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86岁的邓小平来到发妻墓前,对邓楠说:她比照片上更漂亮

发布啦 0 0

众所周知,邓小平的妻子名字叫做卓琳,他 . 们相识于战争年代,南征北战,同甘共苦,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邓小平和卓琳总共育有五个子女。1990年,邓小平在上海视察时,带着女儿邓楠,专门去了一趟上海烈士陵园。

86岁的邓小平来到一处墓碑前,深情地凝望着墓碑上的照片,伫立良久,向邓楠说道:“她比照片上更漂亮。”

墓碑上面镶嵌着一名女子的照片,刻着五个字——“张锡瑗烈士”。

祭扫过后,邓小平又让邓楠跟“张妈妈”告别。可是,邓楠的亲生母亲是卓琳,张锡瑗是什么人,邓小平为何要让邓楠喊张锡瑗“张妈妈”?

邓小平深情款款地说出“她比照片上更漂亮。”这张张锡瑗的照片,又勾起了邓小平心中什么不为人知的往事?

1990年,86岁的邓小平来到发妻墓前,对邓楠说:她比照片上更漂亮

异国他乡,莫斯科中山大学初遇

1926年初,一个叫邓希贤的年轻人,受到中共旅欧支部的派遣,前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勤工俭学。

在这里,邓希贤认识了一个女孩,她的俄文名叫多加多娃。多加多娃性格活泼开朗,身材窈窕,长得非常漂亮。

而这个叫邓希贤的年轻人,有另外一个名字——邓小平,这个长相非常俊秀的女孩“多加多娃”,就是张锡瑗。

1990年,86岁的邓小平来到发妻墓前,对邓楠说:她比照片上更漂亮

1906年,张锡瑗出生在一个铁路工人家庭,父亲在铁路上上班,母亲便在火车站摆个摊子,卖一些杂物补贴家用。

时局混乱,火车站鱼龙混杂,各色人物应有尽有,有达官贵人、富家阔太,也有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吃不饱饭的工人、乞讨的老人和小孩。

从小在这种环境下生长的张锡瑗,感受到了社会的不公,越发对军阀统治感到不满。

尽管家庭生活条件不是很好,但是张锡瑗的父母依然很开明,没有放弃对张锡瑗姐妹三人的教育。

在姐妹三人中,张锡瑗排最小,两个姐姐先她一步去新式学堂上学,回家之后便把接触到的新思想、新文化、革命精神讲给张锡瑗听,年幼的张锡瑗在新思想的耳濡目染中慢慢长大。

1919年,“五四”文学运动爆发,北京成了青年学生的主要阵地。几年之后,张锡瑗考上大学,也参与到文学革命中来,她也如愿以偿地见到了“五四运动”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李大钊先生。

1990年,86岁的邓小平来到发妻墓前,对邓楠说:她比照片上更漂亮

当时,由于冯玉祥发动了“北京政变”,邀请孙中山北上,因此国共两方关系比较融洽,北方的革命运动迅速开展。

1925年,为配合孙中山北上,助力国民革命运动,中国共产党发起了国民会议运动。

张锡瑗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参与了国民会议促成会的召开,她也如愿以偿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5年下半年,受中共中央北方党组织选派,张锡瑗来到了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就这样,莫斯科中山大学里,二人初遇了。只不过,邓小平非常保守,在学习期间,他并没有把自己的爱意过早地表达出来。

1990年,86岁的邓小平来到发妻墓前,对邓楠说:她比照片上更漂亮

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学制是两年,然而由于国内革命形势吃紧,1926年底,组织便把邓小平从莫斯科调回来,把他安排在冯玉祥的部队里工作。

邓小平回国之后,便和张锡瑗暂时断了联系,可是爱情的种子已经悄然萌芽,张锡瑗的音容笑貌时常萦绕在邓小平心头。

1927年,“412反革命政变”之后,蒋介石下令四处搜捕共产党人,北京的冯玉祥并没有听从蒋介石的命令,而是悄悄把邓小平等共产党人转移出了北京,邓小平先到了山西,后来几经辗转终于来到武汉。

