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请求改名,隋炀帝看后:以后这种无礼的书信就不要呈上来了

发布啦 0 0

据中国的传说,秦始皇曾派方士齐人徐巿(即徐福)率童男女数千人,入海访求神山和仙药。他们找到一片海外乐土,定居下来,逐渐繁衍成倭族。

《后汉书》上记载:公元57年,日本岛建立了100个左右的小国,其中一个岛国派遣使臣来中国进献贡品。当时他们的文明程度相当于我国的夏朝,还是刻木结绳记事。

他们朝贡的目的,是为了对抗当时正处在兴盛时期的高句丽,提高日本在朝鲜半岛的国际地位。

因为当时使者又矮又瘦又小,东汉光武帝刘秀就册封其国为倭奴国,为当时中国的附属国,册封其皇帝为倭王,并颁发给倭奴国国王“印绶”。到此,日本才算拥有了名字,变成大汉50多个藩属国之中的一个。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我们一直称日本国为“倭奴国”,称日本人为“倭人”。

日本请求改名,隋炀帝看后:以后这种无礼的书信就不要呈上来了

随着日本人对中国汉字的慢慢了解,才发现所谓“倭人”竟然是矮人的含意。为了清除这类歧视,他们采用在日文里发音与倭字同样的“和”字来自称,而且再加了“大”字,便组成了日本的民族名字:大和民族。

公年607年,倭国大使向隋朝呈上公文,期望中国把倭国改为日本。国书曰:“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云云。倭国武德太子自称“日出处天子”,而把中国皇帝称为“日末处天子”,这让自诩天下唯一天子的隋炀帝非常不高兴,于是谓鸿胪卿曰:“蛮夷书有无礼者,勿复以闻。”

因此,我国对倭国的改名请求不予理睬。

据《宋书》记述,从第一个要求改称呼的倭王“赞”死后,依次有珍、济、兴、武四个继任都曾遣史敬奉,要求中国官府授与倭国的封号改成日本,但一直都没有如愿。

一直到唐代武则天阶段,垂拱元年(685年),武则天喝了点酒,兴奋之余才终于同意把日本做为国号,赐予日本。武则天帮日本改名的时候,还顺手送了两只大熊猫和70张毛皮 。从此以后,“日本”这个国名算是得到了国际认可,一直沿用至今。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37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