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人们都是追求着自身的功与名。而科举考试的出现更是给了所有人一个改变地位的机会。大家都应该学过《范进中举》这篇文章,可是范进中举后却又被后人加以讽刺呢?那些讽刺他的人却又知不知道后来他有多厉害?
范进的前半生屡试不第,可谓是活在了别人的冷嘲热讽之中,就连他的岳父胡屠夫也瞧不起他。要知道,在古代,考取功名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况且范进出身贫穷,根本无力支付自己进京赶考的费用。在踌躇之时,只好厚着脸皮向自己的岳父借钱,可没成想,钱没借到,还被岳父吐了一口痰,这更让邻居们耻笑。可范进真是执着,宁愿让家里饿了三天也要赴考。功夫不负有心人,范进这一次总算是考上了举人!范进中举以后,那些嘲讽他的人开始阿谀奉承,老丈人也夸他是文曲星下凡。这些人态度的转变,加上范进多年来积压的痛苦使自己产生了极大的差异。
在这些重重矛盾之下,范进无法控制住自己内心的激动,还没来得及好好感受突入袭来的喜悦,就疯了。这股逼疯他的力量或许是他过去那心酸苦楚的历史与现在的步入青天的未来产生了激烈的碰撞,让他无法承受。他疯疯癫癫地跑来跑去,直到老丈人的一个嘴巴子才将他打醒。此时的范进彻底清醒了,他也将迎来自己与过去截然不同的新人生。在过去的中举相当于现在的公务员,考公务员肯定是要做官。那范进后来做官了吗?是个什么样的官?
在封建的科举制度下,中举就等于拿到了官场的入场券,不仅地位提升了,周围的资源也变多了。但对于范进来说,做官之路还是颇有险阻的。就在他中举以后,范母还没来得及享受这份喜悦便匆匆离开人世。按当时规定,范进必须回家守孝三年,可这时的范进已经54岁了,他等不起了。但无可奈何,只好暂停了自己的升迁之路。可苍天不负有心人,守孝结束后,范进便上京会试,先考取了进士,随后官运亨通,当了“山东学道”,比今天的省级教育厅厅长还厉害。“山东学道”还有个学名叫“提督学政”,这个职业虽没有品级,但他的任职门槛极高。
清代的纪晓岚张之洞等名臣也都有过“提督学政”的经历,由此可见此时的范进有多么的春风得意。从此,范进便开始了自己的有前途更有钱途的宦海人生,完美地实现了人生逆袭。自然,当了这么大的官,拿着那么多的俸禄,每天登门拜访之人更是络绎不绝,小到乡绅,大到贵人。自然也少不了当初那些嘲笑他的人,然而那些人现在又是怎么对待范进的呢?
网络上经常看到一句话,叫日落西山你不陪,东山再起你是谁。范进自幼出身贫寒,周围人更是嫌贫爱富,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也没有邻居愿意帮忙,甚至见了面也不会搭理一下。其岳父更甚,不仅不帮助自己的女婿,反而时常侮辱他,驱使他。直到范进中举后,一切都变了。
《儒林外史》中写道“有送田产的;有送店房的;还有那些破落户,两口子来投身为仆,图荫庇的。”至此,乡里人以及老丈人开始对他刮目相看。凡是范进家里缺了什么,短了什么,周围人都会送过来并且嘘寒问暖,都想要抓住这个机会来趁机跟范进建交关系。邻居从一开始的冷眼相对到阿谀奉承,岳父从消极对待到唯命是从,只不过全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可见当时范进周围人是多么的唯利是从,多么的自私自利。或许那些曾经嘲笑他的人,怎么也不会想到范进也能考上举人,而他们也将活在自己过去种下的恶果之中,也许这就是因果相报吧。如果他们当初能对范进温柔一点,他们的人生也应该会随着范进一起转变吧。如果你是当时的邻居,你是会嘲笑范进还是鼓励他呢?
书中范进的形象是一个出身卑微,渴求功名利禄的可怜书生。在我看来,他也确实是一个热衷于功名的底层知识分子,被封建科举毒害的士子,是一个为了追求功名与富贵不惜牺牲自己的人格。你觉得范进是什么样的人呢?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