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从1938年被囚禁到1975年蒋介石去世,张学良一直处于严密的监视之中。
蒋介石死后,儿子蒋经国上台,蒋经国和张学良私交不错,以前经常去探望他。
众人以为这下张学良总该获得自由了,没想到蒋经国依然不给张学良自由,只是允许他在一些指定地点活动。
到1988年,蒋经国也去世了,要说张学良的生命力的确强盛,把蒋家父子都熬走了,他的身体还颇为硬朗。
蒋家王朝既然已经结束,再这样没完没了地幽禁着张学良,就太没道理了。
所以,那阵子,呼吁释放张学良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此后,虽说张学良没有完全摆脱监禁,但自由度稍微高了些。
1991年农历新年,他和夫人赵一荻提出想去美国看望儿孙们,上头也爽快地答应了。
3月10日,张学良终于远离这个监禁了自己半个多世纪的牢笼,兴奋地坐上了飞往美国的飞机。
到美国后,夫妇俩先是见了女儿、女婿和其他亲友们,接着又去祭扫于凤至的墓,最后来到了赵一荻儿子张闾琳位于洛杉矶的家。
分别这么多年,赵一荻和儿子有说不完的话,可是,张学良才在洛杉矶住下没两天,就坐不住了。
他说自己要去纽约会一位老朋友,还不让赵一荻跟着去。
考虑到张学良被关了这么些年、好不容易得到了些许自由,赵一荻也没再拦着他。
可她说什么也没想到,自己这一撒手,张学良竟然迟迟没有回来,还住进了一个独居女人的家中,而且一住就是3个月!
一见少帅误终身
让张学良念念不忘、一得到自由就要跑去见的人,就是蒋士云。
蒋士云是苏州女子,祖父经商、父亲曾在北洋政府外交部任职,她家境优渥,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15岁那年,蒋士云已经长成了一个美丽灵秀的大姑娘,由于曾跟随父亲去法国、精通法语,她身上又带着些江南女子特有的韵味,所以往人堆里一站,不管是论样貌还是气质,都是数一数二的。
1927年夏天,蒋士云刚刚回国,跟随父亲一起到了北平。
在一次拜访中,她第一次见到了声名显赫的张学良。
当时,张学良已经是东北军第三军团总司令,他虽然在保定驻防,不过他爹张作霖正挥师入京,准备就任中华民国大元帅,所以张学良也经常来北京。
一个情窦初开,一个风流倜傥,蒋士云一见到少帅,就着了迷。
不过,那个时候张学良正春风得意,身边从不缺美女陪伴,所以,他并没有将这个梳着两条辫子的小姑娘放在心上。
两人再次见面,就是三年后了。
那天,张学良到上海办事时受邀参加一场宴会,蒋士云也在,此时,她已经是一位风姿卓越的名媛。
深入接触之后,张学良惊奇地发现,这个江南女子见多识广,谈吐不俗,每次聊天都能带给自己不一样的感觉。
张学良动心了。
在上海的那几日,两人相交甚密,张学良回到东北后,蒋士云还时不时地给他邮寄信件和照片。
爱情这种东西,一旦上了路,就很难刹得住。
不过,张学良已经有了妻子于凤至,身边莺莺燕燕数不胜数,就算蒋士云想要嫁给他,她的父母也绝不会同意。
可是,蒋士云实在割舍不了对少帅的情愫,第二年,她得知张学良要到北京,立即前去和他相见。
她想告诉心爱的人,自己愿意嫁给他,哪怕做妾也好。
谁知,到了之后才知道,张学良身边已经有了同样不计较名分的赵一荻。
当然,对于张学良而言,多一个情人或者少一个都无所谓,可蒋士云毕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女子,屈居于于凤至之下已经是她能忍受的极限了,现在又来了一个赵一荻,她无论如何都接受不了。
蒋士云失魂落魄地离开了北平。
正巧,蒋士云的父亲接受任命,要去意大利工作,蒋士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和父亲同行,离开了这个伤心的地方。
在遥远的异国他乡,蒋士云和张学良彻底没了交集,她发奋学习,想借此忘记张学良。
刚开始,张学良还会给她寄信叙旧,后来,蒋士云不再回信,两人便慢慢地断了联系。
再后来,蒋士云遇上了贝祖贻。
贝祖贻是中央银行总裁,当时,他的原配夫人刚刚去世,他便到欧洲旅游散心。
一个失恋,一个丧偶,两人惺惺相惜、同病相怜,没过多久就私定终身。
对于这场婚姻,蒋士云的父母其实也相当反对。
要知道,贝祖贻虽然颇有地位,可是他已经是个40多岁的“老男人”,和原配生有6个子女,最大的孩子只比蒋士云小两岁。
