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宣布投降时,还有700万军队,为什么没有继续死战

发布啦 0 0

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


中国和饱受日本侵略的国家,都是举国欢腾,庆祝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赶跑了日本侵略者。


鲜为人知的是,当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时候,实际上日本还有700万部队,按理说,这个数量是相当庞大的,他们为什么没有继续死战呢?


日本宣布投降时,还有700万军队,为什么没有继续死战


我们先来算一下日军的具体数量。


从各个区域投降的兵力来看,在中国战区投降的日军有131多万人;驻扎在我国东北和朝鲜,向苏联红军投降的有70多万人;太平洋战场上,向美军投降的日军有40多万;日本本土上,向美军投降的有370多万;在东南亚,向英澳投降的大概有70多万人,合计将近700万人。


按理说,这么庞大的军队,是完全可以继续战斗的,也符合日本武士道的精神,但是,他们为什么就宣布投降了呢?


很多人说,这是因为美国向日本投下了两颗原子弹,摧毁了两个城市,也摧毁了日本人继续抵抗的信心。


实际上,这只能算是日本投降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不是全部原因。


日本宣布投降时,还有700万军队,为什么没有继续死战


日本发动这场战争,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而结束这场战争,也不可能是一个原因造成的,总结起来,大概有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日本的军队数量虽然还有很多,但实际上没有多少战斗力了。


日本本来就是一个人口不多、资源匮乏的国家,到了战争后期,日本的年轻人都拼光了,为了维持战争机器,不得不把年幼的孩子和老人,甚至妇女送到前线。也就是说,在这700多万兵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娃娃兵和妇女兵,还有一部分是老年人,根本没有什么战斗力。


据统计,在1938年,日军士兵的平均身高是1.66米,体重112斤,到了1943年,就下降到了平均身高1.46米,体重也只有94斤。说白了,就是战争初期都是成年人,到了后期都变成了孩子兵。


在1945年4月的雪峰山会战中,中国军队取得了一场大胜,俘虏了不少日军士兵。


王耀武本来以为,这群日军俘虏会很难对付,宁死不降,结果去了战俘营一看,却发现这些俘虏都是些小孩子,正在毫无心机地玩游戏。


日本宣布投降时,还有700万军队,为什么没有继续死战


而且,日本在战争后期,后勤补给也跟不上,有些地区的日军,一天只能吃一顿饭,而东南亚地区的日军,有时几天都吃不上饭,饿得只剩下皮包骨头了,连枪都端不起来。


另外,日军在医药上也极度缺乏,无数伤病员都因为得不到医治,轻伤变成了重伤,甚至干脆就死掉了。


所以,日本当时虽然还有将近700万人的军队,但实际上根本没有多少战斗力可言,如果继续打下去,只能成为战场上的炮灰。


第二,就是前面讲的,美国在日本扔下了两颗原子弹,造成了数十万人的伤亡。


日本本来就是一个弹丸之地,面积不大,这两颗原子弹造成的杀伤还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对人的精神的摧残。当时,很多日本人认为,如果日本还要硬撑下去,那么面对他们的,将是一颗接一颗的原子弹,到那个时候,日本可能就不复存在了!


日本宣布投降时,还有700万军队,为什么没有继续死战


而且,美国人为了加速日本人的心理崩溃,还大量散布、夸大原子弹的威力。日本人渐渐了解到,原子弹的威力并不只是爆炸,还有后续的放射性污染等等问题,将会持续影响日本几十年,甚至几百年!


因此,日本人心里的恐慌是无法形容的,为了避免这种噩梦,没有人愿意再坚持下去。


第三,当时日本的法西斯盟友德国、意大利都已经投降了,苏联的钢铁洪流开始向东开进,打得日本引以为豪的关东军毫无还手之力,还把几十万人俘虏到了西伯利亚当苦力,更加摧毁了日本人继续抵抗的心理。


最后,也是让日本人愿意接受投降的关键因素,就是美国人已经私下接触了日本天皇,向他承诺,将来会保留天皇并保证他的待遇。


日本宣布投降时,还有700万军队,为什么没有继续死战


大家都知道,日本天皇裕仁是一个典型的军国主义好战分子,也是一个胃口巨大的野心家,日本对外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就是想进一步扩大他的日本版图梦,希望日本能够控制整个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因此,当日军无力再支撑下去的时候,裕仁心里非常害怕,担心战败后,会失去皇位和荣华富贵。


但是,美国人看出了他的心思,为了督促他尽快投降,美国人承诺战争结束后,不会废除日本天皇,并保证保留他的权力和待遇。


在日本,天皇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无数国民也都对天皇顶礼膜拜,因此,当他们得知天皇仍然会继续存在时,也乐于接受投降的选择。


就这样,裕仁天皇宣布投降后,除了少数极端死硬派之外,大多数日本军队和国民,都接受了这个结局,没有过多的反抗。

新闻来源:历史客栈2020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18086.html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