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我们需要鸡汤文学,但是它绝不能够是主食

发布一下 0 0
我想,我们需要鸡汤文学,但是它绝不能够是主食

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一舟皎月

来源​:公众号


  •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在旅程,只是所走的路径不同,所选择的方向不同,所付出的情感不同,而所发生的故事亦不同。


  • 当你背单词的时候,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当你算数学的时候,南太平洋的海鸥正掠过海岸;当你晚自习的时候,地球的极圈正五彩斑斓。


但少年,梦要你亲自实现,世界你要亲自去看,未来可期,拼尽全力。


  • 我自风情万种,与世无争,在不干扰别人、不给别人带来麻烦的情况下,做你自己,做真实的自己。


  • 总是有人要赢的,为什么不能是我呢?


  • 努力,才配有未来!你不努力,谁也给不了 . 你想要的生活。


  • 命运给你一个较低的起点,是想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


这些语句,你是否感到似曾相识?


或许你上周在直播间看到过,或许你在小视频里刷到过,或许你在新闻采访里看到过,仔细想想,你一定还有回忆。


我是一舟皎月,今天来聊聊关于鸡汤文学的话题:我们到底该如何看待鸡汤文学,以及如何把鸡汤文化变成有益于我们的事物,并规避其害处。


为什么要单独拎出这个问题呢?因为鸡汤文学随处可见,它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工作的一部分。你没办法完全隔绝这些,在学校、企业正规场合、商场以及亲人朋友嘴里和朋友圈里头等等都能碰见。


每个人的人生阶段里或多或少都需要点鸡汤,但你真的懂得如何正确使用鸡汤文学吗?


尼尔·波兹曼曾经说过:“人终将毁灭于他所热爱的东西”。被鸡汤文学困扰的深浅程度,因人而异。


所以,在这里,我想要比较全面地、深刻地讲清楚我们到底应该如何与鸡汤文学和谐共处,并尽可能让其对我们产生助力,而不是产生坏处,帮助你迅速跳出自我怀疑、质疑、踌躇在鸡汤文学分叉路上的怪圈,实现自我成长。


我想,我们需要鸡汤文学,但是它绝不能够是主食

鸡汤文学是什么?原来指的是富含哲理的语录和温暖励志的故事。由于具备激励人心的力量,而被誉为富含营养的“鸡汤”,能够滋补心灵,提高人体免疫力。


“鸡汤”文学最早于美国作家杰克·坎菲尔德的《心灵鸡汤》系列书籍,此书以真实感人的小故事引出励志的大道理,赢得了读者的共鸣。


然而到现在,“鸡汤文学”逐渐变成贬义词,很多人认为它不仅缺乏营养,还具有麻痹人心的负面作用。


再加上一些营销号趁机生产大量暗藏着虚假广告和欺诈信息的“毒鸡汤”,对读者造成不良影响,鸡汤文学就这样由盛转衰,人们对真理的思考和怀疑,比过去更甚。


尽管喜爱鸡汤文学的人,相比五年前、十年前已经少了很多,但不可置疑的是,目前鸡汤文学,在国内还是有着很大的市场的,从最近网络爆火的人物就可以略知一二。


屏幕前的你,也喝过鸡汤吧?


