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一秀:主席的首任妻子,虽从未被承认,建国后主席却为她破例

发布啦 0 0
罗一秀:主席的首任妻子,虽从未被承认,建国后主席却为她破例

在我们大部分人的印象中,毛主席的首任妻子应该是毛主席恩师杨昌济的女儿杨开慧同志,然而事实上,在毛主席和杨开慧结婚之前,毛主席还有一位“包办妻子”,她叫做罗一秀。

虽然毛主席是一个受过先进教育的新青年,但是依然受到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观念的影响与桎梏。

罗一秀的身份从来没有被承认过,但是在建国之后,毛主席却为她和她的家里人破了例。

身不由己的婚姻,两个年轻人的无奈

罗一秀:主席的首任妻子,虽从未被承认,建国后主席却为她破例

毛主席出生在湖南省湘潭的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当时的婚姻观念还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即便伟大如毛主席,也没能逃脱旧观念的摆布。

和其他很多家庭的父母一样,在毛主席达到了一定的年纪后,毛主席的家长就开始张罗起来儿子的婚事,到处为他寻找合适的妻子人选。

彼时的毛主席不过十四五岁,已经在学堂接触到了很多的新思想,并且明白自己的志向不会是拘泥在这个小小的村庄,一辈子和妻子男耕女织,他不仅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更要拯救这个已经陷在淤泥中的国家。

罗一秀:主席的首任妻子,虽从未被承认,建国后主席却为她破例

但是父母并不理解儿子的志向与想法,他们着急地为孩子准备好了婚事,毛主席拗不过母亲和父亲的劝说,再加上当时他的年纪也很小,只能无奈的接受。

对于毛主席的结婚对象罗一秀来说,这样的安排其实也是身不由己的,作为那个年代的女性,她除了结婚之外没有其他的人生选择。

就当地来说,罗一秀也算得上是百里挑一的女孩子,她的家庭还是当地有名的大户人家,并且因为相对富有一些,罗一秀还读过几年书,认识很多文字,对比同时代的其他一部分女性,是非常难得的了。

罗一秀:主席的首任妻子,虽从未被承认,建国后主席却为她破例

对于这个美丽又腹有诗书的儿媳妇,毛家父母表示非常满意

但是罗一秀的优点不足以让毛主席心中自由的信仰崩塌,两人在没有任何感情基础的情况下,构建成了世界上最紧密的关系之一,这让毛主席非常困恼也非常不悦。

但是毛主席并没有把自己对包办婚姻的厌恶发泄在自己的新婚妻子罗一秀的身上,反而将心比心,对她非常照顾和尊重,只是在这种尊重在新婚夫妇的身上就显得非常疏离。

罗一秀:主席的首任妻子,虽从未被承认,建国后主席却为她破例

罗一秀却并不在意丈夫的客气,她的性格是标准的封建大家闺秀,非常贤良温和,嫁过来之后还非常的勤奋。

可能是环境所致,在罗一秀的世界中,所有的新婚夫妇在结婚之前都是不认识的,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渡过尴尬期,这不仅仅是她的想法,更是当时万千女性的想法。

甚至婚后毛主席提出:虽然我娶了你,但是我不会碰你,如果你遇到了喜欢的人,可以自行离开,我不会拿婚姻绑架你的时候,她还是不以为然。

罗一秀:主席的首任妻子,虽从未被承认,建国后主席却为她破例

周围的邻居也都对毛家的新儿媳妇赞赏有加,不仅貌美温良,而且还对公婆十分孝敬,口碑很好。

不过好景不长,在她嫁到毛家三年后,就因为疾病去世了。

对此毛主席和家人都表示非常悲痛,虽然是自己最不喜欢的包办婚姻,但是毛主席依旧为这个年轻的生命感到惋惜,并且对她和自己的婚姻遭遇感到深思和痛心。

罗一秀的离开为这段名存实亡的婚姻画上了句点,虽然毛主席的心中从来没有正式地承认这段婚姻,但是在罗一秀走后,毛主席还是很关心罗家的其他人。

毛主席的破例,是反抗也是尊重

罗一秀:主席的首任妻子,虽从未被承认,建国后主席却为她破例

因为自己的亲身经历,毛主席对于一些封建礼教深恶痛绝,并且为废除他们而不断地努力着,希望能有一天不会再出现像他和罗一秀这样的婚姻悲剧。

1919年,毛主席的家乡湖南发生了一起由于包办婚姻下的悲剧

一个年轻的女孩不想顺从父母的安排但是反抗无果走上了自杀的道路,这个事件再次给予了毛主席心上沉重的一击。

罗一秀:主席的首任妻子,虽从未被承认,建国后主席却为她破例

他当即写下了一篇文章来痛斥封建社会中存在的恶俗婚姻观。

希望能够唤醒人们麻木的灵魂。

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熟知了,毛主席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自己的真爱杨开慧,他们在朝夕相处中逐渐产生了感情。