1990年,86岁的邓小平来到发妻墓前,对邓楠说:她比照片上更漂亮

同一年秋天,张锡瑗回国,她领导了保定的铁路工人大罢工运动,此次罢工运动之后,为躲避蒋介石部的追杀,张锡瑗也来到了武汉,在武汉中央秘书处工作。

命运的巧合让两人再度相遇,他们又并肩战斗到了一起。

“白色恐怖”下的革命伉俪

两颗火热的心再次碰撞到一起,邓小平和张锡瑗都格外高兴。

重逢的当天晚上,他们从二人的经历聊到革命历程、对时局的看法,一直聊到半夜,邓小平才依依不舍地把张锡瑗送回了她的住处。

可是谁料到,国民党是铁了心地要背叛革命,1927年7月15日,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国民政府也开始大批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武汉的形势越来越严峻。

1990年,86岁的邓小平来到发妻墓前,对邓楠说:她比照片上更漂亮

中共中央决定,把武汉的党中央机关迁到上海,邓小平和张锡瑗同船而行,两人感情迅速升温。

来到上海后,邓小平担任了中共中央秘书长,而张锡瑗也在邓小平下属的秘书处工作,两人朝夕相处,互诉衷肠,邓小平沉稳干练的性格越来越吸引了张锡瑗,而张锡瑗端庄秀丽的外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也让邓小平对她的爱慕之情越发深厚。

他们相知、相爱了。

1928年春天,邓小平和张锡瑗结成了革命伉俪,那年,邓小平不到24岁,张锡瑗还不到22岁。

囿于当时的革命形势,邓小平主张婚礼一切从简,可是为了庆祝这对年轻的革命者喜结良缘,中共中央还是特地在上海一个川菜馆里面办了酒席,周恩来、邓颖超、李维汉、王若飞等党中央的同志都来喝了喜酒。

据邓小平的革命战友郑超麟所述,邓小平个子不高,其貌不扬,而张锡瑗长得非常漂亮,闹过学潮,在武汉做过秘密工作,非常优秀,也有很多人追求过她,可是都被她一一拒绝,她最后也和邓小平结了婚。

婚后的大半年时间里,他们并没有像现在的小情侣那样“度蜜月”,而是潜心从事秘密工作,

邓小平、张锡瑗夫妇同周恩来、邓颖超夫妇一同租住在租界的一栋小楼里,周恩来和邓颖超住在楼上,邓小平和张锡瑗住在楼下,

据周恩来总理后来回忆:邓小平和张锡瑗这对小夫妻,工作之余在经常在楼下说说笑笑,非常恩爱。

然而,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无异于虎口拔牙,国民党特务早就盯上了租界这块地方,在邓小平和张锡瑗结婚之后,为做好保密工作,二人从来没有去过电影院,也没有照过相——这是邓小平一生的遗憾。

在上海期间,邓小平和张锡瑗是“吊起脑袋在干革命”,邓小平行事缜密,在地下工作期间没有负过伤,也没有被捕过,但是却经历过好几次严重的危险。

1928年4月15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罗亦农因叛徒出卖被捕,被国民党残酷杀害。

事后查明,叛徒是同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何家兴,而当时邓小平刚与罗亦农接头,邓小平刚从后门出去,巡捕就从前门一拥而入,抓捕了罗亦农,邓小平逃过一劫,而罗亦农则直接被枪杀。

1990年,86岁的邓小平来到发妻墓前,对邓楠说:她比照片上更漂亮

还有一次更为惊险,租界巡捕发现了邓小平、周恩来所租住的房子,好在特科有我党的地下工作者,提前通知了周恩来,周恩来、邓颖超、张锡瑗都撤退了,可是邓小平当时外出办事,并不知道家中出现变故。

巡捕赶到时,早已人去楼空,就在他们正准备对小屋搜查时,邓小平敲响了房门。

这是邓小平一生中离死亡最近的一次,一旦自投罗网推开门,邓小平也必将面临和罗亦农同样的结局。

幸好这时,特科的地下党同志混在巡捕队伍里面,他在屋内答应了两声,邓小平听声音不对,心生疑惑,于是赶紧快步逃走,以后大约半年时间,他连那个弄堂都不敢走。

尽管生活如此艰难,张锡瑗却从来没有对邓小平抱怨过一句话,在邓小平外出工作时,张锡瑗除了完成自己的工作之外,还把住处打理得井井有条,

邓小平晚上外出工作,无论多晚回来,张锡瑗都要等到他回来之后才能安稳入睡,邓小平不禁感叹:“家有贤妻,夫复何求。”

