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在1955年举行了首次授衔仪式,一共有1000多名战功显赫的军事将领被授予了少将以上的军衔,成为了共和国的开国将军,而其中的开国少将就有798名。这些开国将军都是在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中国革命和民族独立自由、全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骁勇善战的猛将和战将。
然而,在这798位开国少将中,却有一人很是特殊,因为他曾经是军中的一名马夫,专门负责喂养军中马匹的。虽然他是马夫出身,但却被授予了开国少将军衔,并且还是唯一一位被伟人特批享受中将行政待遇的开国少将。
建国后,他的成就更大,不但当过大军区副司令员,而且还出任过两个省的省委书记。那么他是谁?他到底有何过人之处?能从众多将军中脱颖而出,获得如此殊荣呢?他就是鲁瑞林将军
鲁瑞林,1912年出生于甘肃临夏。早年时,鲁瑞林曾在西北军阀冯玉祥麾下当过兵。由于家境贫寒,鲁瑞林不曾上过学,也没有一技之长,所以被安排当了西北军中的一名马夫。
1931年,冯玉祥在中原军阀大战中失败之后,被逼下野了。宁都起义后,鲁瑞林随着起义部队参加了红军,并被推荐加入了共产党。第一次接触到我党先进的革命爱国思想和理念后,鲁瑞林内心受到了很大的冲动,思想慢慢发生了蜕变,坚定了跟党走的决心信念。
宁都起义虽然成功了,但是起义部队的一些战士仍然保留着顽固的守旧封建思想,思想很不稳定,不想当红军,因此使得部队的整编改组工作异常艰难。
有一天深夜,鲁瑞林正在喂马,突然听到连长等几个人,隐藏在马棚后面嘀嘀咕咕、鬼鬼祟祟地正在商量着哗变的事情,鲁瑞林听后大吃一惊,顿时脸色大变。原来这几个人窜通好了,要把连队的指导员杀了,然后把队伍拉走。鲁瑞林发现这几人都有军职在身,一旦有变,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鲁瑞林不动声色,也没有打草惊蛇,而是悄悄地把情况上报给了组织,最后在我党的严防死守和联合防护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粉碎了这批顽军的反动阴谋。而鲁瑞林也因为举报有功,被提拔担任了连指导员,从此以后,告别了马夫的生涯。
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鲁瑞林一点官架子也没有,而是积极地与连队的所有战士们打成了一片。尤其是在保卫革命苏区总部的第四次和第五次反围剿战斗中,鲁瑞林率领部队,机智勇敢地承担着策应主力红军转移的艰巨任务。
鲁瑞林带领所在部队曾先后转战赣州、新桥、兴国等地,数次圆满完成上级交给的阻敌任务,连战连捷。而鲁瑞林的名声也越来越大,不仅获得了上级领导多次在全军的通令嘉奖,而且还光荣登上了《红星报》在军区内部大篇幅的报道宣传,成为了一名英勇善战的指挥员。在1935年的时候,鲁瑞林就已经坐到了团总支委员的位子上了。
鲁瑞林还跟随红军参加了艰苦卓绝的2万5千里长征。在长征途中,鲁瑞林率部参加了湘江、乌江、赤水、金沙江、大渡河、泸定桥等著名战役,并三爬雪山,四过草地,历经艰难险阻和困苦。尤其是在娄山关阻击战中,鲁瑞林不畏生死,身先士卒,虽身负三处枪伤,但他仍然率部作战,顺利掩护总部机关首长北撤转移,立下了赫赫战功,获得了军委领导的通令嘉奖。
在抗日战争时期,鲁瑞林历任八路军386旅科长,和太行军分区司令员等职,参加过旧关、神头岭、安阳、以及百团大战等战役,率部在黄土高坡,河北平原和太行山区纵横驰骋,配合敌后武工队进行游击作战,歼灭了日伪军数万人,为民族独立自由立下了赫赫战功。
在解放战争时期,鲁瑞林曾先后历任太行军区司令员,奉命率部北上并入彭老总的西北野战军中,参与了解放大西北的历史使命。在每次战斗中,鲁瑞林都能出人意料地抓住敌军弱点,进行重点打击,打了很多的胜仗。在鲁瑞林参与过的战役中,是很少有败绩的,所以鲁瑞林在军中也得到了一个雅号:“不败将军”。
新中国成立后,鲁瑞林担任解放军62军政委,奉命挺进大西南,参加了剿匪任务,并立下了赫赫战功,可谓是功勋卓著,后被选送进入解放军军事学院深造。从军校毕业后,鲁瑞林被任命为西南军区公安司令,和军区副参谋长等职,是真正的国家功臣和民族英雄。
其实,按照鲁瑞林的革命资历和战功,在1955年大授衔时,他是完全有资格被授予开国中将军衔。但是他只被授予了开国少将军衔。不过,鲁瑞林却始终胸怀坦荡,不忘初心,完全不计较个人利益,不管被授予什么样的军衔,他都欣然接受。
不过,鲁瑞林后来的成功很大,他不但担任过昆明军区、广州军区的副司令员,而且还担任过云南省委书记、贵州省委书记等职。鲁瑞林一生光明磊落,兢兢业业,不管做什么工作,他都任劳任怨,从无半点怨言。
鲁瑞林高风亮节,忍辱负重的崇高革命情操得到了高层领导的肯定。虽然少将军衔已经不能更改,但伟人还是亲笔特批给予鲁瑞林中将待遇,而他也成为了我军唯一一位享受中将待遇的开国少将。
1999年7月中旬,精忠报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生的鲁瑞林少将,因病在广州医院遗憾离世,享年88岁高龄,从而走完了他光辉的人生历程。鲁瑞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