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战时期,我们有很多优秀的抗战将领,凭借英勇善战的谋略,率领我们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所以建国之后这些将领也都被人民群众称为“开国元勋”,并都被授予了军衔。
张维翰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大将,他一生都在为民族独立做贡献,年少时就刚正不阿,看不惯那些端着“金饭碗”的人的行事做派,就毅然决然的投身于革命,接着进入了北平民国大学政治系。在学校认识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后,他更加意气风发。
不久之后经过朋友介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被委以重任。
思想进步受赏识,加入组织参革命
1906年,张维翰出生在山东陶县的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排行老五,上面四个都是哥哥。
家里并不富裕,甚至还有些清贫,大哥在家帮父亲做农活,没有什么收入,但二哥张维玺因在冯玉祥部下任职,这才使家里的经济情况好转一些。
张维翰就是这个时候开始外出求学。1915年,年仅9岁的张维翰随母亲来到北京,进入了由冯玉祥主办的第十六混成旅军官子弟学校,也是在这里他结识了同窗好友彭雪枫。
彭雪枫是冯玉祥西北军军官彭雨亭的侄子,张维翰和他在学校里一同相处学习,两人有相同的抱负和志向,他们两个的同窗之谊也延续到了共同考入北平民国大学。
1925年五卅惨案爆发,激发了张维翰等一众爱国青年的热情,他们一起游行示威,进行革命宣讲。1929年,白色恐怖事件让所有的进步青年都面临着被逮捕的危险,张维翰不得不逃向农村。
在张维翰离开的这几年之中,蒋介石发动中原大战,让本就动荡的年代更加困难,1931年,九一八事件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让日本人在三个月内占领了东北,人民也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张维翰愤怒的看着这一切,他看清了国民党的腐败和国民党军官官僚的无能。
于是他便开始组织动员,开展学生救国活动,在济南成立了北平民国大学的同学会,号召了许多有志之士加盟进来,组装起一支抗战力量。
1936年张维翰结识了范筑先将军,两人共同达成了建立我党组织的三项纲领,推动了区域性的国共合作,两人在日后的相处中也成为了挚友,张维翰迎娶的妻子也是范筑先的侄女,范树瑜。
1937年,张维翰与阔别了7年的彭雪枫在北平相见,彭雪枫了解张维翰的品行以及他热忱的爱国热情,于是向张维翰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并且经彭雪枫的介绍,张维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张维翰就忠诚的为党工作。
挚友殉国挑大任,率领八团入八路
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张维翰开始发挥出他出色的编排作战能力,1937年他与范筑先将军一起整改了六万余人的作战军装部队,并且在二十九个县级建立起来了抗日武装政权。
他还发展起来了十几位共产党县长,让他们更好的带领作战,和范筑先将军一起建立起来了鲁西北革命根据地,建立起来了完整的党的革命体系,这一做法也让张维翰的名声大震,党中央也曾经让全国各地学习鲁西北地区的抗战政权。
1937年九月中旬,日军来到了山东境内,为了抵御日军的侵占,山东省成立了第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范筑先任司令长,张维翰任政训处处长。
次年11月,国民党暗中勾结日军,出卖范筑先部队,导致范筑先坚守的聊城失陷,范筑先将军壮烈殉国。
范筑先将军殉国后,一时军内群龙无首,乱了阵脚,形势严峻,在紧急召开了会议后决定由张维翰担任代理第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司令长,果断的采取措施,采取了毛主席的电报指示,把危机的局面挽回了过来。
张维翰的举措粉碎了敌军的白日梦,加强了鲁西北根据地的军事力量。张维翰的这一系列举措,让民众安下心来。
不久后,张维翰就率领着范筑先将军在鲁西北根据地创建下来的八个团,一万余人的武装力量加入了一二九师。
为了纪念范筑先将军,张维翰把队伍统称为八路军一二九师筑先纵队。编制了八个团,还有一个指挥部,两个培训训练团,拥有上万的兵力,这样的军队配置在抗战初期是少有的,当然也是强大的。
