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四个季节里,夏日的三伏天是最令人难熬的了。三伏天代表着,一年中气温最高一段时间就到来了,且是最潮湿闷热的时候,而且三伏天的时间有时候长达30多天,有时候这三十天的平均温度高达35摄氏度。
特别是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大部分南方地区都地处亚热带温湿季风气候区。到了三伏天的时候,没有空调冰棍真的很难生活。
关于三伏天,大部分人都了解的知识,就是每年的入伏时间不是固定的,伏天的长短也大不相同,古人总结了”夏至三庚”的四字口诀,来确定入伏的日期。这个能帮助我们确定入伏的日期。也能确定初伏中伏末伏。
但是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些奇怪的说法,比如说“母伏头,秋包伏”,这些又是什么意思呢?
什么是“母伏头”
我国古代用天干、地支合并记载时间,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一个,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
根据干支纪日的排列顺序,夏至开始算起,第三个庚日便是初伏的第一天,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则是末伏的第一天。
古代人称阴为母,阳为公,而”母伏头“其实指的是,在入伏的当天,是庚日,并且当天还下雨了,特别是南方的雨,一下就停不下来,这这样子代表着之后的降雨会非常多空气会比往年更潮湿,甚至有了一句俗语叫做”下破母伏头,炕头起蘑菇”生动的形容了这种天气。
遇到“母伏头”的时候,因为雨水充沛,相对来说就不会这么的热,但是潮湿会加倍,南方的朋友一定要注意防风湿。
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小技巧,可以有效缓解潮湿的天气。
第一:在室内燃烧一些藿香,一方面燃烧能消耗湿空气,另一方面它们能为空气消毒,但要注意安全。
第二:打开空调的除湿功能,一般的空调都有这个功能。
第三:放石灰或者放除湿剂,除湿剂网上都有的卖,石灰则是有吸功能,可以有效吸附一些空气中的水分。
2什么是“秋包伏”
立秋的时候到底是凉还是热,取决于今年到底是“伏包秋”还是“秋包伏”。规则是这样子的:在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立秋的那一天和庚日刚刚好在同一天便叫”伏包秋”,另外一种情况则是末伏日在立秋日之后才出现的,一般称为“秋包伏”。
一面是本该秋高气爽,气候舒适的立秋和七夕,一面又是“伏天地如笼”的三伏酷暑天气,凉与热就这样奇怪地放在了一起。
末伏一共有十天,然而“伏包秋”是指立秋日和末伏日出现在同一天,那就是立秋后只有十天是伏天。
而“秋包伏”在立秋后还有很多天才能出伏,时间比“伏包秋”长,俗语说“秋包伏,热得哭”。有些人会把这个和我们经常说的”秋老虎”混为一谈,这种回热天气北美人称之为“印第安夏”天气,欧洲称之为“老妇夏”天气 。
但”秋老虎”和“秋包伏”是不一样的,”秋老虎”是出伏后的一种短期回热天气,而“秋包伏”还在三伏天里。
哪怕“伏包秋”这么恐怖,大家也不用太担心。“伏包秋”是很少出现的。就算出现了,我们只要多注意防护,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有这么多的消暑办法。度过这段时间也不难。
古人的智慧
无论是“母伏头”还是“伏包秋,只要是在三伏天里就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最闷热难耐的时候,气温节节升高,会引发各种各样的健康问题,特别是暑热和暑湿,我们要格外注意。
在没有科技这么发达的古代,古人们也运用他们自己的智慧,来防范这样的天气。
在宋朝的时候,夏天有吃”伏日绿荷包子”的习惯,就是用荷叶包裹包子来消暑,在宋朝的巷陌路口,桥门市井,都有卖各种各样的消暑的应时食品,如义塘甜瓜,麻饮鸡皮(一种夏日饮品)等。
懂得享受的宋朝人还会在临风面水的亭子里,高峻巍峨的楼宇内,享受着雪柜冰盘盛装的冷饮,品尝着冰凉水中的浸泡的甜瓜鲜果,好不潇洒。
明清时的苏州人,则喜欢在水上纳凉,利用江南多水的特点,游船水上,赏花咏诗,好不热闹。古人夏天还会睡凉簟凉床,还有瓷枕等,用来消暑。
防暑建议
虽然我们现在有空调和电风扇这样子的现代电器,不用再像古人一样担心炎炎夏日。但是我们也需要做好防暑的基本工作,入伏后,空气的湿度增大,加上持续高温,容易中暑。这个时候最适合清补。
吃冷饮的话,会导致湿气入体,外湿入内,虽然刨冰和冰淇淋一类的凉饮很好吃,但还是要克制。
凉拌和清炒是夏天的最佳烹饪方式。能够最大程度保持蔬菜的营养,可以促进食欲和消化,少吃油腻和辛辣的食物。
另外,夏天不提倡进行剧烈的室外活动,可以选择早晚慢跑和游泳,一样可以强身健体
空调室内温差不宜太大,即使天气再热也要注意空调的室内温度,不要太低,会导致温差大产生落差,容易中暑
不易佩戴,金属首饰。三伏天出汗量会特别大,而金属装饰品中的一些微量元素接触到皮肤可能会引起接触性皮炎。
出门一定要随身携带好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
另外生活要尽量规律,不要经常熬夜,保证充分的睡眠也是可以预防中暑的。睡眠时注意不要直对着空调出风口。
“母伏头,秋包伏”无论是什么,三伏天都是一年中比较炎热的天气,我们要做好防暑的工作,以平常心态地迎接它的到来。度过一个健康的夏日。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