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今年上半年,理财产品的“破净”浪潮引起了不少投资者的“恐慌”,随着近期市场回暖,“破净”浪潮基本告一段落。统计分析发现,上半年仍有超9成的产品能够达到业绩比较基准,兑付收益并未因“破净”浪潮而受到严重的影响。
透过普益标准兑付收益榜单我们发现上榜产品存在诸多共性特征,如上榜机构集中度高,其他机构的竞争力不足,产品以固定收益类为主,风险等级主要集中在二、三级等。恒丰银行、贵阳农村商业银行和杭银理财的固定收益类产品、工银理财的混合类产品多次上榜,中银理财在固定收益类和混合类产品表现优异。上榜次数最多的产品系列也各有神通,值得其他机构借鉴。
基于榜单的深入研究,我们认为要满足投资者的需求,大型机构要注重培育更具差异化的优质产品系列,小型机构可专注打造一两个优质产品系列,以更好满足投资者的需求。
一、理财产品“破净”,兑付受影响了吗?
2022年上半年,全面净值化转型的理财产品经历一场“破净”浪潮,理财产品整体收益波动较大,市场上的投资者也“人心惶惶”。虽然目前随着债市和A股市场逐渐回暖,理财产品收益有所提升,之前“破净”的产品也多数回温。但震荡的市场和“打破刚兑”的产品无疑给广大投资者上了非常深刻的一课。
在净值化转型背景下,净值波动将成为“新常态”,“保本保息”、“刚性兑付”的观念到了该放弃的时候了。但作为投资理财的金融工具,理财产品能达到什么样的收益率,仍是投资者不容置疑的关注点。
资管新规落地已逾半年,不如让我们细数上半年到期的封闭式产品兑付情况看看理财产品是否受到破净潮的影响。
(一)超万只封闭式净值型人民币产品到期
普益标准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到期的封闭式产品[1]共计13398只(分份额产品即为一只产品)。其中,到期的公募产品11630只,私募产品1755只[2];混合类产品累计到期429只,权益类产品累计到期31只,固定收益类产品累计到期12934只。整体来看,固定收益类产品占上半年所有封闭式到期产品的96.54%。
从银行机构类型来看,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金融机构到期的产品数量较多;国有控股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由于大多建设了理财公司,理财产品逐渐转移至理财公司运行,整体到期数量较少。
(二)到期产品金额高达2万亿
2022年上半年到期的封闭式产品共计20173.27亿元[3]。其中,公募产品信息披露较为完整,共计17070.31亿元,私募产品规模合计3092.94亿元;混合类产品到期规模合计1233.55亿元,权益类产品到期规模合计22.97亿元,固定收益类产品到期规模合计18911.03亿元。整体来看,固定收益类产品占上半年所有封闭式到期产品的93.74%。
从银行机构类型来看,理财公司到期的封闭式净值型产品规模最高,累计到期规模达10284.77亿元,理财公司作为专业的资产管理机构,逐渐成为理财市场上不容小觑的参与者。
(三)超九成的理财产品达到或超出业绩比较基准中枢
普益标准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上半年末,发生过“破净”的银行理财产品占存续的产品数量的9.73%,造成了一定的恐慌情绪[4];但从上半年理财产品的兑付情况来看,产品兑付收益并没有因为短期的“破净”浪潮受到严重的影响,仍有超9成的产品能够达到业绩比较基准,完成收益兑付。
2022年上半年到期的封闭式产品中12380只产品披露了业绩比较基准[5],其中10367只产品能够计算得到期收益率[6],通过到期收益率与业绩比较基准进行比较可以发现,虽然净值化转型后,理财产品不再保本保息,但仍有近9成的产品到期收益率可以达到银行设定的业绩比较基准线,甚至超4成的产品到期收益率超过了业绩比较基准线(业绩比较基准中枢),实现了超额兑付。整体来看,理财市场的兑付情况还是比较乐观的。
二、什么样的机构和产品兑付收益最亮眼?
