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在传统观念上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典型代表,他因自己的聪明才智而命丧黄泉。然而事情真的这么简单吗?杨修究竟为什么会被处死呢?
首先,从杨修的身份说起。杨修家世显赫,其背后的弘农杨氏论起来要比汝南袁氏的四世三公含金量更高,是古老的世家大族。曹操发展初期需要借助士族的政治力量,极力拉拢各个势力发展壮大。但经过逐步发展巩固了自己的势力后,最害怕的就是权力受到士族的掣肘,而拥有庞大势力和丰厚底蕴的弘农杨氏,则不可避免地成为曹操清算的对象。因此作为弘农杨氏利益代言人的杨修,下场可想而知。
其次,杨修的种种行为也可圈可点。诸如荀彧、郭嘉等揣度曹操心思并为其出谋划策的人才大有人在,但只有杨修揣度曹操的目的仅是为显示自己聪明伶俐。无论是“一合酥”还是“门中活”,亦或是“鸡肋”,都体现了他异于常人的聪慧。但他并不懂得审时度势,前不久因得意忘形而被处死的许攸似乎没有给他任何警示。他毫不掩饰地炫耀自己对曹操心思的准确把握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后来竟出言讽刺曹操“梦中”杀人的行为,令曹操对他从厌恶到起了杀心。
再者,杨修的政治立场也令他处于危险中。他与曹植关系很好,好到帮助曹植参与曹操立储的程度。在他不遗余力地“帮助”下,曹植成功地由最被曹操看好逐渐转变为不招曹操待见。而他参与立储的行为也令本就对他有杀心的曹操坚定了除掉他的决心。
身为士族利益的代表,肆意揣度曹操的心思,还参与立储,几乎所有曹操厌恶的点杨修全占了,也就注定了他的死亡。他并非因耍什么聪明而死,到底还是虚荣心太强以至于忘了自己是谁,也忘了曹操是谁。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