李世民,若大事能成,就立李世民为太子,这一刻一定是父子同心,父慈子孝。

结果,李渊成功上位后,太子之位因为李渊的偏袒,落到了大儿子李建成的手中。

同样都是篡位登基的皇帝,李世民的负面评价为何比朱棣少得多

成功登上太子之位后,李建成忌惮李世民的战功与名声,一直想除之而后快。于是先下手为强,联合弟弟李元吉,处处为难李世民,要至李世民于死地。兄弟俩借突厥侵犯唐朝边境的机会,整合军队,想借机杀了李世民。

李世民布的眼线第一时间上报了李建成的阴谋,在知道了兄长的诡计后,李世民没有做秦朝的扶苏,选择自杀,李世民奋起反抗,在玄武门亲手射杀了兄长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最终李渊退位。

李世民这场有预谋的政治自卫战争赢了,成功登顶皇帝宝座,开始在中国历史舞台上大展拳脚,精彩又辉煌。

有人说李世民与其说是叛变,不如说是自保,身为帝王的孩子,他和李建成的战争,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没有退路可言,他如果要活下去,除了赢没有别的路可以走。

同样都是篡位登基的皇帝,李世民的负面评价为何比朱棣少得多

由此可见,历史对李世民的包容与“换位思考”,这已经是对唐太宗的认可与肯定。

2.太祖不立儿子立皇孙

朱元璋在太子朱标死了以后,传位给朱标的儿子朱允炆,引发了朱元璋几个儿子的不满,尤其是朱棣,原本就战功卓越,野心满满,相比平庸的朱允炆,朱棣是帝位更好的人选。

原本朱元璋的如意算盘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几个位子封为藩王,驻守边关,一是可以压制地方势力,让天下都在姓朱的人手中,另外有个亲叔叔守好边门,让朱允炆稳坐江山。终归江山是一定要在姓朱的人手里的。

同样都是篡位登基的皇帝,李世民的负面评价为何比朱棣少得多

结果朱元璋死后朱允炆继位没多久,听从了朝臣的意见开始削藩,此举侵犯了朱棣的奶酪,加上几个亲王有的死了,有的被囚禁了,朱棣决定拼死一搏,挥军南下,举兵反抗。朱棣最终打败了朱允炆,当上了明朝第三位皇帝。

朱元璋的苦心经营最终化为泡影,叔侄的皇位相争,必有一死,最终叔叔赢了,侄儿不知所终,至今还是一个未解之谜。

虽然同为篡位,李世民和朱棣最大的不同在于,虽然都是为了生存和自保,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属党争,而朱棣杀朱允炆实属谋反,因为朱允炆已经坐在皇帝的宝座上,中国人向来讲究名正言顺。

同样都是篡位登基的皇帝,李世民的负面评价为何比朱棣少得多

二、在政治建树上的差异

李世民登基后,建立的新的“分权”政治制度,一个政令从形成到颁布,由宰相发起议事,达成共识和最终结果后上报给皇帝批准,然后才是中书省以皇帝的名义来发布。

这样的分权制度,西方国家到后来的17世纪才兴起,可见李世民的高瞻远瞩和政治远见,连李世民自己定的诏书也要由下面的机构共同“签字”后才能生效。

千古帝王,只有李世民有这样的格局,是中国历史上的唯一。这样的政治举措值得所有帝王效仿,也值得后世借鉴。

李世民非常重视百姓的生活,即位后就取消了很多税赋,给老百姓减负,收复了突厥后,还有一系列举措也让百姓免于战乱之苦,从根本上改善了百姓的生活,也为后来中国农业发展走向巅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样都是篡位登基的皇帝,李世民的负面评价为何比朱棣少得多

朱棣总体上是一位英主,登上帝位后,先是征服了蒙古,让明朝的北部安宁了几十年,再是搞定了现在的越南,实现了当时中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留给后人影响最大的就是朱棣要编修的《永乐大典》,是中华文化史上不朽的里程碑事件。

