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忘却的回忆

发布一下 0 0

今天是父亲节,我一个人待在公寓里,想着那过去的曾经,想着父亲那过往的人生以及人生中的一些事情,让我的心非常的沉闷,昨天在单位好多的同事还都在议论为自己的父亲在节日里准备什么礼物,可我只能遗憾的回避,因为父亲已经离开我快三十年了,三十年来,我每年春节、清明节、七月十五,十月一,才能到父亲的坟前烧上一柱香,送上一些纸钱,每次回来,内心都会充满压抑好多天,父亲的一生,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有的只是平平凡凡,但他的一生,是艰难的一生,奋斗一生。其一生吃得苦受的罪是很难用一些文字去表达的。平时不愿意触碰这些,为了那难忘却的回忆,我还是想写一些文字,以此纪念天国里的父亲。

为了忘却的回忆

从我记事起,就认为父亲是一个非常严肃的人,从来没有与我亲热过,可能身上背负的压力太大了。

父亲兄妹六个,都是在三十年代出生。那时的社会正是日本侵略中国的时候,所以生活的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父亲小时候的生活是怎么过的, 现在已经很少知道,只知道奶奶活着的时候,说他的胆子挺大,在十三四岁的时候,也就是解放后的六八年,一大家子人口粮不够吃,每到春天来的时候,榆树开始长叶子了,父亲都会爬到树上去摘榆叶,然后用一些地瓜粉掺和一下做成窝窝头,每次在爬上树的时候,在地面上的奶奶都提心吊胆的,因为父亲在树上像荡秋千似的,非常的危险,万一树枝断了,会出人命的,也多亏榆树的枝条柔韧性较好,父亲在多次上树的时候一次次被幸运笼罩。

后来父亲在十八岁的时候去参了军,所去的部队是福建前线,那时候台湾整天叫嚣着要反攻大陆,所以父亲所在的部队每天都有大强度的野外训练,因为父亲是农村娃,训练虽苦,对他来说也不当回事,父亲多次得到嘉奖。

本来我想找到父亲的档案去写一篇回忆录的,只是我到档案馆查的时候,父亲的档案已经丢失,是重新补的一个档案,只有三页纸,其实父亲的档案在他病故后写悼词的时候查过,厚厚的有一百二十页,每次受嘉奖的荣誉书都在档案里,后来听管档案的一个同事说,父亲档案可能被人转手倒卖了。为此,我已经查了好长时间,到现在还没有查到结果,说不定父亲的工资现在还在被人领取着,我决心一定要查下去,还父亲一个公道。

为了忘却的回忆

父亲在我的印象中模样已经模糊了,只有我小时候我们在一起的照片,我还一直保留着,那时的父亲二十多岁,风华正茂,非常的帅气,穿上军装更是潇洒无比,虽然是黑白照片,但从照片中仍能透出一股英气。

其实小时候,我们家里四口人都已经随军了,只是后来由于文革期间比较乱,在奶奶的再三要求下,我们才又回到了故土,现在看来是非常错误的,因为那时随军后都被安排在浙江衢州市,我们回来后,父亲一个人也转业到当地做了一名兵工厂的工人,那时的工厂非常了不起的,因为每月都有工资,在我们老家那是非常不错的了。

记得小时候,最期盼的就是父亲从南方回来的时候,因为每次回来他都能为我带来好多南方的桔子、香蕉还有面包,那时在北方能吃上这些水果是极为希罕的,面包更不用说,当地人见都没见过,现在想起来,那香蕉、桔子的口味,还会有一些香甜的味道,面包软软的更是好吃。

一千多里路,父亲要来三天,因为坐火车到达离我们家最近的商丘站还要步行七十公里土路才能到达我们村。那像现在交通是多么的方便,父亲来时,每次都要背上大大的一个背包,手里还要再拎上一个,每年回来一次,生怕带给家里的东西少。

那时我们村里,只有我爸在外工作,让其它人都很羡慕,所以我的童年虽然不是太好,但与乡邻比起来还是比较好的,因为可以经常吃到白面馍,偶而妈妈还到集市上买些肉改善一下生活。

特别是买了肥的猪肉后炼了猪油,等到猪油凉了一凝固,白白得像雪,然后挖一些放进窝窝头里加上一些盐,用馍一沾,那猪油的香味及口感真的比现在吃满汉全席都好。

清贫的生活虽然这样,但却充满着快乐!一直到现在每每想起那儿时的幸福时光都会难以忘记。

记得七六年的夏天的时候,我和邻居张瑞一起去树上捉知了,张瑞不小心从十多米的柳树摔了下来,当时就昏死过去,我一阵大喊,在家休假的父亲听到后快速跑出家门,然后双手托着张瑞跑了五里路才到医院,在医生的及时救治下才脱离的危险,也多亏父亲当过兵的身体素质,不然还真跑不到公社卫生院。

张瑞的父母非常感谢父亲的行为,多次拿东西去家里感谢父亲,拿的东西都被父亲拒绝了。父亲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做事从来不要求别人回报。

为了忘却的回忆

父亲没有上过学,所以在部队的时候,每次给家里写信,都要让战友代写,后来,他决定自己学习识字,为此他还买了一本书典,先让战友教他如何查,慢慢的他自己就会使用了,两年后他竟然能识得两千个字左右。写信再也不用求人了。

