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池鹭怀古
编辑|北城南笙
前言
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刘伯温在进京赶考的路上,因为迷路口渴,曾向一位农妇讨水喝。
让人不曾想到的是,在倒水的时候,农妇竟故意往碗里撒了一把谷壳,使得刘伯温十分的不满。
然而直到几十年后,刘伯温才明白当初农妇的用意,更是直呼她有“大智慧”。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点个关注,咱们接着往下聊。
前途无量的”神童“
刘伯温名基,字伯温,出生在浙江一带的一个贫苦家庭,在很他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优秀的才华。
在父亲的启蒙下,刘伯温在五六岁时就开始识文断字。
而到了七八岁的时候就能够一目十行,十二岁的时候第一次参加元朝政府组织的科举考试,考中了秀才。
刘伯温也自此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神童”。
要知道古时候的大多数读书人,穷其一生都很难考中秀才,一辈子都要背负“童生”的名声,成为别人眼中的笑柄。
而只有十二岁的刘伯温,竟然就超越了当时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读书人,可谓是前途无量。
随后刘伯温便进入府学学习,可由于天资实在是太过于聪颖了,导致他与别的学生格格不入。
很多人费大力气也搞不懂的儒家经典,刘伯温却能够轻轻松松地倒背如流。
甚至还能对其中的要义进行注解,让老师们都觉得自己实在是没有能力,去教导这个出众的学生了。
而除了在科举考试的科目上继续用功之外,刘伯温在诗词歌赋方面也是超出常人。
在掌握了这些知识之后,他竟然还不满足,经常看一些被老学究称之为“坏书”的天文地理、占卜星象等书籍,同时对于兵家的一些书籍,也有所涉猎。
但由于刘伯温当时所处的时代,考取功名几乎可以说是唯一的出路,所以在二十三岁那年,刘伯温带着父老乡亲的希望,来长途跋涉赶考。
进京赶考,深山中迷路
古代的交通远不如现代便利,更不用说快速的交通工具了,若是家庭贫困没有钱财的支持,那路程只会更加的坎坷,
而早年的刘伯温就是如此,由于出身贫寒,所以在赶考时便选择步行入京。
一路少风吹雨打还是小事,可怕的就是在深山中迷路,结果刘伯温还真的就遇到了。
古代的山林可不如同现代山林一样,那时候林木茂密、人迹罕至,若是迷入其中,就很难得到救助。
而根据民间传闻的描述,刘伯温曾在一个山沟中迷失了方向,经过长达几天的各种摸索,才终于走了出来。
不过,由于在山林中耽搁时间较长,身上所携带的干粮和水早已经吃完喝尽。
眼看科举的日子逐渐逼近,此时的刘伯温绝对不能选择回家重新准备干粮上路,这样时间根本来不及。
他没有多想,当即便选择继续赶路,同时一路向其他人寻求帮助。
但可惜在赶考的路上,并不是总能遇到贵人相助,有一次刘伯温就差点渴死。
向讨水,农妇往水中扔谷壳
幸运的是他在不远处看到了一间农舍,于是急忙跑去敲门。
开门的是位农妇,在刘伯温将自己的情况告知农妇后,她赶忙去为刘伯温取水。
没过多久她就端来了一碗水,就在刘伯温准备喝时,这位农妇做出了一个令人费解的举动,
她抓起一把谷壳全部扔进了水里。
刘伯温看到后顿时愣住了,心里顿时冒出了无数的问号。
他本以为农妇会解释一下为什么要这样做,但农妇却只是笑着看着他,并没有解释什么。
此时的刘伯温虽然心中有一些不满,但因为实在是太渴了,加之又是自己求人,他便将就着喝了。
因为水里有谷壳,所以刘伯温喝得很慢,这也就使得他在此期间与农妇闲谈了一些话。
而当农妇得知刘伯温精通奇门遁甲,阴阳五行后,便想劳烦他给自己家看一看风水。
但因为之前发生的事情,刘伯温心有芥蒂,本不愿给大嫂看风水,但架不住大嫂的百般请求。
最后刘伯温还是考察了房屋周围的风水,指出了一块风水宝地,让妇人以后可以在此处盖房子,自然就会时来运转。
说完这话,刘伯温便告辞了农夫,继续前往京城赶考。
也正是在这一年刘伯温考取了功名、入朝为官,治理着一方水土。
辞官回乡得朱元璋赏识
刘伯温为人刚正不阿,有民众请命,他必不会视而不见
有官吏为非作歹,他也敢出头加以严惩,为民除害,因此深得百姓们的拥护和爱戴,
然而此时的元朝混乱不堪,因元朝皇帝在中原地区实行残暴的统治,导致很多汉人的生活惨不忍睹,无数地方都发生过人吃人的悲剧。
而刘伯温在边陲小城的所作所为,也只是蚍蜉撼树而已。
