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朱元璋的死局
其实,对于朱元璋这类开国帝王来言,杀功勋从来都是最后,且还是不得已的,能不亲自出面就不出面的选项。如刘邦杀韩信,是他老婆吕后操刀完成,而刘邦只需解决实锤谋反的人。
只可惜朱元璋没有这样一位“吕后”,只有一位贤德的马皇后,而且还去世得比较早。更让他感到恐惧和无助的是,全力培养出来的太子朱标,也早亡了。
此刻的朱元璋,已经进入了晚年,手下的大臣会如何想?自然都想尽快站队,且最好还能提前一步,捞个“拥主之功” ,这样才能利益最大化。在这种态势下,朱元璋最想念的就是那些“信得过的老兄弟”。
如《山河月明》中,对此就把握得非常好,急调汤和,先稳住局面。此刻就算汤和不介入“选储君”,也会给予朱元璋莫大的心理安慰和依仗感。所以“杀是不杀,不杀是杀”,从来都是最高的标准。
但凡如朱元璋这般大开杀戒了,基本上都是最无奈下,不得已而为之。就如许多人所认为的,若是朱标不死的话,蓝玉也就不会死,因为朱标就能轻轻松松镇住蓝玉。这其实便反应出了,朱元璋晚年时期的死局。
显然朱标是解开此死局的一把钥匙,那么仅有这么一把吗?
其实对于朱元璋来言,还曾经有过一把这样的钥匙,就算朱标死了只要他还活着,也不会引发蓝玉案,并能阻止靖难之役的爆发,奈何此人却死得更早,他便是常遇春!
二、徐达睡龙床
徐达、常遇春跟朱元璋的关系都非常紧密。其中,朱元璋跟徐达的关系最好玩。如一次徐达喝多了,朱元璋眼见老兄弟醉得走不动,便命人把徐达抬到了自己的床上去睡觉。
等徐达醒来后就是一身冷汗——这可是龙床啊,就算朱元璋不计较,但别的臣子呢?毕竟如今的朱重八是皇上了,怎么办?徐达很快恢复平静,立刻叩首不已,高呼死罪。此事很快就被朱元璋知道了,顿时高了兴。
有人分析,这就是朱元璋放过徐达,没杀他的原因。其实笔者认为,这种解读纯属分析过度。许多事的激化,并最终出现不可挽回的后果,就是因为彼此没有了台阶(撕破脸皮了)。
朱元璋让徐达睡龙床,是基于彼此的感情。徐达叩首谢罪是表达感激,更是给外人(群臣)看——连徐达都这么懂规矩,谁还敢尥蹶子!如此一来,就算有人想弹劾徐达给他扣帽子,朱元璋也可以轻松下台阶,而徐达更能借此“反戈一击”。
所以,这就是情商问题,跟试探忠心与否没一毛钱关系。如在外面时,聪明的夫妻必会彼此保留一些颜面,哪怕气得恨不得掐死对方。至于回了家关起门来,谁去跪暖气片,还用得着讨论吗?
徐达和朱元璋,何尝不是如此情况?徐达必须要先承认朱元璋是皇上,给足面子,然后才能谈其他的。朱元璋也是如此,他曾指着徐达长女徐妙云吼:“这丫头好,我定了,就给我家老四朱棣当媳妇。徐达啊,你要给我好好养着。”
看看朱元璋这话,是不是纯属多余,且还夸张得肉麻——谁家的孩子谁不疼?因此,这就是朱元璋用这种夸张,向徐达传递信息:咱老朱不是不讲哥们义气的人。
那么朱元璋跟常遇春的关系又怎么个说法?貌似比徐达更牛,因为朱元璋给常遇春穿了龙袍!
三、常遇春穿龙袍
常遇春是半路投奔朱元璋的,这就注定了他跟朱元璋的“原始感情”不如徐达——人家是自小就一个村里长大的。不过,万事有利就有弊,这也就意味着对朱元璋来言,常遇春更可控,更能黑着脸骂!