而且很可能也买过鸡汤文学倾向的书籍。毕竟在中国,高考作文都是倾向于以举例子为主要的文章,这也影响我们的阅读喜好。


我记得自己在十几二十岁的时候是很喜欢鸡汤文学的。


朋友圈几乎每天都有人发表鸡汤文学,大街上书店有很多畅销的鸡汤文学书籍,被摆在最显眼的位置上,想不注意都难。


对于当时年幼时候迷茫又脆弱、困惑的我来说,这些文字确实能够给我带来巨大的鼓舞。


在那个最热血的年华,寥寥几句就能激发行动力——虽然都是正确的废话,但是给了你一个理由去努力,给你一个理由不放弃,给你一个理由去坚持


后来看鸡汤文学的频率越来越低了。不过,即便是现在,偶尔也会有几句巧妙的有哲理又温暖的句子,莫名其妙地拨动我的心弦,心情顿时明亮起来了。


不得不说,文字的魅力真的很微妙。鸡汤文学甚至能够收获广大男女老少的欢心。


再加上人都有失意的时候,需要安慰,人都有脆弱的时候,需要振作。


所以说,人们需要鸡汤,鸡汤文学是有诱惑力的。


但在华美的外衣下,鸡汤文学也具有蒙蔽性。


鸡汤文学里大多都写满了励志、努力,而且在正式场合也很多人广泛地运用鸡汤,这就使得你放低警惕性,容易沉浸在这种被他人塑造的美好假象里。


一个人容易发现自己打游戏上瘾,看网络文学上瘾,但是他很难发现自己沉迷于鸡汤文学,这也是一种有害的上瘾。


这两年来,“鸡汤文学”又焕发了新活力,只不过不同的是,它们比过去更加隐蔽了,是以“治愈系文字”“有文化气息”“哲学”这样的形式出现的。


很多人对此感到新意,意识不到这是鸡汤文学,便大口大口地喝。


但尽管这样,也改变不了鸡汤文学的本质:给人鼓舞,但是大概率不会提供勺子。


我想,我们需要鸡汤文学,但是它绝不能够是主食


鸡汤文学里有好有坏。


好的鸡汤文学,能够给予我们勇气,让我们修身养性, 完善人格、品质,追求更高的内心境界,拥有稳定、强大的心态,成为更好的自己。


或许用鸡汤文学四个字都有点不妥了,得说是“励志文学”。


而不好的鸡汤文学,则是在潜移默化中毁了我们,扭曲我们的思想灵魂,让我们愈来愈偏离原来正确的轨道。


  • 好的鸡汤文学存在的意义


你看过《摔跤吧!爸爸》一电影吗?


这部影片是根据印度摔跤手马哈维亚·辛格·珀尕的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了一个这样的励志故事:曾经的摔跤冠军辛格培养两个女儿成为女子摔跤冠军,打破印度传统。


从来没有女人步入摔跤领域,但是他的女儿做到了。她们或许很难找到自己国家有过一个女人作为摔跤冠军的成功故事案例,她们无法很具自信地相信自己。但是爸爸把她们无性别对待,严格要求她们,鼓励她们,最终创造了奇迹。


我想,我们需要鸡汤文学,但是它绝不能够是主食


对于她们来说,有两份鸡汤支撑着她们走到最后:


1.爸爸曾经是个摔跤冠军的故事,相信自己或许在爸爸的带领下还真的能够成事,虽然只是个女孩;


2.村里的同龄女孩都嫁人了然后过上惨淡又平庸的一生,这样的故事她们亲眼看到太多了,不想重复这样一眼看到尽头的命运。


如果突然有人站出来给她灌输这样的思想——“最新出了这样的权威科学研究,论文实验数据显示,印度从来没有女子获得摔跤冠军,这充分证明这个国家的女性都比其他国家的女性体质差,不适合摔跤,


再加上,你虽然技巧练得很不错,但是体重级别,远远低于赛场上的其它女性摔跤选手,是体重最轻的那个,赢的几率实在是太小太小了。”


如果她们听进去了这种所谓冷静分析的话,把上面说的两份鸡汤抛之脑后,


那么你觉得她们能够赢的几率还有多大?


