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侏罗纪世界 3》上映,当天票房便破亿,为疲软数月的电影市场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侏罗纪世界 3》内地票房为 4.56 亿元,大幅领先早已上映的外语片《神秘海域》(1.51 亿元)、《月球陨落》(1.57 亿元)、《新蝙蝠侠》(1.63 亿元)。
从1993年《侏罗纪公园》上映,至今近30年过去了,初代影迷已人到中年。而侏罗纪这一经久不衰的IP则呈现出跨越漫长岁月的持久影响力,凭借“爷青回”情怀狠狠圈了一波票房。不过在票房持续上涨的同时,《侏罗纪世界3》的口碑则并不如此前两部影片,票房和口碑有所分化。
经久不衰的商业片叙事技巧
保证高水准的视觉盛宴呈现
作为《侏罗纪世界》三部曲系列最终章,这部作品延续了传统的好莱坞大片模式,以定型化的人物、公式化的情节、图解式的视觉形象完成影片创作。
在电影极度商业化的当下,演员阵容往往是吸引观众关注到电影的第一要素。《侏罗纪世界》作为终章之曲,在演员配置上延续了以往配置,仍由好莱坞吸睛明星克里斯・帕拉特和布莱斯・霍华德主演,保证了IP人物建构的稳定性。
而在叙事模式上,这部电影复刻了此前经典灾难类型片手法,采用标准的“起承转合”好莱坞节奏。
故事设定在《侏罗纪世界2》的四年后,人类已经和恐龙和平相处,然而生物公司则不懈于对基因工程的研究,制造出巨型蝗灾。为了解决蝗灾,甚至雇佣偷渡猎人来掳女孩儿。几路人马因为解决巨型蝗灾的问题而集聚在生物公司后,高能剧情也随之开展。故事的最终以主人公消灭巨型蝗灾源头,逃出恐龙的围猎厮杀为高潮结尾。
2个小时左右的影片,前 30 分钟作为开头并产生激励事件,中间 60 分钟是剧情的发展,结尾 30 分钟交代结尾达到高潮,这一经久不衰的架构被侏罗纪世界3娴熟运用,并凭借较高票房再次印证了这一节奏在吸引观众方面无以比拟的优势。
每一个商业IP系列,多半都有其独特世界观的设定,漫威宇宙和DC系列皆是如此,侏罗纪世界也不例外。
从《侏罗纪公园》发人深省的“life will find a way”开始,每一季恐龙的肆虐,都是由于人类出于攫取商业利润的目的研发基因工程,最终造成了对人类生态环境的损害。而每一次恐龙成群结队的出现,都蕴含着对恐龙灭绝的思考。
本季故事也依然围绕前作“科技伦理与生态平衡”展开。
第一季纳布拉尔岛上,为了开发新的旅游热点,实验室人员违反生物进化的生态理念,制造基因变异的暴虐龙造 成灾难性后果,第二季出于攫取商业利润的目的,人们将恐龙从小岛上偷渡运出进行商业拍卖,最终被反噬,并将恐龙扩散至全世界。而第三季人们则再次加速对基因工程的利用,最终导致了巨型蝗灾。
当人们因为征服欲和贪欲作祟过度依赖科技,丧失对大自然的敬畏,必然会导致生态危机的恶果,而这颗恶果最终还要由人类自身来消化。
追求科技与自然的平衡,维持生态系统的和谐是侏罗纪世界一以贯之的价值观。
经典的追逐打斗场面也是商业片吸引观众注意力的一大方式。壮丽宏大的美景、光与影的灵活运用下,人与恐龙的追逐场面串联起系列影片的记忆点。
第一季新世界开篇的恢弘冒险奇旅氛围,第二季奇妙古堡惊魂夜的刺激观感,第三季冰天雪地大逃亡的肃飒则持续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视觉体验。
从整体氛围的营造来看,《侏罗纪世界3》在商业片的工业化制作上称得上教科书般的可圈可点。
遍地“彩蛋”的诚意致敬
用情怀说话的集大成之作
情怀即票房已是被实践检验过的不衰命题。
《侏罗纪世界3》可谓是诚意满满,邀请了此前五部剧集的演员。两代演员同框,特别是赛特勒、格兰特以及马尔科姆三位《侏罗纪公园》老角色的回归,更使得这部作品振奋人心,赛特勒与格兰特在本季终成眷侣,圆了不少观众的童年梦想。
而更令影迷动容的则是剧情对于过往作品的致敬与复刻无处不在。
在影片的最大看点恐龙上, 《侏罗纪世界3》一方面祭出了史上规模最大、种类最丰富的恐龙群。无论是前五部里的老恐龙还是新登场的南方巨兽龙,火盗龙和镰刀龙等,都为恐龙迷提供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饕餮盛宴。另一方面,侏罗纪也延续了此前作品的审美传统。
