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方案优化调整了风险人员的隔离管理期限和方式,将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隔离管控时间调整为“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3天居家健康监测”。
优化调整隔离管理措施
■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隔离管控时间 从“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3天居家健康监测”;
■核酸检测措施 从“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第1、4、7、14天核酸检测,采集鼻咽拭子,解除隔离前双采双检”调整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第1、2、3、5、7天和居家健康监测第3天核酸检测,采集口咽拭子”,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前不要求双采双检;
■密接的密接管控措施 从“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1、4、7天核酸检测。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介绍,研究发现,奥密克戎变异株平均潜伏期缩短,多为2至4天,绝大部分都能在7天内检出。基于研究结果和国内多地的防控实践,第九版防控方案对疫情相关风险人员的隔离管控时限和方式进行了优化。“该调整并不意味着防控措施的‘宽松’,而是根据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流行特点对防控措施的进一步优化,不会增加疫情传播的风险,是精准防控的体现。”
统一封管控区划定标准
新版方案将两类风险区域划定标准和防控措施进行衔接对应,统一使用中高风险区的概念,形成新的风险区域划定及管控方案。
■高风险区 实行“足不出户、上门服务”,连续7天无新增感染者降为中风险区,中风险区连续3天无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其他地区对近7天内有高风险区旅居史人员,采取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措施。
■中风险区 实行“足不出区、错峰取物”,连续7天无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其他地区对近7天内有中风险区旅居史人员,采取7天居家医学观察措施。
■低风险区 指中、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旗)的其他地区,实行“个人防护、避免聚集”。其他地区对近7天内有低风险区旅居史人员,要求3天内完成2次核酸检测。
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雷正龙介绍,发生疫情后的县(市、区、旗)所有中高风险区解除后,所在的县(市、区、旗)全域实行常态化防控措施。如果个别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对居住地、工作地、活动区域的传播风险较低,密接人员已经及时管控,经研判,没有社区传播风险,也可以不划定风险区域。“该举措进一步提高了疫情防控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相关
专项整治
疫情防控“一刀切”
针对公众反映强烈的违反“九不准”现象,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会同相关单位成立了专班,专项整治疫情防控简单化、“一刀切”、“层层加码”等突出问题。同时,开通了公众留言板,设在国家卫健委官网首页,相关部门也公布了问题反映渠道。对于违反“九不准”的问题线索,相关单位将认真汇总整理、督促整改,对典型案例将进行曝光。“近日,我们发现一些地方对上海等发生过疫情地区的人员随意采取隔离等限制措施,有关地方应严格对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立即加以纠正和整改。”国家卫健委监督局副局长程有全说。
(原标题:第九版新冠肺炎防控方案发布密接、入境隔离时间调整为“7+3”)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孙乐琪 刘苏雅 实习记者 何蕊
流程编辑:u099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