杨开慧的父亲是毛主席的恩师杨昌济先生,他在毛主席的求学道路上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罗一秀:主席的首任妻子,虽从未被承认,建国后主席却为她破例

杨开慧同志和毛主席有着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目标,并且在她跟随毛主席回到家乡后,还去亲自拜访过罗一秀的家人,并且为她扫墓。

罗一秀的家人对杨开慧也非常的友好,还热情地招待了她,杨开慧心中也是非常同情罗一秀的遭遇并且为她感到遗憾。

在后来重新修订毛家族谱的时候,毛主席还特意地考虑到了自己的这位“原配妻子”,为了让她有名有份,毛主席还将自己与杨开慧所生的儿子挂在了罗一秀的名下。

罗一秀:主席的首任妻子,虽从未被承认,建国后主席却为她破例

这是毛主席对她包办婚姻受害者的弥补,也是对她为毛家尽心尽力贡献的感谢,更是对万千受到封建礼教荼毒的女性的一种安慰。

此外,毛主席还为她的家人破过一次例,这次破例是史无前例的。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当之无愧地成为了我国的最高领导人,并且受到了来自国内外的很多祝贺。

罗一秀:主席的首任妻子,虽从未被承认,建国后主席却为她破例

因为我国文化和历史的特殊性,我国很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往来,尤其是亲缘关系之间,人情味是我国社会中独特且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因而在一个家族中,如果有人发达了或是富有了,就会被视为香饽饽,会有很多曾经甚至都没见过面的亲戚突然对你热络起来,即便是毛主席,也避免不了这种社会特质。

在给毛主席的祝贺中就夹杂了很多不一样的声音,部分有心人在得知毛主席现在“当官”了,想要凭借着自己老乡、远亲的名号来谋取一些便利,更有甚者借着毛主席的名号作威作福。

罗一秀:主席的首任妻子,虽从未被承认,建国后主席却为她破例

公正清廉如毛主席,他当然不会纵容也不会允许这种事情的发生,对于那些求他办事的亲朋好友,毛主席更是直接回绝。

在碰了一鼻子灰之后,来找毛主席的人也越来越少,就在此时,毛主席却破了例,去主动找了一个人帮他找工作。

这个人就是罗一秀的弟弟罗石泉。

值得一提的是,罗石泉也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并且是受到了毛主席的影响。

罗一秀:主席的首任妻子,虽从未被承认,建国后主席却为她破例

投身革命后,罗石泉也做出了很多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他并没有借着自己和毛主席的关系来谋求一些福利,反而是毛主席主动的联系到他,询问他是否需要来北京。

最开始,罗石泉婉拒了毛主席的好意,并且表示自己在老家有土地,可以种田来养活自己,不用给自己走“后门”。

不过毛主席并没有忘记他,反而让儿子毛岸英回乡探亲时去看望一下这个舅舅,毛岸英在跟他接触后发现舅舅虽然有土地也有工作,但是基本生活其实是得不到保障的,于是将这个消息报告给了毛主席。

罗一秀:主席的首任妻子,虽从未被承认,建国后主席却为她破例

毛主席在得知罗石泉宁愿自己死撑也不愿意破坏毛主席的形象,十分感动,并且称他深明大义,第一次破例给他介绍了工作还资助了物质。

由此可以看出,深明大义的不仅罗石泉一个,毛主席的格局和见解也是常人所不能企及的,他安慰的不仅仅是罗家人,更是万千被封建思想蚕食过的百姓。

反对包办婚姻,提倡婚恋自由

罗一秀:主席的首任妻子,虽从未被承认,建国后主席却为她破例

其实,被封建思想禁锢住的又何止封建时代的人,一直到我们自认为闻名开化的现代,也也依旧有七大姑八大姨催婚,介绍的情况存在。

只不过与之前不同,现在的包办婚姻的强制性稍稍弱化了一点,但是依旧存在,不少偏远地区的女孩子依旧没有自主的人生轨道,依旧被安排,被支配。

传统思想中的女子应该相夫教子,不应该抛头露面,凡此种种,都是对女性的压迫与对女性独立人格的破坏,毛主席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才会经营着一段有名无实的婚姻,才会因罗一秀的去世而感到痛心和思考。

罗一秀:主席的首任妻子,虽从未被承认,建国后主席却为她破例

“我们是女子,我们更沉沦在苦海,我们都是人,为什么不允许我们参政,我们都是人,为什么不允许我们交际?”

这是毛主席1919年在《民众的大联合》中所掷下的慷慨陈词,他向这个社会发出了最猛烈的抨击,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也正是因为毛主席这样有识之士的发声和攻击,我们才得以生活在当下这样相对平等相对自由的社会上。

才得以减少像包办婚姻这样的陋习产生。

中国社会形成良俗的重任依旧在青年人的身上,彼时的青年已经将重担传递到了当今的年轻人身上,因此我们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继续前进。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19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