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打败了项羽,在洛阳庆功的时候,与属下聊天,问大家为什么自己能打败项羽,王陵说,因为陛下懂得分享,与天下同利,能够获得大家的支持,而项羽妒贤忌能,有功不能赏,得地不能分,所以离心离德失天下。刘邦则说出了一番高论,说项羽不会用人,有一个项增而不能用,自己运筹帷幄不如张良,战胜攻取不如韩信,镇国家抚百姓不如萧何,但是能用他们,所以得了天下。众人赶紧鼓掌。
后来有很多的人,据此认为刘邦没什么本事,只能靠用人撑台面。乃至于在《三国演义》里,水镜先生说“兴汉四百年的张子房”,好像刘邦的决策,就是靠张良的参谋和指点。事实果真如此吗?
刘邦在临终的时候,知道自己大限将至,非医药能救,发出“我提三尺剑平天下,命乃在天,扁鹊何益!”的感慨。可见在他内心,并没有认为是靠汉初三杰得天下,而是自己提三尺剑打下来的。作为沛县团队的职业经理人,作为大汉朝的创始人,刘邦可以说是一个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和创始人了。
张良,是汉初唯二的万户侯(另一个是曹参,萧何都只有八千户),今天看看刘邦打天下过程中,张良的作用。
一,没有张良,刘邦也过得挺好。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一时间天下纷纷响应。九月,刘邦在沛县起义,同月,项梁项羽叔侄在苏州起义。
张良作为积极的反秦分子,也拉起了一支几百人的队伍。当时“楚地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张良身体不好,凑了几百人,也算组建了一个游击队。
到次年三月,刘邦已经在丰沛一带打了不少仗了,战绩包括击败并收降了泗水郡的郡监(与郡守,郡尉平级),击败并斩杀泗水郡的郡太守。秦朝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相当于现代的省级单位,刘邦当时发展的应该是不错的,
不过刘邦万万没有想到,给他第一次重大打击的,不是貌似强大的秦朝,而是他的后院,自己老家丰县的土豪雍齿看刘邦不顺眼,被魏国复国势力招降过去了。刘邦一下子失去了大本营。于是只能到处借兵,拉投资,希望收复后方,避免成为丧家之犬。当时陈胜已经战死,楚国王室后裔景驹在秦嘉等将领的拥戴下自立为楚王,驻扎在留县,刘邦很自然要去攀这根高枝,在这个过程中,正好遇到了张良。因为两人都是去留县见楚王景驹,实在是一段难得的缘份,后来平定天下后,刘邦封张良为留侯,纪念两人的相识。
(注意这几个地名,丰县沛县,刘邦的大本营;留县,楚王景驹的驻地;薛县,后来项梁的驻地;彭城,项梁死后,楚怀王的驻地)
留县相遇相识,这是张良与刘邦的第一次合作。
但是两人的第一次合作,只维持了三个月。时局动荡,城头变幻大王旗,你方唱罢我登场。陈胜死后没多久,景驹成为楚王,仅过了两个月,项梁就以景驹非法自立为由,击败景驹。六月,项梁在薛县召集各路人马,立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楚王,也称楚怀王。(熊心豹子胆。称楚怀王,把谥号当称号,也是利用人们对楚怀王的同情之心吧)。
薛县会议,刘邦从景驹改投项梁。张良也趁机劝项梁立韩国公子成为韩王,益树党羽,以分秦势。张良则成为韩国司徒(也叫申徒,相当于丞相)。两人就此别过,各奔前程。
这一段时间的合作,张良没有什么亮色,可能是时间太短,也可能是刘邦的盘子太小,没有发挥空间。刘邦依然靠着自己的沛县老团队在打拼。东征西讨,在楚怀王的陈营里,刘邦已经和项羽并列,成为三大主力之一了。(楚怀王大本营在彭城,项羽驻彭城西,吕臣驻彭城东,刘邦驻砀县)。刘邦被封为砀郡长,已经是一郡之长了。当项羽被任命为副将,随宋义北上救赵的时候,刘邦则被推举为西征军的统帅,西行入关。
二,西征路上后半段,再次相遇
话分两头,各表一枝。当刘邦在楚地风生水起的时候,张良跟着韩王成,去收复韩国旧地了,主要是颍川郡,与秦军战斗,收复了一些城池,但很快又丢失了。于是成为一支游击队。
刘邦入关,从楚地出发,不可避免,要经过韩地。刘邦算是主力部队,韩王成和张良则是地方部队,熟悉地理民情,双方合作,在韩地打下了十几座城池。刘邦留韩王成守阳翟(原韩国旧都),带上张良一起西征,张良出谋划策,大放异彩。
刘邦的原始构想,是从洛阳,再经函谷关,这条传统路线入关灭秦,但是洛阳受阻。于是掉头南下,改从南阳,攻武关入秦。
从上图可以看出,刘邦入关的后半段,从韩地到秦地,经历了四场主要战役,南阳战役,武关战役,峣关战役,还有最后的蓝田战役,这里面都有张良在背后出谋划策。没有张良,刘邦西征还是要进行的,但能不能成功,而且成功得这么顺利,就很难说了。
三,项羽分封诸侯,张良与刘邦再次分开;项羽废掉并杀了韩王成,张良再次投奔刘邦
张良辅佐刘邦打进了关中,逼降了秦王子婴,并且,当项羽率领各路诸侯从函谷关入秦时,双方即将内战的时候,张良凭着与项伯的关系,让刘邦与项伯结为亲家,并且与刘邦一起赴项羽的鸿门宴,帮刘邦化解了一次重大的危机。到这个时候为止,张良与刘邦,都还只能算是一种客卿的关系,“借调”性质(项羽扬言要攻打刘邦时,项伯通报给张良,让他赶紧走,张良对项伯说“臣为韩王送沛公,亡去不义”。)
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张良自然要和韩王成一同到韩国去,做他的韩司徒。刘邦则被项羽改封到了蜀地。对刘邦来讲,这几乎就是发配了。刘邦通过项伯送礼,加封了一个汉中。项羽则自封西楚霸王,因为离刘邦实在太远了,项羽不放心,将秦地分封给他信得过的三个人,即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都是跟他有关系的人,一起看着刘邦。
刘邦从汉中反攻三秦,张良还在韩地,没有帮上忙。
但是项羽由于痛恨张良帮刘邦,加上韩王成在反秦中没有帮到项羽什么忙,项羽竟然把韩王成杀了,改封他的熟人郑昌为韩王,这再次把张良推到了刘邦的陈营。“张良间行归汉”,这是张良第三次与刘邦走到一起,从此,他们再没有分开了。项羽掐灭了张良复国的理想,张良更要死心塌地帮刘邦了。
楚汉相争进行了五年,张良出谋划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结论:张良是刘邦重要的谋士,这是毋庸置疑的,否则不至于在汉初被封为万户侯。但是从上述梳理可以看出,在第一阶段,刘邦创业初期,张良几乎没有起到多少作用,双方只是混了个脸熟,打下了信任基础。刘邦则混到了楚国前三,并且成为了西征方面军统帅。第二期张良作为客卿,助刘邦入关亡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三期张良完全成为汉臣,辅佐刘邦打败项羽。当然,五年楚汉相争,大小战役无数次,刘邦阵营人才济济,也不是只靠一个张良。这其中有刘邦杰出的领导力,以及战争指挥能力。这个后面再细说。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