1929年,蒋桂战争爆发了,正在军阀打得不可开交时,中国共产党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时机,准备派邓小平去广西,以中央代表的身份,发展党的武装力量。

此时的张锡瑗已经怀有身孕,尽管需要邓小平的照顾,但为了中国革命,张锡瑗还是劝邓小平前往广西。

纵有万般不舍,邓小平还是暂时告别了张锡瑗,踏上了前往广西的征途。

邓小平一到广西,就迅速发动了百色、龙州起义,创立了红七军、红八军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工作之余,他也没有忘记家中的爱妻,时常给张锡瑗写信,希望他不要为自己担心,平心静气,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张锡瑗的爱意。

1990年,86岁的邓小平来到发妻墓前,对邓楠说:她比照片上更漂亮

张锡瑗因病去世,邓小平重整旗鼓、继续战斗

千盼万盼,1930年,邓小平终于结束了在广西的任务,奉命返回上海。

这时的张锡瑗正住在上海宝隆医院,准备分娩。

尽管事情如此紧急,但是邓小平返回上海的第一件事,还是先和党中央汇报工作,等到工作忙完之后,邓小平再急忙赶往医院。

1990年,86岁的邓小平来到发妻墓前,对邓楠说:她比照片上更漂亮

夫妻二人分别半年多,相逢时,两人都难掩喜悦之情,再加上这个小家庭里又要增添新的生命,双喜临门,邓小平和张锡瑗更是沉浸在幸福中。

可是,在分娩过程中,孩子难产,张锡瑗痛不欲生,最后在医生的帮助下,孩子好不容易生了下来,张锡瑗却因此得了产褥热,这种病是产妇常见的并发症,但是严重时可以致人死亡。

看着张锡瑗遭罪,邓小平心里非常难受,他一直守护在张锡瑗的病床前,精心照顾,日夜不离。

然而当时医院医疗条件非常差,张锡瑗身体又十分虚弱,尽管医生努力救治,张锡瑗的病情却日渐加重,几天之后,张锡瑗躺在邓小平怀里,永远地离开了他。

张锡瑗去世了,年仅24岁,她和邓小平的孩子就成了邓小平唯一的希望,可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现实再次给邓小平迎头痛击——孩子出生之后便寄放张锡瑗的妹妹家里,张锡瑗去世后没几天,孩子也去世了。

那时的邓小平,也只有26岁,丧妻又丧子,面对接二连三的打击,邓小平凭借自己顽强的毅力挺了过去。

广西革命需要他,中国革命需要他,邓小平来不及悲伤,他顾不得埋葬妻子,便匆匆赶回了广西。

在经过香港时,邓小平遇到了中央特科工作人员李强,便委托他替自己埋葬了妻子和孩子。

李强受邓小平所托,火速赶往了上海,把张锡瑗埋葬在了上海江湾公墓,可是张锡瑗的名字又怕被租界巡捕发现,李强便在墓碑上刻上了“张周氏”的假名,邓颖超和她的母亲、张锡瑗的妹妹张晓梅都来送了张锡瑗最后一程。

邓小平回到广西之后,迅速展开工作,纠正了红七军冒险主义的错误,在红七军生死攸关的时刻挽救了红七军,立下了汗马功劳。

1931年,在中共中央的安排下,邓小平离开广西,前往江西中央苏区工作,也是在这途中,他结识了一位名叫金维映的姑娘。

尽管邓小平对张锡瑗念念不忘,但是斯人已逝。邓小平和金维映在前往江西的途中暗生情愫,不久之后,两人便结为夫妻。

1990年,86岁的邓小平来到发妻墓前,对邓楠说:她比照片上更漂亮

两人的婚姻关系维持了一段时间,后来邓小平遭遇打压,金维映与邓小平的政治理念原本就不合,在邓小平最危难的时刻,金维映递给了邓小平一纸离婚协议,邓小平也不愿意牵连她,同意了她的离婚请求。

