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消息传出,iPhone14系列新机,8月就要进入量产,而负责组装的富士康,又在郑州工厂扩大招工了。不仅招聘一般工人,还面向实习生招工,光是推荐奖金就有6000元。此外,郑州富士康还欢迎离职员工重回岗位,除了保持原职原薪,还给予5400元的入职奖金。
不出所料,兜兜转转一大圈,苹果还是带着富士康回来了。包括当初扬言要离开的外资外企,最终发现还是离不开中国市场,以及稳定的供应链。三星说走就走足够硬气,结果“去而复返”,不仅成立了新的中国团队,还增加在中国营销推广活动,耗费重金在报纸上打广告。
想起最近美国《供应链管理评论》杂志的一篇报道,认为跨国公司对于退出中国,答案是斩钉截铁的“不”。他们舍不得错失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包含8亿中产消费者和近20%的全球GDP,跨国公司需要保持在中国的存在。
关键时刻,无论外媒还是外企,反而变得更加清醒。中国市场一旦拱手退出,再想回来就难了。最近几年,中国制造崛起尤其迅速,从汽车、家电到手机、服饰等各大领域,都形成了一批领头企业,和外国品牌争夺国内市场。
例如安踏,去年营收493亿元,不仅高于市场预期479亿,还有底气和阿迪、耐克叫板。其市场份额超越阿迪达斯中国,直追耐克。除了安踏,其他国产表现同样亮眼,李宁去年营收首次超过200亿,同比大涨近6成。特步、鸿星尔克,均迎来不同幅度增长。
更令外国品牌难以接受的是,中国发达的互联网电商,还在扶持国产抢占市场。去年在抖音直播间,鸿星尔克一天卖了2100万;这个月年中大促期间,国产在唯品会备受追捧,国潮品牌回力、特步销量涨幅更是分别高达91%、103%。而且年轻人的订单占比涨幅迅速。
谁也不能忽视和低估,中国品牌拿回市场的决心。在唯品会去年提出的“新锐品牌计划”中,已经有近万款商品入选,覆盖美妆、零售、家电、内衣等60来个国货品牌。通过互联网特卖的形式,让更多国产好货与消费者直连,打响口碑、提高品牌影响力。
今天,无论中国还是外国企业,都深知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争夺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从线下营销活动到线上互联网大促,都只能算是一种销售手段。真正核心竞争力在于,企业本身产品的品质和设计,这才是撬开消费者心扉的关键。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