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邓公为何选许世友挂帅出征,而不选刘伯承、粟裕?

发布啦 0 0

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反击战一触即发——73岁高龄的许世友不辞劳苦,挂帅出征。

许世友上将这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精神,除了让后世之人感到钦佩外,也不禁感到疑惑:为何主持对越自卫反击战的邓小平不选择让资历更老,带兵能力更强的刘伯承、粟裕为将,反而偏偏点了许世友?

1979年,邓公为何选许世友挂帅出征,而不选刘伯承、粟裕?

今天,本期节目为您讲述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许世友,为您揭晓历史谜团的答案。

为何进行对越自卫反击战

1945年9月2日,中国人民同越南人民一起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日本侵略者被逐出了中国和越南的土地。然而,在1946年,不甘丢失越南殖民地的法国卷土重来,于当年12月19日发起河内战役,再次将越南人民拖入了战火的深渊。

为了支持越南人民争取独立解放的正义事业,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下令给予越南人民大量军事和经济上的援助:1950年1月18日,中国率先承认由胡志明领导的北越政权,并在1950年——1978年越南漫长的抗法、抗美和国内重建过程中给予了大量的援助。

1979年,邓公为何选许世友挂帅出征,而不选刘伯承、粟裕?

(胡志明与毛主席)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总计援助越南粮食500万吨、石油200万吨、汽车3.5万辆、船只600余艘,枪支213.8万挺、火炮7万余门、弹药12.4亿发……总计资源价值200多亿美元,兑换成黄金折合今天5亿多人民币。北越能够在1975年完成统一,建立一个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人民的付出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然而,风云诡谲的国际局势让中越两国此前如铁兄弟一般的友谊开始出现了裂痕。1969年9月2日,越南领导人胡志明因病逝世,享年79岁。在他逝世后,亲苏的黎笋当选为越共总书记。恰逢1969年9月2日,中苏两国爆发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中越之间因此也就产生了些许微妙的变化。

1979年,邓公为何选许世友挂帅出征,而不选刘伯承、粟裕?

(越共领导人黎笋)

在苏联的支持下,北越于1975年4月30日统一越南后,开始暴露出对外扩张和侵略的野心:1977年,越南武力胁迫老挝签署《越老友好合作条约》,掌控老挝内政;1975年5月1日,越南武装入侵柬埔寨,越柬战争爆发

除了对邻邦进行侵略和掠夺之外,越南对本国的华裔居民也亮出了屠刀,据联合国方面的统计:在20世纪70年代——20世纪90年代,香港共计接受了23万多越南难民和船民,在1979年这一年,华人难民占据难民的比例就高达80%。他们的现金、田产和房屋大部分被越南当局军人粗暴地收缴,更有人因反抗遭到殴打,甚至杀害。

1979年,邓公为何选许世友挂帅出征,而不选刘伯承、粟裕?

1978年8月25日,越南方面出动军警,拆除中越边境友谊关的一侧难民草棚,并公然殴打、驱逐华侨,造成4人死亡,10人受伤,1600余民华侨逃回中国境内,是为“友谊关事件”。中方对越南多次提出严厉警告,可越南反而变本加厉地对国内华人进行迫害,并且多次在中越边境地区进行挑衅。

面对着屡劝不听的越南,中国人民已忍无可忍。1979年1月,邓小平开始酝酿起对越南开展一场自卫反击战的计划,可就近派遣何人挂帅,却成为了萦绕在他心头的一个难题。

邓小平令许世友挂帅的原因

邓小平在思虑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挂帅问题时,共有三个在考虑范围内的人选:他们分别是出身中原野战军,和邓小平共事多年的刘伯承,出身华东野战军,曾在豫东、淮海等各大战役中有多多次合作的粟裕,以及在山东野战军中立过奇功,与邓小平私交甚深的许世友

1979年,邓公为何选许世友挂帅出征,而不选刘伯承、粟裕?

论资历、功绩和才能,刘伯承位列十大元帅,粟裕是开国大将之首,可邓小平却偏偏在1979年2月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之际,令许世友担任总指挥,这究竟又是什么原因呢?

第一点原因,是因为许世友的身体状况要远优于刘伯承、粟裕二人。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时,刘伯承已经是87岁的高龄——单凭年龄来看,刘伯承就已不再适合征战沙场。刘伯承元帅在年轻时是铮铮的铁汉,1916年刘伯承3月20日,刘伯承在攻打丰都县时,被守军的枪打伤了一只右眼,致使刘伯承右眼残疾——在没有麻醉药的情况下,刘伯承忍受疼痛,让军医为其取出弹片并缝合伤口,因此刘伯承得来了“军神”的美誉。但到1972年时,刘伯承的左眼也跟着失明,这让老元帅的生活自理都成了艰难的问题,更遑论带兵打仗。

1979年,邓公为何选许世友挂帅出征,而不选刘伯承、粟裕?