这也使得刘伯温觉得在这样的朝廷里做官,,实在是于心有愧,于是在做了几年官后选择回到了家乡,继续研究救世之道。
多年之后,百姓因不满朝廷的压迫纷纷揭竿而起,以朱元璋为首的起义军便是其中之一。
经过多年的发展,朱元璋不断扩大自己的地盘,在占据南京之后,又向浙江一带发展。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朱元璋听闻“浙江四贤”的大名,尤其对神机妙算的刘伯温很青睐,于是派人将刘伯温请到自己身边来辅佐自己。
而刘伯温在见到朱元璋后,立刻就断定此人绝非凡人。
便向朱元璋陈述了《时务十八策》,从方方面面为朱元璋谋划好了未来。
其中的一部分理念,时至今日,仍能为众多企业家和政治家,提供许多的思路和借鉴。
之后刘伯温更是在给朱元璋效力期间,为其出了很多的好点子,可以说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刘伯温为朱元璋制定了北伐元朝,攻打蒙古人的策略。
短短数年,朱元璋的军队就攻进了元大都,彻底扭转了唐末期以来汉民族在淮河以北的劣势地位,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局面。
随后他又帮助朱元璋打败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劲敌,为大明朝的建立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而在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刘伯温被授予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后来又被封为诚意伯,一时间风光无二。
但性格决定命运、历史总会重演,在当时那个勾心斗角的朝堂之上,刚正不阿的刘伯温是不被容许的。
而在朱元璋刚刚坐稳江山的时候,他倒是与群臣度过了一段难得的“蜜月期”。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在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的性情大变。
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开始玩弄权术,利用大臣们之间的矛盾,大肆屠杀功臣,一时间人人自危。
而建国之前朱元璋对刘伯温很器重,因为他神机妙算、奇谋百出。
但在建国后,他却对刘伯温很忌惮,生怕他对自己有二心。
此时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个道理的刘伯温,于是便在大明成立之后选择辞官,以保全自己的身家性命。
而当刘伯温提出辞职时,朱元璋直接答应了,就这样刘伯温便回归青田老家去养老了。
再遇农妇,解开心中疑惑
而在民间流传的故事,其实也对妇女扔谷壳做出了解释。
根据传闻的描述,在刘伯温回乡的路上,十分的巧合的再次来到了当年迷路时讨水喝的地方。
只是,与早前相比,那里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过去的那间破败的农舍早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很漂亮的庄园,位置只好是当年他随手一指的地方。
就在刘伯温心里琢磨的时候,庄园内走出一位农妇,刘伯温一眼就认出是当年给他水喝的农妇。
看见刘伯温后,大嫂先是一愣,随即便想起了两人多年前的一面之缘。
故人重逢,自然有许多的话要说,刘伯温感谢当年的之恩,农妇则对刘伯温表示了感谢。
正是因为刘伯温多年前给她看的风水宝地,才让她们一家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高兴之余,农妇又将刘伯温请入了家门,这次招待他的不再是一碗带有谷壳的凉水,而是稍微上档次的茶水。
见此,刘伯温便提出了自己心中的疑问,他问农夫当初求水时,为何要有撒满谷壳的那个举动。
农妇听后也是哈哈大笑了起来,随即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原来当时的刘伯温经过长途跋涉,再加上满头大汗,农妇就断定刘伯温肯定是十分的口渴。
若是接到清水,很大可能就会选择一饮而尽。
但清水过于冰凉,一冷一热相激,很有可能就会生病。
所以村妇选择往水中洒满谷壳,这样刘伯温就不得不选择慢慢的小口喝水,自然也就不会生病了。