时间来到1935年,长征结束之后,红军抵达陕北,邓小平便在这里驻扎下来,担任了红一方面军政治部主任。

四年之后,延安来了一位年轻漂亮的姑娘,她叫卓琳,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党性意识坚定,尽管比邓小平整整小了12岁,可是在她的眼神中却有不属于那个年龄的成熟。

在卓琳身上,邓小平看到了张锡瑗的影子,她们二人都是那么温柔体贴,工作起来都是那么一丝不苟,邓小平逐渐对这个女孩着迷了。

党组织见卓琳表现出色,而邓小平又是单身,二人郎才女貌,十分般配,便把卓琳介绍给了邓小平。

1990年,86岁的邓小平来到发妻墓前,对邓楠说:她比照片上更漂亮

在生活中,卓琳把邓小平照顾得无微不至,十分关心邓小平,而邓小平也十分爱卓琳。有一次,卓琳患上了重感冒,她担心传染给邓小平,就吩咐警卫不要让邓小平到她的房间去。

可是邓小平刚结束工作,一到家,就不顾警卫阻拦,径直来到了卓琳的房间,耐心地询问病情,夫妻深情溢于言表。

无论邓小平身处什么样的境地,卓琳始终会以善良贤惠的一面来抚慰丈夫,人们都说:邓小平之所以能为中国革命作出杰出贡献,是因为他家里有一位温柔贤淑的妻子。

不仅如此,卓琳还十分开明,她知道邓小平和张锡瑗的爱情故事,却并不介意,反而十分理解。

1949年,上海解放之后,邓小平刚进上海,就带着卓琳一起去找张锡瑗的墓,受战乱影响,日本人又在墓地修建过机场,公墓早已面目全非,任凭邓小平和卓琳怎么努力寻找,都见不到半点踪迹。

1990年,86岁的邓小平来到发妻墓前,对邓楠说:她比照片上更漂亮

后来邓小平叫来了当年埋葬张锡瑗的李强同志,在李强同志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张锡瑗的墓地。

邓小平和卓琳这才发现,张锡瑗的墓地早就被水淹没了,卓琳马上叫来人把张锡瑗的遗骨取出来,放在另一个棺木中,置于邓小平在上海所居住的房子楼下,即国民党励志社旧址,暂时存放。

1969年,也是卓琳忙前忙后,最后终于把张锡瑗安葬在了上海烈士陵园里。她的墓碑上刻着 “张锡瑗之墓” 五个字,也镶嵌着她留下来的唯一一张照片。

结语

邓小平与卓琳共同孕育了五个孩子,女儿邓榕长大后,作为“邓小平的史官”,也希望父亲能够给她讲一下张锡瑗的故事。

暮年的邓小平,一听到这个名字,眼神变得温和起来,充满爱意地说道:“她真是少有的漂亮。”

1990年,借去上海视察工作的机会,邓小平带着女儿邓楠专门去了一趟上海烈士陵园,邓小平向工作人员询问道:“她的骨灰还在不在,如果没有处理好的话,就带回北京八宝山去。”

工作人员连忙回应道:“张锡瑗烈士的骨灰已经安葬。”

年迈的邓小平轻轻地说道:“那就好,那就好,我理应去祭拜一下。”

邓小平踱步来到张锡瑗的墓前,弯下腰来,摆下一支玫瑰,寄托深沉的爱意。

邓小平抚摸着墓碑上的照片,不觉悲从中来,这个从几十年中国革命的枪林弹雨中走来的,屡败屡战的“打不倒的东方小个子”,也有侠骨柔情的一面,当泪水渐渐湿透了衣襟,若张锡瑗泉下有知,也一定会感到欣慰吧。

1990年,86岁的邓小平来到发妻墓前,对邓楠说:她比照片上更漂亮

参考资料:

李勇.邓小平与前妻张锡瑗的情缘[J].先锋队,2004,(07):.

李彪;邓风姣.邓小平和他的前妻张锡瑗[J].档案时空,2004,(01):33-35+1.

林建公.邓小平的个人生活(上)——三次婚姻[J].党史文汇,2004,(08):8-10.

汪东亚;王超群.解密邓小平莫斯科留学档案[J].百年潮,2013,(03):73-75.

邓小平和他的妻子[J].党史纵览,2007,(06):55-56.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18479.html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