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有限的知识储备里,炒一盘辣椒请客的,只有两位个性鲜明的人物:一位是鲁迅,一位是毛主席。
鲁迅和毛主席一位是江浙才子,一位是湘潭精英。毛主席因为喜欢鲁迅行文针砭时弊、直指要害而推崇备至;鲁迅先生因为毛主席为天下苍生的执念而钦佩。两人虽未谋面,但是神交已久,彼此钦佩。
他们两位个性都非常鲜明,请客吃饭都离不开辣椒。
有一位鲁迅请胡适吃饭。胡适接到邀请欣然前往。鲁迅是一位很会过日子的人,鲜有破费请客之事,此番邀其下馆子,这是一个不小的面子。
到了馆子,鲁迅早已等候多时,面前菜已摆上,一盆炒红辣椒赫然在前,鲁迅神往、贪婪的眼神,几乎让胡适认为:在他来之前,鲁迅或许早已抓食过了。
胡适入席,连说抱歉,鲁迅欠身还礼,拿起筷子,夹起一块放入嘴中,细细地嚼着,胡适看了,感同身受。
胡适是安徽人,后来出国留学,吃惯了洋面包,喝惯了洋牛奶,对于这盘色泽鲜艳的红辣椒,实在不敢下箸。
鲁迅吃时,还不忘夹一筷子给胡适面前的盘中:“适之,吃啊!”
胡适摆摆手,说:“我实在不敢,树人兄享用吧!”
从始至终,鲁迅就点了这盘炒红辣椒,再也没有别的菜了。后来,鲁迅也再没有请过胡适了。对于这次饭局,很多人都作了解妙趣横生的解读。
我只是单纯地认为,这无须附会,只是鲁迅促狭的个性使然。大人物自有风流,实不可用一般俗人眼光去审视他们。
毛主席同样也是一位个性鲜明的伟大人物。
1962年,毛主席请了几位同乡老友,有程潜、章士钊、仇鳌、王孝范,来到颐年堂。
程潜年长毛主席几岁,但是对于自己这位湖南老乡,程潜是礼敬有加,进了颐年堂,拱手施礼:
“主席日理万机,今天有空请我们几位老乡堂,叨扰了!”
毛主席笑容可掬,挥了挥手,说道:
“今天啊,可不是单独请你们的,是请你们来陪客的!”
“哦,毛主席今天请什么样的贵客?”疑惑写满程潜光洁的脸。
“这个人,说起来,可是我们的顶头上司啊!”毛主席呵呵地笑着说。
“顶头上司?”程潜更加疑惑了,“主席还有上司?”
“是啊,还是顶头上司!这个人来头可不少啊!他是谁呢?” 章士钊、仇鳌、王孝范几乎有同样的疑惑。
毛主席并不急于给出答案,继续卖着关子:“等他来了,你们就知道了,你们可都认识他啊!”
这几位客人一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能静等这位“顶头上司”大驾光临,等一睹他庐山真面目,才能识得他是谁。
这时,门口工作人员领进一位年逾五十、清瘦的人,主席抢步上前,握住他的手,嘴里说着欢迎的话。
程潜、章士钊他们看到了,果真是他们认识的,他就是末代皇帝溥仪!
“他是前清的皇帝,你们说是不是我们的‘顶头上司’!”毛主席拉着溥仪的手,笑呵呵地说道。
程潜他们认得溥仪,溥仪可认不得他们,毛主席一一为他引见,每介绍一个人时,溥仪就鞠躬行礼,介绍完毕,他们入席开宴。
毛主席的家宴非常简单,一盘炒辣椒,一盘炒苦瓜,一盘豆豉,一盘小炒肉,还有一瓶葡萄酒。
毛主席夹了一片辣椒放到溥仪的面前的餐盘里:“你尝一尝我家乡的特色小炒,看和您‘御膳房’炒的味道如何?”
溥仪夹起辣椒放到嘴里,立即舌尖如火燎,额头上立即沁出了细密的汗珠。他掏出手帕拭了一下额头:“毛主席家乡的小炒够味啊!”
宾主一边吃着,一边聊着,聊得很融洽,席间,毛主席还问起了溥仪婚姻的问题。溥仪和福贵人离婚后,一直未再续娶。
毛主席还劝溥仪:“遇到合适的,还是需要再找一个,这毕竟关系到下半生的幸福问题嘛!”
后来,毛主席这次家宴让溥仪回味无穷,他在《我的前半生》里写道:
“我和毛主席吃饭、照相,让我觉得光荣幸福,也给我极大的精神鼓励”
毛主席这种四两拔千斤的技巧,不仅充满他的生活,在革命生涯之中也随处可见,而这都源于他独特的个性决定的。
一个人的个性决定一个人的处事方式,而像毛主席独具特色的个性更是在很多方面都打上他的烙印。
美国要出兵干预朝鲜,但是他们拿不准中国是否会出兵援朝。中情局委托“蓝德”公司进行调查,他们搞了一个调查,其中就有对毛主席本人个性分析的内容,而这个分析内容几乎占了整个调查报告的五分之一。
这份庞大的调查报告出来后,蓝德公司开出了天价,500万美元!中情局实在肉疼,不愿意出这笔昂贵的费用。
美国饮恨朝鲜战场之后,再次找到蓝德公司,看能否把那份报告公开,但是蓝德公司依然开价200万美元。
中情局咬牙跺脚买下了这份报告,这份报告中赫然写道:
根据毛主席的个性,美国出兵朝鲜,中国一定会出兵援朝!
如果当年,中情局肯大出血,花500万美元买下这份报,就不会有朝鲜惨败的结局的。因此说,个性决定一个人的处事方式和风格,这或许就是大人物自有风流的出处吧!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