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亏损50万,要不要继续下去

发布一下 0 0

在我的亚马逊私密圈里,有位卖家发来一段提问。


提问之前,他先发来了一段很长的背景描述,大致是描述了一下自己的基本情况。


他的前景描述很长,然后问题的最后,他问我还要不要继续下去。


他的前景描述的主干大概是这样的:


1、做亚马逊快一年,现在算了一下,已经亏损50万人民币左右;


2、推了几款产品,只有2款算是活了下来,但是现在利润也几乎全被运费和广告费吞了;


3、家里人都劝他放弃,但是他自己还想再挣扎一下;


4、家里资金不宽裕,已经基本拿不出追加投资了;


5、因为做亚马逊,已经影响到了夫妻关系和家庭的和谐,感觉自己不被家人理解;


6、感觉自己没有退路,不做亚马逊,又不知道应该去干什么,感觉年龄很尴尬;


他发过来的文字有1000多字,以上大概就是文字所表达的一些主要意思。


其实,以上六条,不仅仅是上面这位朋友,相信很多亚马逊卖家也正在经历或者将要经历这样的过程。


后来经过多次的沟通,我知道了他为什么会欠下这50万了。


首先,盲目自信。


刚开始在自己刚刚从某培训班毕业后,就觉得自己的技术已经熟练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立马就是“选品+发大货”,简直是一气呵成。


结果最后2000个FBA库存被迫弃置,这应该算是他为亚马逊交出的第一笔“学费”。


其实,现在市面上的有些培训班,在对学员进行培训时是“报喜不报忧”,只给自己的学员说好的一面,对于现今的残酷竞争,大部分都闭口不谈。


当他们的学员从培训班毕业以后,当开始自己独立在平台操作的时候,往往会受这种“错觉”的影响,从而做出错误的决定。


其次,盲目“差异化”。


他跟我说这个也是在某培训班,某位老师教的。


他的老师说了:一切产品皆可差异化。


简单来看,这句话确实没什么毛病,所有的产品确实都可以做出不同的效果出来。


但是这句话犯了一个致命失误,那就是差异化的前提,应该是:市场的需要。


市场不需要的差异化,即便你做出来了,又有什么用呢。


比如,他有款产品做的是颜色的差异化,而那款产品是绝对的功能性刚需产品,颜色对产品使用的影响,几乎为零。


那么这种差异化带来的后果就是:钱花出去了,效果却没见到多少。


这样的随意差异化,浪费的是钱,却没有带来好的结果,他说自己至少有3款产品都是这样的操作。


最后,还有就是盲目迷信私模。


私模产品,应该是很多亚马逊卖家都想去做的选品类型。


开了私模产品,也就意味着你对这款产品有了“独创权”,自己今后再注册一个知识产权把它保护起来,那岂不是可以美滋滋的独享这个类目。


但是做私模前自己要考虑清楚:私模开发的实质性意义到底有多大,这个实质性意义跟你投入的那些模具费比起来,是不是值得。


市面上的有些产品,私模做的很成功,现在还在垄断着类目的某一块流量构成。


但是有些私模,就是给产品来了个“换汤不换药”的设计变更,这样的私模其实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因为别人大可以选择别的更便宜的商品,功能性创新和某些方面的稀缺性才是私模制胜的关键所在。


这位卖家其实算是比较“高端”的新手卖家了,大部分新手卖家,或者可以说绝大部分新手卖家,其实是拿不出这么多的初始资金(50万)的。


而当你已经投入了这么多的钱,却还没看到希望时,很多人就会陷入一种“赌徒心理”


所谓赌徒心理,就是始终坚信自己所押的点数会在下一步到来,始终坚信自己可以把输掉的钱给赢回来。


这种心理不仅仅存在于赌博的人身上,而且存在于世上的每一个人身上。


这个世界其就像一个超大的“赌场”,我们每个人都在这个“赌场”中生活,大家用自己的付出,博明天的获得。


但是如果你已经付出了很多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获得时,你这个时候该继续还是该放弃。


我觉得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要先去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在哪里。


确定好原因之后,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经济情况、学习能力、资源优势等等,思考一下自己下一步能不能大概率去克服这些曾经给自己带来损失的因素。


如果觉得大概率可以克服之前所犯的错误,然后自己又可以拿出额外的盈余资金继续运营,那么完全可以在深刻分析原因后换条运营思路继续运营。


但是如果很多之前的错误或缺点自己并不能克服,然后自己也拿不出额外的运营资金,那么再这样继续下去可能就是一个非常糟糕的选择。


很多情况下,及时止损比盲目等待盈利,更为重要。

已经亏损50万,要不要继续下去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1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