但是,蒋士云坚持要嫁他,蒋父蒋母也没有办法。
1932年春天,蒋士云回国,和贝祖贻在上海举行婚礼。
听说这个消息后,张学良的心情很复杂,他派人给蒋士云送去了一份厚重的贺礼,以表自己深深的祝福。
夫妻做不成,那就只能做朋友了。
虽然已经嫁为人妇,不过,蒋士云始终关注着张学良的动静,即便她后来随丈夫定居在美国,也依然如此。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幽禁,当时很多人担心受到牵连,选择明哲保身,蒋士云虽为一介女流,却四处奔走营救。
后来,得知无法将张学良救出牢笼后,蒋士云心急如焚、难过至极,她借助丈夫的关系,想方设法秘密来到了张学良的关押地,亲自去安慰他。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再后来,张学良被转移到小岛上继续幽禁,已经67岁的蒋士云专程从美国飞回来探望他。
别的不说,光是蒋士云在自己落难时表露出来的真情,就足以让张学良为之感动了。
所以,刚一获得自由,张学良就打定主意,一定要去会会这位老朋友。
斩不断,旧时情
此时,蒋士云的丈夫贝祖贻早已病逝,她独自一人居住在曼哈顿花园街的一处豪宅里。
张学良的到来,让她欣喜若狂,而张学良也犹如获得新生一般,容光焕发。
身边没有卫兵把守,没有赵一荻看着,他好像回到了60多年前的年轻时代。
蒋士云天生好动,张学良刚来,她就制定了详细的活动方案。
按照她的说法,张学良被监禁了半生,实在是太亏了,一定要好好给他补偿一下,让他重温人生的乐趣。
其实,张学良到纽约之前,已经跟赵一荻商量好了,此行不参加任何社交活动。
结果,一见到蒋士云,张学良就把约定好的事儿抛到九霄云外了。
只要是蒋士云安排的活动,他来者不拒。
两人一起会见老朋友、参加各种活动、和哥伦比亚大学的留学生们谈话,张学良甚至还见到了当年的老部下吕正操。
下馆子、搓麻将、看跑马、看球赛,这还不算最疯狂的。
蒋士云知道张学良年轻时好赌博,所以干脆把他带到了赌场。
不管输赢,张少帅面不改色心不跳。
赌场里面的发牌小姐可算开了眼了,谁见过九十多岁的老头子稳坐牌桌,连输几百美元都不带眨眼的?
蒋士云给张学良安排的最隆重的一项活动是九十岁寿宴。
虽然远在异国他乡,可这寿宴搞得比在国内时还隆重。
寿宴当天,400多名中美各界人士赶到曼哈顿万寿宫,为张学良贺寿。
甭管是蒋介石的孙子还是孔祥熙的孩子,大家都来了。
蒋士云寸步不离地陪伴在张学良身边,四目相对,依旧是情意绵绵。
这种日子,一过就是三个月,张学良乐不思归,最后还是赵一荻忍无可忍,从洛杉矶打来电话催促他回家。
赵一荻虽然知道自己地位稳固,可再深明大义的女人,也无法容忍自己的男人在外面和别的女人待这么久,而且还如此肆无忌惮地“大秀恩爱”。
要知道,当时报刊上到处都是张学良和蒋士云参加各种活动的报道,赵一荻是个爱看报纸的人,怎么可能不耿耿于怀?
这一年的6月下旬,赵一荻亲自出马,将还有些不情愿离开的张学良从蒋士云家中接回,就此结束了第一次到美国探亲的行程。
这趟美国探亲之行,总共也才三个多月,而张学良光是在蒋士云家里,就住了三个月零一天。
后来,张学良回忆称,这三个月是自己最快活的时光。
不过,从这次之后,蒋士云就再也联系不上张学良了。
赵一荻掐断了两人的电话联络,就算是后来同住美国,蒋士云也无法再见到张学良。
那既长又短的三个月,竟然成了两人一生中最后的相处时光。
后记
人不风流枉少年,张学良年少时不喜欢人家喊他“少帅”,到了年老后,却不讨厌。
或许,在他内心深处,在他的一生中,真正活得真实、潇洒的,正是做少帅的那个时候吧!
总有人拿丢东北指责张学良,其实,张学良的功过是非,周总理早就下了定论:张学良是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东北易帜,他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西安事变,他促成了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
就算张学良一辈子再风流、再庸庸无为,单凭这两件事,他就足以被中国人民铭记在心。
英雄从来都不是完人,但英雄依旧是英雄。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