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宿迁一农村家庭3个孩子2个考上清华大学引发网友关注。
刚刚被清华大学预录取的刘振傲是家里的老三,今年高考685分,父母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都是小学文化。
为供养孩子读书,父亲常年在南方打工,母亲沈玉莲28年来一直在家,陪伴三个孩子成长。
刘振傲透露,家里大姐读的211高校,二姐是2014届清华生,自己也被清华大学录取了。
这个孩子的父母虽然学历水平不高,但是非常勤劳,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母亲承担着照顾三个孩子的重担,给孩子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榜样的作用是十分强大的,父母的示范作用,有时候往往比语言教育更有力量。
另外,从视频中就能看出,这个孩子的父母都是那种淳朴,善良的中年人,很敦厚。有句话叫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看似是迷信,其实讲的就是家庭环境的影响力量。父母为人善良,敦厚,夫妻和睦,对孩子,对亲戚朋友,对老人都用友善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往往也会善良,朴实,积极向上。
当然,两个姐姐的示范作用也十分强大。大姐在多年前考上211高校,二姐14年考上清华,同学都知道自己姐姐是清华的,就给他起名“刘清华”,“不考上清华有点不好意思,那就低头学习。”
一个孩子考上清华大学,是孩子自己努力或有天赋;两个孩子考上清华大学,还有一个211,这就是一个家风的问题。
正如沈玉莲所说,“我没什么学历,只能教育小孩怎么做人,教他们要诚实守信,待人有礼貌。”
就冲这股子清醒劲,如果不出意外,如果当年条件好,这对父母自身也应当是大学生,也应当相当优秀。 母亲沈玉莲不谈自己的育儿经,不做分享,但其实她已经透露了自己的教育态度。
那就是教孩子诚实守信,那就是她的老公努力工作,她自己脚踏实地照顾孩子,她不逼着孩子,而是让孩子自己努力。 这看起来异常简单,但想要脚踏实地、认认真真、不急不躁的坚持28年,在现在这种“急功近利”的社会中是相当困难的。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家人做到了知行合一。
我承认考上清华北大确实不能只靠做人诚实守信,但是诚实守信是充要条件,学习上如果投机取巧弄虚作假,能有好的成绩?能考上清华北大?
这3个孩子的成就与母亲的教导也存在必要联系!我始终认为做人比读书的成绩更重要,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值得被社会称赞学习!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