雄踞一方的霸王龙尽管每一季的厮杀都需要助攻,然而始终能夺得最终的胜利,成为侏罗纪IP中当之无愧的霸主。每一季结尾霸王龙殊死搏斗的扬天怒吼,构成了关于这一系列影片最深刻的记忆。本季结尾霸王龙出现时不经意走过的流水屏风,也是在完美还原侏罗纪公园的标志,更让无数影迷大呼“我的童年回来了”。
男主人公欧文与迅猛龙布鲁贯穿三季的羁绊与驯化同样成为最戳观众的感情萌点,从男主与迅猛龙幼兽的陪伴,到迅猛龙布鲁为了守护男主奋不顾身的与暴虐龙缠斗,再到最后交由男主完成对恐龙宝宝贝塔的援救,布鲁的故事贯穿始终。
人类可以与恐龙并肩作战,让观众体会到了恐龙同样是一种有血有肉的生物,影片赋予了恐龙人性化的特征,并在每一季的故事塑造中加深了这种情感的羁绊。
甚至在影片的布景造景、情节架构上也有无数致敬之处。马耳他街头的生死时速再现第一季中丛林紧张刺激的摩托跑酷情节,让观众百看不厌。
而男主骑着摩托车疾驰跃上腾空的飞机的镜头,与《侏罗纪世界2》主人公开车追逐即将远去的轮船的画面如出一辙。
对于更早的《侏罗纪公园》系列,这部影片也有无数的梦幻联动。
马尔科姆在丛林用火光吸引南方巨兽龙,和30年前那个明明自己害怕得要死,还要拿燃烧棒吸引霸王龙拯救同类的自己并无二致。
在矿井中被恐龙穷追不舍,赛特勒依然要捡回的帽子,是21年前为了救他们而差点被翼龙咬死的同伴帮他捡回来的。
研制出变种蝗虫的生物公司总裁,和《侏罗纪公园》中盗窃恐龙胚胎而被反杀的遗传学公司程序员一样,都是被先展翅后吐出毒液的双嵴龙剿杀,形成横跨30年的首尾呼应。
迅猛龙布鲁通过自体繁殖孕育了恐龙宝宝,梅茜的克隆身世,无一不是对公园系列核心理念 “life will find a way”的生动注解。在变革、混乱、躁进的当下社会,影片主题依然有着深刻的现实启迪意义。
这是一部没有彩蛋的影片。然而对于资深影迷来说,影片正片无一处不是彩蛋。
人物、场景、故事都是熟悉的味道,从而成功唤起跨年龄层次观众的童年回忆。没有魔改,是《侏罗纪世界3》被系列影迷认可的一大原因。
影响影片口碑的“阿喀琉斯之踵”
偏离恐龙主题与观影期待的内容表达
不过,情怀不等于口碑。
尽管《侏罗纪世界3》把回忆值拉满,然而这部影片在海外烂番茄和国内豆瓣等评分网站都口碑评价平平,归根结底的一点是因为该影片在内容完成度上有所欠缺。
对于期盼《侏罗纪世界3》已久的影迷而言,最希望看到的情节是围绕人与恐龙之间的互动展开,然而这部影片的故事展开却让资深老粉始料未及。
在《侏罗纪世界2》结尾,留给观众最大的悬念在于“梅茜的基因中是否蕴藏着恐龙的元素”、“当恐龙全面入侵人类社会,人与恐龙究竟如何和平相处?”带着这些未解之谜,观众们纷纷走进了电影院。
然而一部讲述恐龙的片子,影片中的最大危机却是突兀的变异蝗灾。利用恐龙基因改造现存生物使其巨大化并带来危机的思路固然有其新颖之处,但偏离恐龙IP的剧情架构则或多或少令观众有所失望。
对于经典IP的开发,最重要的一点是还原度。当影片由于过多的新元素模糊了经典IP最鲜明的风格和最标志性的内核,势必会影响其口碑。
此外,两代演员同框为这部史诗终章画下句点,是《侏罗纪世界3》的一大噱头。
但在内容铺陈上,《侏罗纪世界3》并没有利用好这一优势。
两路人马因为不同的目的来到生物学公司,各自经过一路惊险刺激的旅途,最终在公司晤面。随后,彼此之间没有过多的互动和交流,便开始了最后的集体大逃亡行动,新旧两条线并未完成深度并轨,关于基因技术的双面性也没有深入探讨下去。
同样是系列作品,对比《复仇者联盟4》诸多角色之间的深度联动和目标建构的完整性,该片人物刻画稍显不足。
围绕侏罗纪这一成熟的题材范本进行再创作,留给导演编剧发挥的空间已经捉襟见肘了,因此选择全新的故事冲突点,也是意料之中。
然而人物支线散乱,散点的叙事方式,情节推进力度孱弱,前作铺垫有余而新作回应阐释不够,紧紧依靠更大规模阵仗的恐龙和更为精良的制作画面来刺激观众略显“审美疲劳”的神经,是远远不够的。这也成为《侏罗纪世界3》完结篇的遗憾之处。
侏罗纪IP经历近30年的发展历程,没有拘泥于窠臼,而是不断进行内容上的探索、形式上的创新,和主旨上的深化,这是进行系列创作的最难能可贵之处。其所营造的恐龙的视觉奇观与恐怖美学意象和深层次上对于科技伦理的反思,也进一步加深了观众对于该系列影片的感官体验。
不过,叙事聚焦对象的偏移,和故事结构的松散,使得影片还有进一步提升之处。期待多年之后,这一IP还能继续重启,填补观众的观影遗憾。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