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生吃斋念佛,却拥有王朝中生杀予夺的最高权利。
她从不需要像武则天、慈禧那样费尽心机的抓权,可权力却一次又一次的掌控在她的手中。
六十一年的人生,不长不短,却历经东晋十一个皇帝中的八个,她在其中一朝为皇后,五朝为太后,三度垂帘听政临朝称制。
她,就是东晋历史中最举足轻重的一个女人——褚蒜子。
褚蒜子(324年—384年),出身名门,其父褚裒因平定战乱有功,被封为都乡亭侯,后又迁任司徒从事中郎。其母谢真石,是“旧时王谢堂前燕”中谢家谢鲲的女儿,而谢安则是她的堂舅。
褚蒜子出生于公元324年,当时正值晋明帝司马绍时期,这是晋朝历史上少有的一位英主,文才武略,敬重贤人,但可惜天妒英才,在位不足三年,仅二十七岁就驾崩了。
到了晋朝第三个皇帝晋成帝司马衍时期,褚蒜子已是一位婷婷少女,才识过人,心胸开阔,具大家风范。
也就是这年,到了婚配年龄的她,被琅邪王司马岳选为王妃。
司马岳是当时晋成帝司马衍的弟弟,司马衍病死后,由于他的儿子年岁实在太小,就将皇位传给了弟弟司马岳。
因此,褚蒜子的丈夫成为了东晋的第四个皇帝——晋康帝,褚蒜子也就顺理成章的当上了皇后,而那一年她才不过十九岁。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司马岳才即位两年,就因重病去世,把皇位传给了自己还不到两岁的儿子司马聃。
由此,才二十一岁的褚皇后已经成为了太后,可算得上是历史上最年轻的皇太后了。
因为诸蒜子在晋康帝生病时,曾帮夫君处理过政事,再加上稚子太过年幼,使政局不稳,因此朝臣奏请褚太后临朝称制。
褚蒜子为了稳定,在群臣的要求下不得不抱着不到两岁的儿子司马聃垂帘听政。
等到司马聃成年行冠礼后,褚太后把政权交还给了儿子,是为东晋第五位皇帝——晋穆帝。
她在诏书中写道:希望皇帝能好好治理国家,也希望众臣们能匡扶幼主,共同为国尽心力。
等过度完权利,褚蒜子回到了崇德宫,从此安心静养,不再过问政事。
可叹天有不测风云,晋穆帝在十九岁时突得重病, 没过多久便撒手人寰。
先丧夫,后失子,可想诸蒜子当时的心情会是怎样。
因晋穆帝当时无子,褚蒜子便将帝位给了晋成帝的长子琅玡王司马丕,是为东晋第六位皇帝晋哀帝。
晋哀帝即位不久,因害怕自己的命运会和前几位帝王一般不得善终,便沉迷上了方士所授的长生法。
别家皇帝最多饭后吃吃丹药补一补,可司马丕却连饭都不吃,每天只吃丹药维生,美其名曰‘长寿万年’。
但咱们现代人都清楚,是药三分毒,没病怎能胡乱吃药?所以晋哀帝刚即位不到半年就也病倒了。
因为他整日躺床上无法上朝,所以大臣们不得已,只能又把褚太后给请到了朝堂之上,二度临朝称制。
到了兴宁三年(365年),晋哀帝终于因药物中毒太深,驾崩于太极殿内。
晋哀帝驾崩后,褚蒜子又立了晋哀帝的弟弟司马奕为帝,是为晋朝的第七位皇帝晋废帝。
(晋废帝,笔者一看到这名号,唯一的感觉就是他可能比他哥哥的命运还惨,这古人立号真的就这么随意的么......)
话说那时的司马奕已经二十四岁,诸蒜子心想,司马奕长得人高马大,又正值壮年,这下哀家总算可以不必再管政事,回到自己的崇德宫享清福了。
至此,诸蒜子在崇德宫每日吃斋念佛,度过了一生中少有的清闲时光。
可是好景不长,晋废帝虽然身体健康,但掌权的手腕却不行,遭到当时的权臣桓温极大的排斥。
桓温手握兵权,早有称帝的野心,起兵于太和六年(咸安元年,371年),逼迫褚蒜子废司马奕为东海王,另立平庸的司马昱(yù)。
到这,晋废帝只在位六年便遭到了废黜。
褚蒜子虽早知桓温怀有野心,但却也无可奈何。为了国家的稳定,她只能忍耐,改立司马昱为帝,是为晋简文帝。
司马昱当上皇帝后,深知自己只不过是桓温的一个傀儡,所以终日提心吊胆,处于忧惧之中。
这人活于世上,不管富贵贫贱,心理健康是第一位的,一个整天活在恐惧担忧之中的人,即使贵为天子,又能长寿几载?