该部队由于长期的超负荷训练,有一次在跨越障碍物时,由于用力过猛,使他的肝部受到损伤,一下子住进了医院,可他连妈妈也没有告诉,直到一个月后出院他才在信中轻描淡写的说明了一下,部队考虑到他的身体情况,就让他转业到地方一个军品工厂工作,从此他离开了他热爱的部队。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农村的土地也分给了农民,从此家家都有了用武之地,在那个时代,有土地似乎就有了一切,所以分田到户以后,家家都从原来的吃不饱饭,而开始有了结余。由于我母亲身体不好,所以家中的土地种植就成了问题,没有别的办法,父亲只好申请从南方调回老家,以便能给家里帮上忙。

他调回来的时候,从浙江坐火车到离我们老家最近的商丘火车站,然后父亲又步行七十公里的土路从商丘火车站走回家里,现在想起来都有点让人后怕,父亲就是这样一个人,有钢铁般的意志,为了照顾家,当时县里好多单位都争着要他,而他在征求本家族长的意见后,决定到离家最近的一个供销社工作。

从此以后,父亲再也没有更多的休闲时间,除了上班,就是帮助家里种好责任田,虽然辛苦,但一家人终于从此团聚了。

说实话那时我还正在上初一,每天期盼的就是父亲早点回家。因为他每次都会从单位食堂买几个白面馍带回家,每每吃到白面馍的时候,周围的小朋友都羡慕不已,因为那时农村吃的基本都是地瓜面做的馍。刚出锅的时候用手一拉会拉得很长。

那时都叫这种馍为“塑料馍”,农村的生活就是这样,因为父亲的勤劳,家里虽然困难点,但与其它的邻居比还会好那么一点,因为毕竟家里有一个人挣工资,在那个年代已经是了不起的了。

为了忘却的回忆

记得在我上高中的时候,因为已经到了八五年了,那时的录音机刚开始传入大陆,特别是邓丽君的歌曲,不知迷倒了多少年轻人,我想以学英语为借口买一台小型录音机,其实因为我性格内向,从来没有单独给父亲要过东西,这次我下决心去传达室给父亲的单位打了一个电话,父亲接了电话以后,很爽快的答应为我买,后来父亲专门 去县城为我买了一台日本三洋的卡带式录音机,那时的一台录音机要三百多元,我后来才知道父亲当时的月工资还不到一百元。

记得那是一个星期五的下午,父亲专门骑自行车十五公里为我送到我学校,在传达室我见到了父亲,刚刚五十岁的父亲,我第一次发现他老了许多,他把录音机给我以后,又另外给了我三十元钱,在父亲离开一转身的时候,我才发现父亲的腰已经有点驼了,他一抬腿上车的时候,背弯的更很了,此时,在夕阳照耀下,父亲的背影像一张弓,一张时时都拉满玄的弓。

从此以后,直到父亲去世,我再也没有给父亲要过东西。那一次成了我一生中最大的满足,也成了我一生中最后悔的事,后来才从妈妈那里知道,父亲为了给我买录音机他从单位财务上借了三百元钱。

先前开朗的父亲在生活压力面前,也一天天变得苍老许多,直到我考上大学走出农村,由于工作比较忙,所以也很少经常回家看望父亲,总觉得时间有的是,可是直到有一天,家里说父亲住院了,我和妻才匆匆赶到医院,此时一米七八的父亲已经骨瘦如柴,再也不是我先前看到风华正茂的父亲了。

在医院住了一个月后,父亲决定回家,期间他似乎已经感觉到自己来日不长,所以看望他的每一个人他都会努力地去握一下手。似乎在做最后的永别。大家转身后不禁暗自落泪,他的战友和同事、领导都轮流前去看望,直到后来他已经没有握手的力气了。只好目送大家离去。

一九八九年七月十六日,父亲早晨吃过一点东西,就要求赶快回家,为此我又专门询问了主治医生,医生也只是摇头,我和妻强忍悲痛叫了一辆救护车急匆匆的往家里赶,父亲总算看到自己到家了,才松了一口气,当时奶奶还健在,父亲要求见奶奶一面,起先,因为奶奶年龄大,怕她受不了刺激,不想告诉她,可是后来她知道了。

并要求我们一定要让她见自己的儿子最后一面。父亲用最后的力气抓住奶奶的手,只说一句话:“娘,我不能孝敬你了。”手一直没有松开他就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奶奶哭得昏了过去。

为了忘却的回忆

按照父亲的遗愿,不开追悼会,早早安葬,这一切我们都遵从父亲的遗愿,一切从简。父亲走的那年才五十三岁,如果活着现在才八十二岁,只是他走得太早,他还没有完成的一些事,他还有没有了却的一些心愿。

因为父亲走得太早,所以我们内心一直无法接受,总认为让白发人送黑发人实在不应该,可后来听奶奶说,在父亲的六个兄弟姐妹中父亲吃苦是最多的,他走的早,可能老天爷想让他早点休息。

奶奶直到九十八岁才病逝,奶奶在最后离去的时候,还在 一个劲地埋怨父亲,为什么把自己的寿命给她那么多。我们听了不禁泪流满面,父亲一生平凡无奇,老家的人见到我们后还会经常惦念。

如果天堂里有手机,希望父亲给家里发一个短信吧。因为孩子们都很想您!!!!!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1人点赞

随笔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16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