几乎是0。因为只有在强大的自信心下,全力以赴甚至超常发挥,她们才有可能赢,只要有一点点松懈或者异心,冠军位置就是别人的了。


打退堂鼓,临阵胆怯,只会输得一塌糊涂,最后和大部分女子一样,国内几乎所有的男人都配得上她们,


开始化妆涂口红,想获得更多把自己给嫁了的机会,大部分心思放在希望嫁得好点上面,


接受国内男性的凝视,然后还是逃脱不了命运,大概率过上穷苦无趣的生活,生好几个子女,每天拼命干活。


这样的话,她们十几年的摔跤训练,根本就毫无意义,功亏一篑。


所以,你看,我们需要这一份感性。理性不一定能够解决所有问题。


当然,这样的感性是建立在故事完全真实的情况下的,虚假的就没有意义了。


只要这份故事足够真实,它就有教育意义,我们不必去揪出里面的逻辑漏洞,“故事真实”已经是鸡汤文学范畴里最严谨的逻辑。


作为鸡汤,已经无可挑剔了,给了我们很大的精神力量,再挑毛病,就有点吹毛求疵了。


人需要不断突破自己,而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心灵鸡汤多少有点用处。


很多打破世界纪录的事情,打破个人纪录的事情, 就是要有人去做的,人类需要这份可贵的天真。至于强加反驳和强调:这个故事,只是“幸存者偏差”,反而是没有意思,也没有意义的。


只要有一例,一例切切实实真实存在的故事,就意味着有可能,就能够给予很多人巨大的鼓舞。


至于是否适用于每个人,就得看他们对自己的了解到什么程度,周边又有哪些值得相信的人,是如何客观评价她们的,重视和珍惜这些评价。选择去做,还是放弃,自己作出决定。


  • 区分鸡汤文学中“优质的”和“有毒的”。


真正好的励志鸡汤文学,其核心就在于能够给予人巨大的精神力量,鼓舞人们不断前进,不断完善自己,进而产生内驱力,无需督促即可自发行动。


精神的力量不可小觑,人不但要在物质上富有,也要在精神上富有。一个社会不但得在追求物质文明,还要追求精神文明,任何一方都不能滞后太多,否则就会产生弊病。


但是能够真正鼓舞人的鸡汤文学,也并不是唾手可得的。


尽管有部分人对鸡汤文学嗤之以鼻。但其实,人们在网上看到的鸡汤文学,很多其故事来源都是不真实的,真正好的励志鸡汤文学或者现实文学并不多。


2个要点辨别鸡汤文学的好坏:


1、看故事是否真实


优秀的鸡汤文学,要义在一个“真”字,也就是得求实,实地采访、亲眼所见或者亲身经历或者史实。一旦失去了一个“真”字,不论这份鸡汤文学作品,再如何鼓舞人心,再让你感动, 它都瞬间变得一文不值,毫无意义了。


如果连用来支撑道理和观点的故事,都是假的或者编造的,那就意味着这鸡汤文学大概率是“有毒的”,有人别有用心地传播这种劣质鸡汤文学。


不像科学论文那样有着严谨的实验论证、数据支撑,唯一能够让它产生价值的核心就是真实的故事。


只有真实故事,才能让鸡汤文学灼灼生辉,产生巨大的价值。


故事力给人带来的影响超出我们的想象。


除了故事,鸡汤文学的观点或者道理,是否和故事本身有着直接的、重要作用的联系,也很重要。


2、看故事和道理或者观点是否契合


在观点或者道理里,强调的某个因素很重要,那么在故事里,促成结果的这个因素就得起至少六成的决定作用,不能仅仅是三成,四成。比如常常提到的因素就是“努力”“心态、微笑”等。


论述的观点或者道理,和故事本身是否契合,也是鉴别优质鸡汤文学和毒鸡汤文学的重要参考标准。


除此之外,辞藻华丽但是没有明确的观点立场的,是比较失败的鸡汤文学。


  • 好的鸡汤文学和文学著作有何区别?


和文学著作不同的是,优秀鸡汤文学的故事必须得100%真实。


而文学名著的故事不需要完全真实,可以虚构,但是在社会时期文化背景细节、家族风尚和社会风俗、人性描写这些方面越真实越好,而且大多有悲剧美学色彩,这意味着艺术水平比较高。


文学名著往往侧重于促进人们对社会改良、对人性的思考,而鸡汤文学则是侧重于促进人们提高自己的心灵境界、增加一些可贵的优秀品质。


  • 如何辨别鸡汤文学和非鸡汤文学?