所以晋简文帝在位还没一年,就因心疾驾崩了。
一夜之间,所有的担子又压在了诸蒜子的肩上。
为了不让桓温实现称帝的野心,她立即宣布由司马昱十一岁的儿子司马曜继承帝位,是为晋孝武帝。
而诸蒜子这一举动,也毫无意外的触怒了桓温。
桓温得到消息后,一摔手中双耳夜光盏,率大军奔赴京城兴师问罪。
诸蒜子在宫中衡量局势后,决定去寻求堂舅谢安的帮助。
谢安没有多话,立马联合了所有大臣,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人,把所有人家中的兵丁联合起来对抗桓温的大军。
还别说,这临时组建起来的队伍竟然出奇的勇武,一举取得了胜利,打得桓温军队是落荒而逃。
结果就是,桓温不但没有如愿夺得政权,并且还抑郁而终,死在了逃亡的军幔中。
而桓温的死,也化解了一场可能引发的夺位战争,谢安等人再次请褚蒜子临朝听政。
褚蒜子这一次没有再急着选择帝位人选,而是选择先休养生息,恢复国力。
她将中枢职权分别给了王坦之和谢安,这也就得到了东晋两大王牌家族的支持。
之后,她又颁布了一系列减税安民的政令,让社会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
三年后,国力恢复,褚太后将权利交给了年仅十五岁的孝武帝,她自己则再次回到了崇德宫隐居。
可感叹老天爷的玩笑,在太元八年(383年),前秦苻坚率百万大军南下,进攻东晋。
宰相谢安见情况危急,特地请褚太后再次出来领导大家,抵御外敌。
为了国家安危,褚太后只能再次放下手中的念珠,重回大殿。
褚太后再次回到台前,让东晋军民士气大增,同年就以区区八万军力打败了苻坚的百万大军。
而这,也就成了历史上有名的以寡击众的一场战役——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不但粉碎了前秦要取代东晋的想法,也使东晋国祚的延长获得了保障。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太元九年(384年),就在举国庆祝这场奇迹一战时,为东晋奉献一生的崇德太后褚蒜子在显阳殿去世,时年六十一岁,谥号康献皇后。
她的一生,自康帝开始,往后历经穆、哀、废、简文、孝武共六帝,人生不可谓不精彩绝伦。
她的一生少有清闲,总是在皇位悬虚、政局不稳时,出来扮演着平衡局势、稳定民心的作用。
不过在这里笔者又不能不想,褚蒜子活了仅仅六十一载就经历了八位皇帝的在位,可见东晋的皇帝们实在多灾多难,不是身体不行病死,就是智商不高被人夺权,这实在是有些让人深思。
褚蒜子,以一个女人的弱小之躯,在皇帝们一片惨不忍睹的遭际中支撑着东晋的江山社稷,平衡着各方面的关系,得到群臣的尊重,做到了自己的丈夫儿子,一应皇帝都做不到的事,实在是令人可敬可叹!
更关键的是,她之所以能做到这些,靠的不是通常人所认为的尔虞我诈权力斗争,而是因她心怀天下的人品让人尊重。
她能抛弃私利,运用智慧和婉约、沉着和冷静,恰如其分地处理国家的事务,平衡各方势力的关系,赢得信任。
当她第一次垂帘听政时,有官员奏请褚蒜子,应给褚氏家族加官进爵,褚蒜子并没有答应。
她的父亲褚裒,也没有依仗着女儿的地位而做出与地位不符的事情,甚至为了不让女儿难做,也为了避嫌,他还主动请求调出京城到外地镇守。
褚蒜子一心为国,知所进退、默默付出,丝毫没有夺权称帝的野心,哪怕她有那么一丝丝的野心,如今第一女皇的称谓也就没有武媚娘什么事了。
褚蒜子,当真是一奇女子也!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