为向投资者展示各时间段兑付收益最优秀的理财产品,普益标准针对封闭式净值型人民币理财产品,分产品类型和机构类型,推出了月度兑付收益榜单,其中综合榜单、固定收益类榜单和理财公司榜单覆盖的产品和机构最为广泛,影响力最高。其中,综合榜单取上月兑付排行前20名(允许并列)的理财产品,固定收益榜单和理财公司榜单则取对应的上月兑付排行前10名(允许并列)的理财产品。
截至2022年上半年,普益标准已推出6期兑付收益榜单,我们就通过这6期兑付收益榜单,来一同探究,在上半年的“破净”浪潮下,什么样的机构和产品兑付收益最亮眼。
(一)上榜机构集中度高,多次上榜机构上榜产品有差异
三大榜单中上榜机构呈现明显的集中现象。经过对普益标准上半年三大兑付榜单综合榜单、固定收益类榜单和理财公司榜单的综合分析发现,三大榜单上榜机构均呈现明显的集中现象。综合榜单中,35家机构发行的138只产品上榜,4家机构上榜产品超10只,4家机构上榜产品数量占总数量的49.28%;固收榜单中,20家机构发行的71只产品上榜,其中2家机构上榜产品超10只,2家机构上榜产品数量占总数量的43.66%;理财子榜单中,9家机构发行的61只产品上榜,3家机构上榜产品超10只,3家机构上榜产品数量占总数量的72.14%。
总体来看,三大榜单上榜机构的集中度偏高,这一问题同样存在于普益标准发布的非固定收益类榜单、国有行和股份行榜单、农商行榜单中,仅城商行榜单的上榜机构相对分散。
上榜机构集中度过高一方面体现出这些机构在产品创收方面的优势,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其他机构在高收益产品创设方面的竞争力不足。
三大榜单中多次上榜机构上榜产品有差异。从产品类型来看,恒丰银行、贵阳农村商业银行和杭银理财上榜产品均为固定收益类产品,工银理财上榜产品以混合类产品为主,而中银理财则固定收益类和混合类产品参半。
从上榜产品系列来看,恒丰银行上榜产品均为“增享”系列,贵阳农村商业银行上榜产品均为“超值宝”系列,杭银理财上榜产品均为“幸福99”系列,工银理财上榜产品以“恒睿”系列为主,“两权其美”“全鑫”两个系列也多次上榜,中银理财上榜产品系列主要有“睿富”“禧”和“智富”三个系列。可见,恒丰银行、贵阳农村商业银行和杭银理财上榜产品系列较为单一,而工银理财和中银理财上榜产品系列更为丰富。
(二)上榜产品以固定收益类为主,混合类上榜率更高
综合榜单和理财公司榜单产品类型均以固定收益类为主,混合类为辅,无权益类产品上榜。综合榜单中,固定收益类产品约占74.64%,混合类产品约占25.36%,理财公司榜单中,固定收益类产品约占57.38%,混合类产品约占42.62%,均未有权益类产品上榜。
混合类产品上榜率更高。上榜产品以固定收益类为主,与上半年到期理财产品中96.54%为固定收益类产品有较大关联,而按上榜产品占同期同类型兑付产品的比例来看,在综合榜单和理财公司榜单中,混合类产品上榜率都明显高于固定收益类产品。结合上半年的“破净”浪潮,体现出了混合类产品在资产配置上的灵活性优势。
(三)风险等级主要集中在二、三级
在三大榜单中,上榜产品风险等级均主要集中在二、三级,少量四级,风险等级为一级和五级产品均未上榜。其中,仅综合榜单中有少量风险等级为四级的产品上榜,且风险等级为二、三级的产品数量较为均衡,固定收益类榜单上榜产品风险等级以二级为主,而理财公司榜单上榜产品风险等级以三级为主。
风险等级二、三级的产品占据绝对优势,体现出,虽然总体而言理财产品的高收益伴随着高风险,但在具体产品层面,尤其是上半年理财产品大面积破净浪潮中,稳健运作的中低风险产品反而收益更出色。也体现出,只要运作得当,中低风险产品也能创造不俗收益。
(四)理财公司上榜产品期限整体更长
相较于综合榜单和固定收益榜单,理财公司榜单上榜产品整体投资期限更长。按照期限类型[7]划分,可以看出,综合榜单上榜产品的期限类型较为分散,平均期限为536天;固定收益类榜单产品期限主要集中在12M及以下,平均期限为443天;理财公司榜单产品期限主要集中在15M及以上,平均期限为792天,显著长于综合榜单和固定收益类榜单产品平均期限。
综合榜单中和固定收益类榜单中,理财公司上榜产品整体投资期限更长。综合榜单和固定收益类榜单中,理财公司上榜产品期限主要集中在15M及以上,平均期限分别为807天、926天,理财公司上榜产品期限整体同样长于其他类型机构上榜产品。
(五)农村金融机构不容小觑
在综合榜单和固定收益类榜单中,农村金融机构产品均占据了较大比例。其中,在综合榜单中,共计10家农村金融机构发行的40只产品上榜,约占总数量的29%,占比仅次于理财公司;而在固定收益类榜单中,共计9家农村金融机构发行的32家产品上榜,约占总数量的45%,占比第一。