其实,现实中一个普通人其实也能说出不是鸡汤的东西来,有时候智慧在民间。


也不是所有的名人、企业家、事业优秀的人都会告诉你实实在在的做法,也有可能是鸡汤。


这话怎么理解呢?来划重点了。


看是不是鸡汤文的标准在于,是否提供方法论,或者是否给出有可行性、有现实操作性的建议。


鸡汤文:


鸡汤文一般侧重于故事论述,然后告诉你哪个因素对于促成事情起决定性作用。主要是给予你精神力量,让你去行动,并且记得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不要忘记重点,丢了西瓜捡芝麻,把主次颠倒。即便提供建议,也不会提出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比较大的建议。


非鸡汤文:


非鸡汤文,一般是知识文章。它会告诉你做成这件事的具体难度系数,做成这件事的具体规律是怎样的,以及提供完整的数学公式或者思维模型,让你知道各个因素的权重和系数,


各个因素对结果促成的比例依次是多少,在注意顾好重点的同时,也不要忘了其它因素,综合起来“天时地利人和”才有胜算。有时甚至还能对你作为哪类人进行分类,给你提供适合你的具体方案或者建议。


而且,提供的建议或者解决方法,基本上都是有可行性、现实可操作性比较大的建议。


这就是鉴别鸡汤文章和非鸡汤文章的重要标准。


这与发表鸡汤言论或者文章的人无关,

不要强作解读觉得名人说的话都有料,其实也很多对你毫无营养。

一定要自己去判断,独立思考。


我想,我们需要鸡汤文学,但是它绝不能够是主食


鸡汤很有营养,但是不要贪杯。


如果你把鸡汤文学作为日常主食,那么这就是一种消极堕落的行为。


鸡汤不是治愈良药,真正的治愈良药是行动起来。鸡汤文学只是一个触发器。


我们需要鸡汤文学,但是不能停留在只看只听,却不去行动的层面。


如果实在是控制不了,请逼自己一把去行动,习惯就好了。


把鸡汤文学当成生活调味剂,控制好频率。你需要把大部分的时间投入到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中去。


喝鸡汤得适度,喝得太多,反而会干扰人对客观事物的认知,不利于理性评价的产生。


学习和工作都是需要高度理性才能完成的,而鸡汤文学是使用感性来激发你最原始的行动力迸发出来,一旦你开始行动了,就回归理性的状态,不要让励志煽情影响你的思考智力。


我想,我们需要鸡汤文学,但是它绝不能够是主食


绝大部分人很难发现:鸡汤文学到底有无好处或者是否造成害处,更不知道如何衡量自己的状态。很少有人懂得,如何正确地运用鸡汤文学为自己助力,如何在必要的时候拒绝鸡汤文学,更为重要。


读完这篇文章之后,我希望你获得一种可贵的品质:果断


除了懂得分辨鸡汤文学之外,这里还给予两个建议,相信或许会对你有用。


建议1:情绪低落的时候,看一些鸡汤文学,然后让自己忙碌起来。


当你发现自己的情绪低落,难以排遣,无法产生行动力的时候,说明这时候你需要鼓励和精神力量,那么如果身边的人给予的不够,你要让自己去看些好的鸡汤文学,拿笔抄写下来,


给自己补充元气、活力,提高心情免疫力,然后不遗余力地投入到行动中去,完成你的下一个近期小目标。


即便暂时开始的行动,有点漫无目的,但是只要先忙起来就对了,慢慢地就能恢复专注和耐心,持续努力。


建议2:专注工作和思考的时候,拒绝鸡汤文学,脚踏实地,不找捷径。


当你已经在行动状态中,需要沉静下来深入思考和专注解决问题的时候,你要毫不犹豫地拒绝鸡汤文学,不要用感性的粉红泡泡,代替真正值得花费时间的理性思考,拒绝被鸡汤打破打断了你的状态。


即便这样的理性思考内容涉及灰色内容、黑色内容,请你千万不要抗拒,即便那看起来不可思议。


直面问题,而不是逃避它。珍惜自己理性思考出来的东西,允许自己暂时拥有某种立场,允许自己存疑。


最后我想跟你说,人只有在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中,才能感受到生命里深邃的快乐。把所有的不快给昨天,把所有的希望给明天,把所有的努力给今天吧。


你可以的,勇敢,再勇敢一点。


—— END ——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36816.html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