张维翰就是用这样的一组军队,指挥开展了鲁西北保卫战,在敌军的枪林弹雨之中,拼出来了一条路,在极其恶劣的战争环境中坚守了一年半的时间,这一战成为了我党平原游击战的经典优秀案例,为创建鲁豫地区根据地的统一创造了条件。
1940年五月,张维翰率领的这支筑先纵队与李聚奎的先遣纵队一起合并为一二九新八旅,张维翰任旅长,他带领着这支部队继续参加抗日斗争。
抗日一线显本领,委以重任立贺功
成立了一二九新八旅之后,张维翰的战场九从长期作战的鲁西北转到了冀南三军分区,在那里张维翰又开启了新一段的革命路途。到了冀南三分区后不久,张维翰和李聚奎九被派往太行山北方局党校进行学习。
在那待了十个月的张维翰,政治思想和革命觉悟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还在那里展示出来了超高的体育技能,参加的全军运动会,他是个人总分第一名。
从党校学习归来的张维翰就立刻投身于战斗当中去。
1941年,一二九师根据总指挥部署,为配合边区的反扫荡行动,组织发起了邢沙永战役,因为张维翰的指挥有方,9月3日战争结束时冀南部队只损伤了450余名战士,俘虏了660余名伪军并且缴获了大批武器装备。
张维翰的出色的指挥方案得到中央的认可,在1942年6月,张维翰的一二九师新八旅与冀南三分区合并起来,并且任命张维翰为三分区的总司令,冀南军区的参谋长。
在他指挥的战役中,就有很多十分艰难的战役,但张维翰多利用当地错综盘旋的地形,政治军事双打击的政策,在两个月内,就多次粉碎敌人的进攻,保卫了人民,保卫了家园。
在解放的前夕,张维翰原本决定率兵南下,但有的领导希望他能够留下了稳固局面,主持大局,于是张维翰与自己的老战友们告别,在邯郸军区建立起新的队伍,同时任参谋长和军区司令,继续他的的坚守之路。
重病卧床念战友,还未痊愈奔战场
1943年末,张维翰又来到了延安党校学习。两年后,就在张维翰准备返回时被检查出来了重病,只能卧床休息。没有办法,他只能停留在延安养伤。在医院里,他心里最牵挂的还是他的战友。
1945年,病愈后的张维翰第一时间投入到了工作当中,在两个月的时间里,他带领着几个干部组建一支武装队伍,他们自己盖房子、搞经营,解决了经费不足的困难。
建国后的张维翰更是尽心的为组织工作,他把党分配的任务放在第一,也听从国家为他安排的新职位。
后来张维翰被派到了广州军区体育学院做副校长,也曾任上运动部部长,于是张维翰开始了一段体育工作的生涯。在这期间里他也是兢兢业业,完成好每一项工作,对我们新中国的体育建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促使我国的体育事业走入国际。
从职位上退休时,张维翰又开始了一个重要的工作。
当年的范筑先将军接受共产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方针,与张维翰等一众爱国之士建立起来了鲁西北抗日根据地,但是这段历史的书面材料是稀缺的,于是张维翰就开始撰写《鲁西北抗日根据地简介》一书。这本书长达20万字,详细记载了鲁西北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也为后世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在张维翰将军晚年,他经受病痛折磨,重病在卧,他的妻子范树瑜对他不离不弃,细致入微的关照,两人携手一起度过了最后的时光。
1979年,张维翰将军去世了,这个受人敬仰的将军的讣告牵动了很多多年战友的心。到场参加追悼会的有王任重,李聚奎,徐深吉等近百位将军,邓小平,刘伯承元帅送了花圈,以表悼哀。
第二天张维翰将军的讣告还登上了《人民日报》,属于张维翰将军的一生荣誉就此拉下了帷幕。
总结
1937年到1940年,这是张维翰将军人生历程上浓墨重彩的一页,也是绝对不能被忽视的一页。
他在这段时间里,建立起来了一二九师新八旅,也和范筑先将军共同建起来了鲁西北抗日根据地,可以说这段历史是光辉的,对于我们后世的贡献也是巨大的。
张维翰将军的美德功绩是能永远留在人民心中的。一生尽职尽责,屡立奇功,即使晚年身患重症,但还是坚持完成了他最后的工作,张维翰将军的信仰永在,理想依然还在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 鲁生. 抗战初期鲁西北的抗日武装力量与平原游击战争[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2):68-74.
- 田兵. 聊城失守和范筑先将军殉国[J]. 贵州文史丛刊,1981(2):83-91.
- 翰墨之秋.张维翰-人物介绍[J].2011-11-06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