虽然农村金融机构在资金体量、网点数量、研投能力等方面与大型银行有一定差距,但仍可发挥自身优势,在产品收益方面崭露头角。如贵阳农村商业银行发行的“超值宝”系列产品连续6期蝉联综合榜单,上榜产品高达17只,在固收榜单中连续4期上榜,上榜产品高达13只,更是占据了农商行榜单的半壁江山并连续三期蝉联榜首。
三、上榜机构各显神通,各类产品谁与争锋?
虽然榜单数据只能作为一种参考,不能作为投资理财的主要依据,但一家机构的某个系列多次排名靠前,仍然能够说明这一系列产品运作比较出色。
(一)“超值宝系列”运作优秀,名副其实
贵阳农村商业银行发行的超值宝系列产品多次上榜,产品表现十分优秀。通过对2022年1月-6月末所有到期的封闭式产品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超值宝2年系列和私享系列平均到期收益率(年化)最高,均为6.50%,超值宝私享系列平均到期收益率(年化)为5.98%。
对平均到期收益率(年化)最高的超值宝2年系列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这一系列产品主要投资于资管产品计划,产品普遍超额兑付,投资者能够拿到全部业绩比较基准的收益,当然银行机构拿走了超过业绩比较基准的全部收益。
(二)工银理财混合优势明显,多系列产品上榜
工银理财上半年上榜了18只产品,其中17只均为混合类产品,分别是两权其美混合类系列、恒睿混合类系列和全鑫权益私银尊享混合系列。
“全鑫权益”系列和“两权其美”是工银理财混合类产品的重点系列,封闭式产品系列主要以1年期以上的产品期限为主。“全鑫权益”采用价值投资理念,通过固定收益类、权益类等资产的稳健配置和择时交易,来增强产品收益,部分产品还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挖掘优质的投资标的,择优参与科创板打新。“两权其美”采取多元分散化投资降低风险,一方面通过固定收益类等资产的配置,获得产品基础投资收益,另一方面进行权益等资产的择机交易,增强产品收益。
“两权其美混合系列”2021年三季度的持仓数据显示:该系列产品主要投资于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辅以少量存款,保证基础收益。
通过对2022年1月-6月末所有到期的封闭式混合类产品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工银理财混合类产品的产品系列十分丰富,其中“两权其美混合系列”和“恒睿混合”系列平均到期收益率(年化)表现出十分优秀的业绩表现。但收益与风险并存,混合类产品固然能达到更高的收益率,当然也面临更高的风险,纵观所有到期的混合类产品,收益率不理想的情况经常发生。
(三)中银理财多系列上榜,“禧”系列表现亮眼
中银理财上半年上榜了14只产品,其中6只为混合类产品,8只为固定收益类。混合类产品主要是“智富”系列和"禧"系列,固定收益类产品主要是“睿富”系列。
“睿富”系列是固收产品的重点系列,该系列的核心资产是非标债权,重点投资于基础设施、制造业、民生工程等行业的优质企业,例如央企、大型国企、龙头民营企业,且会优先选择国家政策重点发展的区域。“智富”系列为混合类产品的重点系列,括细分“打新增强”、“自主创新”、“蓝筹精选”策略。“智富”系列投资的资产种类较多,基本投资策略采用价值投资理念,并结合产品发行时的市场情况,积极参与新股IPO申购作为增强产品收益的主要方式。自主创新的定开式产品和蓝筹精选不参与IPO申购。自主创新系列产品主要围绕自主创新主题寻找投资机会,蓝筹精选系列产品主要蓝筹精选主题寻找投资机会。
通过对2022年1月-6月末所有到期的封闭式混合类产品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禧"系列产品的平均到期收益率(年化)最高,达到6.17%,“智富”系列和“睿富”系列也都取得了不错的收益。
"禧"系列产品是中银理财2020年推出的养老主题系列产品“福”、“禄”、“寿”、“禧”系列之一,产品设计之初主要针对40岁以下大多处于事业起步阶段、收入来源相对不稳定,可增加期限较长、收益可观风险型资产的青年客户,因此产品的风险等级较高。从具体的持仓资产来看,该系列产品主要持仓的资产为资产管理计划,配有少量的存款和公募基金,其中,较为特殊的是“禧”系列04期产品还持有32.56%的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除此之外,这一系列产品均配置了金融衍生品。金融衍生品作为一种风险管理工具,不仅能有效降低产品波动,对冲风险,还能有效增强收益,对于高风险的产品来说,是不错的资产配置。
四、兑付榜单能给机构和投资者带来什么借鉴和启发?