位于开国大将之首的粟裕,当时的身体状况也非常不乐观。粟裕在1932年6月的水南战役中,被敌军的炮弹炸伤,有3块弹片遗留在了他的头骨中,这让粟裕承受了多年的后遗症之苦——直至粟裕于1984年病逝时,这3块弹片才被取出。1950年7月,粟裕本被毛主席任命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员,随时准备率领志愿军远赴朝鲜作战,但粟裕在7月10日突发高血压、肠胃炎和美尼尔综合征等多种病症,致使粟裕被迫调往苏联进行长达1年的疗养,失去了一次在朝鲜战场建功立业的机会。

相比之下,许世友在1979年时虽然已有73岁的高龄,但他身体无痛无痒,十分健康,这是当时刘伯承元帅和粟裕大将都没有的优势——果然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

1979年,邓公为何选许世友挂帅出征,而不选刘伯承、粟裕?

第二点原因,是因为许世友在当时拥有着更为丰富的前线作战经验。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刘伯承与邓小平共同组织解放大西南战役,1949年底刘伯承又负责在大西南剿匪、进军西藏和建设西藏等工作。但在此之后,刘伯承就转调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主持军队的理论建设工作,长期远离前线。到1979年时,距离刘伯承活跃在前线已经过去了30年的时间,这30年里军队的技术发展和战斗形式,已出现了许多全新的变化,这可能是当时的刘伯承元帅所不够了解的。

粟裕和刘伯承的情况十分相似,在新中国成立后,粟裕于1949年11月14日亲率七兵团,部署进攻国民党占据的舟山群岛,此后粟裕又被委任为解放台湾工作委员会主任。但随着1950年朝鲜战争的爆发,解放台湾的军事行动计划暂时被搁置,粟裕因此也就逐渐远离了前线——前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和军事科学院副院长,长期在二线工作。

1979年,邓公为何选许世友挂帅出征,而不选刘伯承、粟裕?

相比之下,许世友在新中国成立后依然活跃在前线。1953年,许世友率领第三兵团参加抗美援朝,并在夏季反击作战中立下功勋。1955年1月18日,许世友又指挥一江山岛战役,成功将国民党残部驱逐出岛。1973年,在越南战局扑朔迷离之际,许世友被委任广州军区司令员,负责镇守中国的南大门,从1973年至1979年以来的南方生活,让许世友深谙南方地区的作战方式和地势地形。

更为难得的是,在1974年南越部队非法入侵我国西沙群岛,身为广州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当即组织对南越部队的自卫反击战,是为“西沙群岛战役”,又被称之为“西沙海战”。经此一役,南越部队共计有75人阵亡,16人受伤,49人被俘,中国的领海主权得以被捍卫——更为重要的是,许世友在此战中积累了对越军作战的宝贵经验。

1979年,邓公为何选许世友挂帅出征,而不选刘伯承、粟裕?

因此,基于以上两个因素,许世友在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之际,被邓小平点将挂帅。不过,为了策应许世友,邓小平还另另一个人担任西线部队的司令员,率领10万解放军策应许世友在东线的12万解放军,这个人就是在当时68岁的杨得志。

越战立功的许世友上将

1979年2月17日,许世友率领的东线解放军,总计约12万部队兵分14路进入越南境内,并在3小时内突破越军莫隆防线,为对越自卫反击战打了一个“开门红”。杨得志的西线部队10万余人作为策应,从云南边境的三个方向攻入越南境内。

解放军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进攻,大大超出了越军的预料:2月18日,许世友麾下的东线41军121师向班庄方向穿插,122师于朔江一带与越军展开激战并痛击越军。19日,东线41军122师部队攻占广河县长白山;20日,东线第42军124师推进至高平外围,准备撬开越南首都河内的北大门。24日,高平市被东线42军攻克,越南首都暴露于解放军兵锋之下,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第一阶段就此结束。


1979年,邓公为何选许世友挂帅出征,而不选刘伯承、粟裕?

(对越自卫反击战)

许世友东线部队的节节胜利,引发了越南当局极大的恐慌——他们一面加紧部署,准备对东线解放军部队展开梯段阻击,另一面则做好了首都南迁,与解放军进行游击作战的打算。但势如破竹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没有给他们还击的一丝机会:2月27日,东线第55军多个方向猛攻谅山,进一步向河内推进;3月1日,东线55军集结306门火炮,对谅山市越南守军进行“火力覆盖”,30分钟内发射出的9900多枚炮弹,彻底摧垮了越南守军的斗志——3月2日中午12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完全攻占谅山。3月4日,东线55军跨过淇穷江,并向南推进5公里,距离越南首都河内只剩一步之遥。

正当越南军队认为首都河内的沦陷已成必然时,3月5日,东线第42军126师攻陷下琅。当天晚上,中国宣布已经达到了“惩罚越南”的目的,开始逐渐撤军。

1979年,邓公为何选许世友挂帅出征,而不选刘伯承、粟裕?

1979年3月6日起,深入越南腹地的东、西两线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交替掩护撤军,为防止越军追击,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还在沿线埋下了大量地雷,并发射炮弹进行火力掩护,使越军不敢觊觎我军。1979年3月16日,最后一批位于越南境内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平安撤回边境线,对越自卫反击战就此结束。

指挥东线兵团,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屡立功勋的许世友,于1980年1月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常委,在西线作战中表现杰出的杨得志则在随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

1979年,邓公为何选许世友挂帅出征,而不选刘伯承、粟裕?

1985年3月,许世友被确诊患有肝癌,同年10月22日,许世友因病逝世,享年80岁——戎马一生的他,为他深爱着的人民奋斗到了最后一刻。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37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