比如,徐达和常遇春统兵取得大胜,一大波敌兵投降。徐达表示不能杀,常遇春却非要杀。于是徐达说:“那干脆让老大做主得了。咱别为这个吵闹。”
结果,徐达这里还在写战报呢,常遇春那里就下了刀子。朱元璋得知后大怒,一封信过来大骂常遇春。后来,有一次常遇春没杀降兵,朱元璋便又是一封信过来,把常遇春夸得跟花一样。
问题是朱元璋能这么公开,劈头盖脸的骂徐达吗?估计不敢轻易如此,彼此太熟悉,根本没啥界限感可言——倘若有,也是两人共同维护的结果(如徐达睡龙床等等)。但对常遇春,朱元璋就能“一手大棒,一手胡萝卜”的玩得很爽。
因此这种关系,就决定了在常遇春暴亡后,朱元璋敢命画师,画一幅“常遇春龙袍图”。至于徐达则是另一种画风,出现了“烧鹅害死徐达”的民间段子——这根本不符合朱元璋的性格,他杀功臣用得着搞阴谋?
之所以有人信,就是因徐达跟朱元璋,是光着屁股一起混大的哥们。若换个别人,哪怕常遇春,估计都没几个人信。这便是朱元璋对徐达和常遇春,不同待遇的根由。
朱元璋敢让常遇春穿龙袍,是表示常遇春是我老朱手下的第一爱将,这待遇徐达都没有,并且还让常遇春的女儿嫁给朱标。
那么费这么大劲解释,朱元璋、常遇春和徐达的关系,有何目的?就是要分析,常遇春若没有死,蓝玉会怎样,朱棣和朱允炆还能掐在一起吗?
四、常遇春若活着会这样?
其一:蓝玉会被杀吗?蓝玉之所以被杀,根本原因在于他连朱元璋的话都不听了 。为何不听了?功劳太大,一个“捕鱼儿海之战”,蓝玉端了北元老窝的同时,也让他的尾巴翘上天。之所以蓝玉如此不会做人,根本原因就在于“欠敲打”。
若常遇春活着,以他对朱元璋的了解,必会没事就敲打小舅子蓝玉,让其懂得该如何做人。须知,是常遇春手把手带出来的蓝玉,可惜在蓝玉最需要敲打时,常遇春却暴亡了。
而常遇春之所以能成为朱元璋的第一爱将,就在于其分寸感的拿捏。所以,就算蓝玉再不可雕琢,若常遇春还活着也能压制蓝玉。 也许有人说,朱元璋会不会杀常遇春?这个基本上可以否决,理由前面分析了,就一句话:常遇春不但会打仗,更会做人。
其二:靖难之役会爆发吗?笔者认为,爆发的几率非常小。常遇春若活着,就算朱标去世了,那么他女儿常氏所生的朱允熥,也极有可能成为皇太孙。
朱元璋之所以舍掉常遇春之女所生的朱允熥,立朱允炆为皇太孙,就在于蓝玉太能作妖,连朱元璋自己都快镇不住了!在这种情况下,若还留着蓝玉,并让朱允熥继位,那大明天下非炸了窝不可。
也就是说,蓝玉这位朱允熥的亲舅爷,由于太无德,太作妖,拉来了一大波仇恨,结果却作用在了朱允熥头上。这就是典型的:无德长辈,反给儿孙招祸端!
必须要明白,竞争往往是全家(族)之间展开——既有不孝子女,坑惨父母的情况,也有无德长辈,把子孙福气,都挥霍一空的事情。
所以若常遇春还活着,蓝玉就不会那么无德,祸害了朱允熥。而若朱允熥登基,恐怕历史便会改写,岂能再发生朱棣和朱允炆的靖难之役?
虽说历史不容假设,但通过假设,却往往能看出些不易觉察的问题。如本篇所谈的主旨:会做人,懂分寸,知进退者,能福荫后代,常遇春、徐达是正面例子,至于反面,自然就是那位能作妖的蓝玉了……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