(一)大型机构更应做好优质产品的打造
少数机构频繁上榜,占据大部分榜单,说明其他机构缺乏这种收益亮眼的产品,尤其是部分大型机构一直未上榜或上榜产品数量过少,与兑付产品数量严重不匹配,或上榜产品系列过于单一。
不同于中小型机构在网点数量、研投能力等方面受限,大型机构各方面资源充足,客户群体广泛,更应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培育多个差异化的优质产品系列,满足投资者的不同投资需求。
(二)小型机构可专注打造一两个优质产品系列
无论是综合榜单还是固定收益类榜单,农村金融机构这类小型机构都能拥有一席之地,产品收益方面丝毫不逊于大型机构,部分机构能做到多次上榜甚至连续上榜,说明小型机构即使在各方面条件上有所限制,仍可以发挥自身优势,不求面面俱到,只求打造一两个王牌产品系列。
(三)历史收益不代表未来收益,投资者仍需擦亮眼
对投资者而言,榜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投资者提供参考,但投资者不应过分依赖榜单,因为净值化转型后,产品收益不仅依赖于发行机构的产品运作能力,也极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即使是同一个产品系列,资产配置方面有一定相似性,历史收益也不能代表产品的未来收益。
投资者应对自身投资偏好有充分认识,对大型机构和小型机构的优劣势有充分了解,正确认识投资风险和投资收益之间的关联,在对理财产品信息全面了解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理财产品。
[1]注:2022-01-01至2022-06-30到期的封闭式非外资行、非QDII、非结构性人民币净值型产品。
[2]注:13只产品未披露募集方式。
[3]注:根据产品的募集规模进行统计。
[4]更多“破净”相关文章可关注“普益标准”公众号,了解更多相关文章。
[5]注:部分未披露产品可能不设置业绩比较基准,不参与统计。
[6]注:到期收益率优先使用官网披露的数据,官网仅披露到期净值的产品通过普益计算公式计算求得到期收益率。
[7]注:投资期限在25天(不含)到135天(含)为1-3M;投资期限在135(不含)到450(含)为6-12M;投资期限在450(不含)到740(含)为15-24M;投资期限在在740天(不含)以上为2Y+。
[8]上半年工银理财到期的两全其美混合类产品共计6只产品,除工银理财·两权其美混合类封闭净值型理财产品(20HH3116)之外,其余5只产品均披露了2021年三季度的持仓数据,该表为三季度数据明细。
作者丨普益标准研究员 黄晓旭 董翠华
免责声明
本报告中的数据和信息均来源于各机构公开发布的信息,我公司力求报告内容及引用资料、数据的客观与公正,但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报告中的任何观点与建议仅代表报告当日的判断和建议,仅供阅读者参考,不构成对买卖的出价或询价,也不保证对做出的任何建议不会进行任何变更。对于因使用、引用、参考本报告内容而导致的投资损失、风险与纠纷,我公司不承担任何责任。
本报告的版权仅为我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发表或引用。我公司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于报告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