听到这样一番话后,刘伯温直呼农妇有着“大智慧”,正是因为她的一个微小举动,便让自己不能大口喝凉水。
如果不是这把谷壳,想必任由农妇怎么说,自己也会将凉水一饮而尽,毕竟当时的他实在是太渴了。
同时他又感到非常的惭愧,觉得自己对不起农妇
因为他当年给大嫂所指的“风水宝地”根本就是随手一指,而农妇能有今天的成就,其实完全是她自己努力的结果。
出于愧疚,他便送给农妇一些随身的东西以当赔罪,但却遭到了农妇的拒绝。
由此可见,人不可貌相这一说法的确有一定的道理,因此在我们与他人进行接触的过程中,绝不能因为表面上的作为进行评判。
否则就会导致我们产生错误的认知,进而错失许多珍贵的机会。
而在现代社会中,凭借着此类历史经验教训的影响,人们能够更加谨慎、理性地对待人际关系。
相信在未来社会中,人们亦将以理性的态度对待人际交往,并凭借着自身的严谨态度,感受到对方的真正内涵。
至于故事的真假,我们也早已无法查证,但这些民间传闻,无疑是对刘伯温能力的一种肯定。
再入仕途,落得凄惨下场
值得一提的是,过了两年,朱元璋再一次想起来刘伯温,让其去做官对抗另一派的大臣,
而古往今来开国功勋都是深受君王的爱戴,可偏偏刘伯温是个特例,他不仅被朱元璋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更是在自己功成名就辞官回乡之时,还遭到皇帝的加害,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刘伯温的身上,自始至终都有着一股子文人的傲骨,而朱元璋出身草莽,文化水平自然也不会很高。
这也就导致两个人之间根本不存在什么共同语言。
而在当时谁是宰相乃是皇上说了算,刘伯温就算再看不上胡惟庸,也要碍于天子的颜面。
而刘伯温告老还乡的奏章,也是直接被朱元璋批准,刘伯温也自此正式结束了自己的官场生涯。
此时的他还不曾想到,过不了多久他会死到胡惟庸的手中。
洪武八年,刘伯温偶然风寒,身为皇帝的朱元璋觉得是时候关心一下他了,于是便派去了和他有仇的胡惟庸。
此时的胡惟庸已经当了两年的右丞相,野心也开始无限膨胀。
在听闻朱元璋这般安排后,心中不甚大喜过望,于是带着御医就赶往了刘伯温的家中。
刘伯温此时比谁都明白胡惟庸是猫哭耗子假慈悲,这哪是想给自己送药摆明了想给自己送终。
但是他毕竟顶了一个皇帝的名号,这碗药还是不能不喝。
于是在胡惟庸走后,刘伯温赶忙向自己的子女交代后事,没过多久他就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十分不适。
咽不下这口气的刘伯温来到朝堂之上向太祖皇帝和盘托出胡惟庸的罪行。
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太祖皇帝对此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昧的为胡惟庸开脱。
此时的刘伯温才明白这并不是一场公报私仇的闹剧,胡惟庸只是替别人背了黑锅。
刘伯温万万没想到自己号称“神机妙算”,人送外号“在世小诸葛”,最后竟然会遭到朱元璋和胡惟庸两人的暗算。
但在想明白了之后,他也认命了,没过多久,刘伯温便因不能行走被朱元璋遣送回了老家。
开国功臣落得如此下场不免有些凄凉,与其说是朱元璋善猜忌伤了忠臣的心,不如说是刘伯温不善收敛引发了君王的猜忌。
可能刘伯温至死也不会明白,他的才华和傲骨才是君王始终不肯重用的真正原因,也许他从一开始就低估了眼前这个看似不入流的草莽帝王!
被“神化”的刘伯温
纵观整件事的发展,刘伯温一生浮沉,但始终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一生的梦想就是为国为民。
这般清流,终是要名垂青史的。
而关于刘伯温的民间小故事也是众多,这是人们怀念他的方式,亦或是人们的情感寄托。
但不得不说的是,其实故事是否真实早已没有所谓,因为在当时的慌乱时代,人们都需要一位像刘伯温一样的人物
武能谋军事,文能安朝纲,有才却不桀骜,有能力却不谄媚,浑身都是传奇。
他是百姓从理想中所构造出来的一位英雄,而他的故事也将会继续供后人津津乐道。
结语
由此可见自古以来,中国人的生活智慧就远超与其他民族,正是我们的祖先利用生活的点点滴滴,才构建出了上下五千年的光辉历史。
而刘伯温与农妇的民间传闻,同样也说明了这样的一件事情,任凭你有再高的才华,也有自己不懂的地方。
所以,多一点谦虚,多去向那些比自己强的人虚心请教,那么你的收获自然也就会更多。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