在局势稳定后,为了更好地统治,恢复了被废的锦衣卫队伍,设立了东厂,强化了他的专政统治,之后迁都北京,虽然定都北京有利于中央集权,却耗费了巨大的财务、人力和物力,也导致了国家在经济与政治上的分离,打破了平衡。

尤其是为了北方的运输建立的南北漕运,确认了某些集中群体的利益,让运河附近的百姓苦不堪言。

同样都是篡位登基的皇帝,李世民的负面评价为何比朱棣少得多

因此在政治举措上,李世民方外安内,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让百姓过上了安定的生活,而朱棣的举措,在不断强化自身的皇权和统治,劳民伤财,其给老百姓带来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三、在对待旧臣的态度上属于两个极端

李世民对人才的任用,不计前嫌,其中赫赫有名的魏征,他其实是李建成的部下,包括秦叔宝和尉迟恭等,都曾经在李建成的麾下效力。魏征曾当着李世民的面放言,李建成就应该听自己的话杀了李世民,

不然也不会沦落至此。李世民不但没有杀他魏征和其他旧部,或者边缘化处理,而是以诚相待,任人唯贤。

同样都是篡位登基的皇帝,李世民的负面评价为何比朱棣少得多

李世民还更改了制度,用科举代替了门第,让寒门子弟也有出人头地的机会入朝为官,为国效力,给朝廷的人才队伍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可见在用人方面李世民的不问出身。

朱棣在对待朱允炆的旧臣上,残暴程度让人不堪入目,最惨的是方孝孺被朱棣灭了十族,不仅方孝孺的家人,连他的门生和朋友,一个不留,朱棣所到之处,几乎寸草不生,传言屠杀历经7天。

不论7日是否为真,可见当时为了死了性命的人不在少数。还有被朱棣肢解的铁铉,都是人间惨案。

连历史上有名的郑和下西洋,后来也被很多人解读成是朱棣指示郑和下海去寻找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跟朱棣当时的执政手段造成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

同样都是篡位登基的皇帝,李世民的负面评价为何比朱棣少得多

另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对后世的影响上。《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征写给李世民的奏折,句句珠玑,意在劝谏李世民要勤政爱民,以德服人,还要居安思危,历史上的魏征对唐太宗的劝谏多大200多次。

魏征“惹怒”唐太宗无数次,唐太宗要杀魏征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可见唐太宗对人才的爱惜,还有他广阔的胸襟。魏征去世后,唐太宗直呼他失去了一面镜子,唐太宗和魏征也被评选为历史上最好的君主关系之一。

唐太宗用行为,来展现了他对于江山与百姓的热爱,登上王位后,他所有的举措都在告诉天下人,他会竭尽所能让他的子民的生活越来越好,唐太宗兑现了他的诺言,无愧于天下。

同样都是篡位登基的皇帝,李世民的负面评价为何比朱棣少得多

从他重用李建成的旧部,亦可以看出他治理天下的决心和诚意,励精图治,才有了大唐盛世。随着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玄武门之变造成的影响也渐渐淡了,毕竟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没有战争,兜里有粮心不慌。

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长达4年的战争,让百姓苦不堪言,给国家造成的伤害也是不可逆转的,跟宣武门之变之间兄弟相争相比,朱棣发起的内战,陪跑的是举国的百姓。

为了朱棣一人的利益,全国人民跟着受苦受难,战争带来无数家庭的分崩离析,妻离子散,对还没从元朝的统治中复原的百姓来说,是雪上加霜。

即位后,恢复了被建文帝削去爵位的朝臣与宗亲,忠于建文帝的大臣的下场可以说是惨不忍睹,所杀人数超过3000,朱棣恢复了他父亲的暴政,正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同样都是篡位登基的皇帝,李世民的负面评价为何比朱棣少得多

总结

综合以上,就深刻理解同样是篡位,谈起对于玄武门之变,是轻描淡写,说到靖难之役,是咬牙切齿。

不论是政治上对举国的贡献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还是在对待旧臣的措施、还有对后世造成的影响上,唐太宗是值得被肯定的,贞观之治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不可磨灭的作用。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15676.html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